“早期专项化”是一个普遍出现在教科书中的概念。大致意思即:青少年过早地开始进入专项训练。由于“早期专项化”往往与运动员的过早退出、成绩过早地停滞不前、从小就伤病缠身、运动员厌烦训练等社会现象联系,因此其往往带有贬义。由于体制的原因,虽然有关领导一方面在呼吁青少年应避免早期专项化,但另一方面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早期专项化情况较为普遍,并且运动员的淘汰率高,退出体育训练的时间也较早。
关于“早期专项化”的定义及研究现状,可点击此处文章阅读: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学者共识。
然而对于田径项目,在如何做好科学化训练及避免早期专项化方面,却有着很多自相矛盾的观念。如“有氧是基础,青少年应打好有氧基础”与“青少年应避免大运动量训练”;“力量是基础”与“青少年应避免力量训练导致肌肉过度僵硬”;“青少年应全面多元化训练”与“有些训练与田径项目实在没有关联”等等。
本文对田径项目早期专项化的相关概念性问题进行梳理。探讨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注意事项。怎样的专项训练不属于早期过度专项化?以及如何避免不合理的训练安排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1、青少年是否能够进行大重量杠铃训练
一直以来,国内运动训练学界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认为青少年不能进行杠铃训练,不仅仅是因为对青少年能否承受大重量的质疑,也是因为顾虑运动员进行杠铃训练是否会影响生长发育。如有不少教练员觉得,长期被杠铃压着,运动员会因此难以长高,并举例举重运动员之所以普遍较矮或许与长期从事杠铃训练有关。然而这种影响生长发育的观点更多是停留在教练员的感觉层面,难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清楚。至于举重运动员身高较矮的问题,其实你难以说清到底是长期举重训练造成运动员的身高较矮,还是教练员在选材的过程中刻意挑选矮个运动员,又或是高个的举重运动员容易在竞技体育领域被淘汰的结果。
美国体能协会认为,举重、跳跃等练习皆属于结构性练习(即:给人体施加垂直方向力的练习,这类练习的负荷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脊柱及骨盆),结构性练习不仅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反而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及生长激素分泌。因此认为杠铃训练会影响生长发育的观点是片面的。适当的杠铃负荷反而有助于骨的生长。与之相对比的,我们可以发现宇航员长期处在零重力、无负重的外太空中,反而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当他们回到地球后刚出舱时,需要他人搀扶。
杠铃技术对于预防损伤至关重要,然而很多人在进行杠铃训练时不重视技术环节,认为“不是举重运动员,没必要抠技术细节”,但完善的杠铃技术不仅能够预防损伤,更是运动员未来持续增加杠铃重量的前提。少年儿童在进行杠铃训练时侧重于动作技术的提高,对于其未来在这一训练科目上的持续负荷增长是有意义的。
因此,在负重杠铃训练这一问题上,更重要的是明确运动员在青少年阶段是如何进行杠铃训练。如果运动员深蹲成绩不行,一种是侧重改善深蹲的动作模式。另一种是侧重加大杠铃负荷。这两种“早期专项化”的训练模式,所带来的结果显然是不同的。
2、与专项无关的基础训练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青少年长远的专项能力提升?
与青少年应避免“早期专项化”相对应的另一种观点是,少年儿童应进行各种非专项训练,以全面发展各项能力。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青少年过早地长期从事同一种项目,不仅会由于身体的某些方面长期承受负荷刺激而容易引发运动损伤,其单一化的训练形式也不利于运动员打好全面的身体素质基础,不利于运动水平的长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