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视角理解及纠正“抬腿幅度低”技术现象—对《田径运动高级教程》教材的讨论

美体   2024-10-05 12:02   安徽  
       相较于过往,如今的短跑技术更强调运动员的前摆抬腿与积极下压。而在《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中,对“抬腿幅度低”的原因主要归咎如下:1. 大小腿折叠不够充分;2. 髋屈肌能力不足,髋伸肌太紧;3. 上体过于前倾。
       总体来看,这一段描述并不存在错误,但其对问题的理解仅围绕抬腿幅度本身。如果仅拘泥于解决表面问题,运动员往往会感觉“明明知道应该这么做,但就是做不出来”。事实上,跑步作为一项周期性运动,大部分技术问题的纠正教学,均需从整体视角加以考虑,如此方有助于运动员更快地形成对正确技术动作的身体感觉。
       结合上述教材中的相关描述,从更为全面的视角,对抬腿幅度低这一问题可从如下几方面分析与改善:

1. 抬腿幅度低的运动员往往存在着过度蹬伸的异常跑动模式
       上图所示为两类常见的运动员跑动技术。左图常见于优秀运动员,右图则常见于业余运动员群体。前者技术表现为:前摆抬腿幅度高、下压积极、着地阶段支撑刚性较强(肢体摆动绝大部分时候位于身体前侧,也称之为:前侧技术)。右图则表现为:过度蹬伸、脊柱反弓同时上体、骨盆前倾,且着地阶段缓冲较多(肢体摆动绝大部分时候位于身体后侧,也称之为:后侧技术)。显然,抬腿幅度低这一问题在实际跑动过程中并非孤立存在,其实则是反映运动员整体的跑动模式异常。
       如果运动员为后侧技术主导,则其跑动技术必然会出现蹬伸完成之后的小腿后撩较多,以及上体与骨盆前倾。骨盆前倾会限制运动员的抬腿幅度,而后撩较多则会导致小腿过早结束折叠动作开始伸出。拉夫曼(著名生物力学专家)认为:运动员要想提高抬腿幅度,则其小腿伸出的时间点出现得越晚越好,优秀运动员的小腿折叠最大幅度甚至能够出现在该腿踝关节跨过对侧腿的瞬间。如果运动员过早、过快地出现伸膝动作(即折叠最大幅度出现时间较早),不仅会限制抬腿幅度,也会导致踢小腿技术现象的产生,并进而导致着地点过于靠前,影响支撑阶段的摆动效率。

田径训练加油站
田径教练员培训。以田径教练为服务群体。定位于专业性、科学性。发布田径(短跑、中长跑等)类训练信息及体能训练类课程及培训信息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