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达安基因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在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出现亏损,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引发市场关注。
公告中解释本次业绩变动的原因为: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的主要原因为:
(1)报告期内,受市场需求减少及价格调整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
(2)报告期内,联营企业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
(3)报告期内,公司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
(4)报告期内,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此部分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作为国内IVD龙头达安基因的这份业绩实属“暴雷”,戏称大幅变脸不为过。
01
连续三年大赚
2004年8月,达安基因就已经登陆了A股市场,公司主要从事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包括生产和销售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和相关检测设备,并提供与临床基因诊断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
新冠疫情三年给达安基因带来了泼天富贵。达安基因上市至今二十年,年累计实现年收入307.13亿元,净利润126.74亿元,其中新冠疫情三年(2020年至2022年)的合计盈利高达114.79亿元,占比90.57%。
2020年至2022年达安基因的毛利率分别高达70.76%、74.77%、72.84%,净利润率分别高达45.87%、47.21%、45.06%,这赚钱的速度堪比印钞机。当然,其他拥有核酸检测业务的IVD公司,也是一年赚了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赚到的钱,业绩爆发式增长。拿九安医疗举例,2021年九安医疗净利润只有9.09亿,2022年净利润就暴涨到160.3亿,一年飙涨了17倍,超过了历年赚钱的总和。
然而,随着核酸检测常态化的终结,好日子到头了。2023年达安基因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0.20%;利润总额1.1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8.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8.07%。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是达安基因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后的首个完整财报年,可以看出,其业绩被“打回原型”,已从“盈利神话”的光环中跌落。为此,达安基因进行了超千人的裁员,但其销售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反而不降反升。
此外,2023年是达安基因新控股股东与管理层正式掌控公司的首个完整财报年。在新冠疫情业绩“高光”之后,达安基因曾迅速陷入新实控方与旧管理层间的纠纷漩涡——广州国资委旗下广州金控正式接手,原董事长和总经理双双离任。
2024年起,达安基因境况更差,陷入亏损泥潭。根据达安基因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约1.98亿元,同比下降41.85%;归母净利润亏损3.6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约1093.65%。再从2023年同期盈利约4.03亿元到2024年上半年预计亏损3.5亿至4.3亿元,达安基因经历了一场从盈利至亏损的急速逆转。
一方面,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取消,市场需求在减少。核酸检测业务量锐减后,除了达安基因外,多家IVD企业业绩普遍出现了大幅下滑。迪安诊断2023年营收为134.08亿元,同比下降33.89%;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下降78.56%。华大基因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降幅创上市以来新高。营收水平从2020年的83.97亿元高位一路跌至2023年的43.5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四年间从20.9亿元骤降至9290.04万元。
另一方面,在几轮大规模集采后,达安基因分子诊断试剂产品的终端售价大幅跳水,但销量增长并未如预期般显著,反而呈现出生产与销售量双降的态势。财报显示,达安基因2023年试剂盒销售量同比暴跌72.13%至1567.94万盒,生产量亦减少64.79%至1950.24万盒。此外,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加剧了库存压力,库存量同比激增238.32%至5427.1万盒。
行业普遍认为:加速国际化出海是抵御集采降价风险的一大策略。但达安基因海外业务几乎没什么起色。相较之下,迈瑞医疗为首的企业正加速出海,其中新产业生物海外业务比例已占30%以上。在大量高出海比例的IVD企业中,安旭、九安等海外收入占比更是超过90%。
02
不务正业的达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20日,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达安基因与深圳平安好医检验控股旗下多家子公司对簿公堂索要欠款。
如今常态化核酸检测已过去。无法继续的新冠检测业务,让达安基因的应收账款风险彻底暴露。据年报,2023年,达安基因的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20.63亿,占总资产27.55%,同比下降49.50%。这除了有达安基因加大收款力度的影响外,更大的原因是其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6.51亿。其中,单项计提坏账准备9695万元,组合计提坏账准备5.54亿元。坏账呆账的累加是达安基因为自己埋下的一个雷,恐怕未来需要其应收账款逐步计提减值以降低风险。
此外,与很多生物检测公司不同的是,达安基因选择的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居然是金融服务。为了搞金融服务达安基因旗下还成立了好几家子公司。以达安基因和达安金控为主体,陆续对外投资了安鑫达商业保理、广州安赢达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达安融资租赁、广州安易达互联网小额贷款等多家公司,成为达安基因金融版图的主要业务载体。
然而金融业务的开展并未给达安基因创造正收入,反而拖累了公司整体的业绩表现,2023年达安金融部分业务营收3204万元,同比增长-10.75%;而且2023年的金融服务营收规模还是2017年以来营收规模最少的一年。据悉,达安基因的金融服务还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转手第三方等违规操作,纯属不务正业的表现。
-END-
达安基因在新冠期间积累三年丰厚“家底”,若继续“经营不善”,也会走向宿命的结局。行业巨头倒下,又不是没有先例。
点关注 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