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王珺团队: 互穿 MOFs 孔径微调实现 C₂H₂/C₂H₄ 高效筛分

学术   2024-12-11 11:21   北京  

研究背景

乙烯 (C₂H₄) 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而微量的 C₂H₂ 杂质会极大影响其后续工业应用,因此去除 C₂H₄ 中的微量 C₂H₂ 是极为重要的。基于多孔吸附剂的吸附分离由于效率高、能耗小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 C₂H₂ 和 C₂H₄ 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使用吸附剂实现 C₂H₂/C₂H₄ 混合物的筛分分离仍然具有挑战性。
与传统吸附剂(如沸石和活性炭)相比,MOFs 的模块化特性允许通过孔隙工程策略来精准调节孔径大小或形状,以适应不同气体混合物的高效分离。

文章简介

近日,南昌大学王珺教授周珍宇老师带领团队报道了两种新型同构互穿型 MOFs 吸附剂 Zn-SDBA-dpe 和 Zn-SDBA-bpy,用于 C₂H₂/C₂H₄ 混合物中筛分 C₂H₂。该工作利用调控 MOF 框架互穿实现孔径微调,产生几何对称性的差异,从而实现明显的分离性能差异。

在结构方面,由于 dpe 配体中的 –C=C– 基团产生偏移,双重互穿的二维 [Zn-SBA-dpe]ₙ 层具有不对称的菱形单元格(图 1a、b);而二维 [Zn-SBA-bpy]ₙ 层中的线性和较短的 bpy 配体形成了对称且紧凑的方形「棋盘」结构(图 1a、c)。因此,当二维层堆叠扩展成三维结构后,Zn-SDBA-dpe 不对称的互穿形成了非均匀错位的层间孔隙,孔径分别为 5.7×4.8 Ų 和 8.1×3.9 Ų(图 1d);相比之下,Zn-SDBA-bpy 中对称的方形互穿形成均匀的层间空腔 (3.7×7.2×7.9 ų)。同时,空腔表面密集分布的磺酰基氧原子使得框架呈现电负性的环境,更有利于 C₂H₂ 分子的捕获。

  • Figure 1. (a) Zn-SDBA-dpe/bpy 的构建单元;两种互穿结构的二维 (b) Zn-SDBA-dpe 层(非均匀错位)和 (c) Zn-SDBA-bpy 层(均匀错位);(d) Zn-SDBA-dpe 框架沿 Y 轴和 Z 轴的层间孔道;(e) Zn-SDBA-bpy 框架沿 Z 轴的层间孔道的均匀层间腔体。
根据 C₂H₂ 和 C₂H₄的吸附等温线,Zn-SDBA-dpe 显示了相近的 C₂H₂ 和 C₂H₄ 吸附容量(图 2a),而 Zn-SDBA-bpy 实现了 C₂H₂/C₂H₄ 的筛分分离,其 C₂H₄ 吸附容量几乎可忽略不计,与 Zn-SDBA-dpe 相比降低了 93.21%(图 2b),证实了互穿调控策略成功调节了孔径并实现了分离性能的提升。同时,Zn-SDBA-bpy 对 C₂H₂/C₂H₄ 的吸附比和选择性也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高性能吸附剂(图 2c-d)。
  • Figure 2. (a) Zn-SBDA-dpe 在 298 K 下对 C₂H₂ 和 C₂H₄ 的吸附等温线;(b) Zn-SBDA-bpy 在 298 K 下对 C₂H₂ 和 C₂H₄ 的吸附等温线;(c) 代表性 MOFs 的 C₂H₄ 吸附量与 C₂H₂/C₂H₄ 吸附比的比较;(d) 代表性 MOFs 在 1 bar 下 1/99 C₂H₂/C₂H₄ 的选择性与 C₂H₂/C₂H₄ 吸附比的比较。

为了验证 Zn-SDBA-bpy/dpe 对 C₂H₂/C₂H₄ 混合气体的实际分离效果,该团队进行了固定床动态穿透实验。结果表明,Zn-SDBA-bpy 实现了 C₂H₂/C₂H₄ (1:99, v/v) 的高效分离,其中 C₂H₄ 立即从柱中穿出,而 C₂H₂ 则被捕获在吸附剂中,直到 84 min g⁻¹ 才穿出,证实了其在 C₂H₂/C₂H₄ 分离中的实用性(图 3a)。相比之下,Zn-SDBA-dpe 对 C₂H₂/C₂H₄ 混合物的分离能力表现较差(图 3b)。此外,Zn-SDBA-bpy 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良好的再生能力和稳定性(图 3c-d)。

  • Figure 3. (a) Zn-SDBA-dpe 和 Zn-SDBA-bpy 对 C₂H₂/C₂H₄ (1/99, v/v) 在 298 K 下的穿透曲线;(b) Zn-SDBA-dpe 和 Zn-SDBA-bpy 对 C₂H₂/C₂H₄ (50/50, v/v) 在 298 K 下的穿透曲线;(c) Zn-SDBA-bpy 对 C₂H₂/C₂H₄ (50/50, v/v)在 298 K 下的循环动态穿透曲线;(d) Zn-SDBA-bpy 在 298 K 下的连续 C₂H₂ 吸附等温线。

该研究依据 C₂H₂ 和 C₂H₄分子之间的微小尺寸差异,利用互穿调节孔隙工程实现了互穿 MOFs 的孔径微调,产生几何对称性的差异,从而实现明显的气体分离性能差异。同时,这项工作也为 C₂H₂/C₂H₄ 混合物的高效分子筛分吸附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成果以 “Engineering the pore size of interpenetr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molecular sieving separation of C₂H₂/C₂H₄”(《互穿结构调整金属有机框架孔道用于 C₂H₂/C₂H₄ 的筛分分离》) 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上,并入选为 hot article

论文信息

  • Engineering the pore size of interpenetr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molecular sieving separation of C₂H₂/C₂H₄

    Pengxiang Wang†, Shuangqing Shang†, Hanting Xiong, Xing Liu, Junhui Liu,   Hua Shuai, Lingmin Wang, Zhenglong Zhu, Zhiwei Zhao, Yong Peng,   Jingwen Chen, Shixia Chen, Zhenyu Zhou* and Jun Wang

    J. Mater. Chem. A, 2025, Advance Article
    https://doi.org/10.1039/D4TA06511E

作者简介

王鹏祥 硕士研究生
南昌大学
本文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1级硕士毕业生。硕士期间主要从事金属框架材料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方向的研究,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两篇。






尚双庆 硕士研究生
南昌大学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在读。导师王珺教授,从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方向的研究,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两篇。







周珍宇 讲师
南昌大学

周珍宇,博士,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2021 年毕业于慕尼黑工业大学。主要从事功能性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与江西省青年基金,获得省“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引进项目”。在 Angew. Chem. Int. Ed、 Chem. Eng. J、Small、J Mater. Chem. A、Sep. Purif. Technol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2 项。担任 InnovationExploration 期刊青年编委、江西省禁化武履约专家。







王珺 教授
南昌大学
本文通讯作者,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23 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西省“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江西省杰青,南昌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方向带头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获 2024 国际分离纯化技术大会Young Scientist Award(全球仅 5 人)、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从事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并应用于气体吸附分离、气体光/电高值利用和电化学储能系统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Nat. Commun., Sci. Adv.,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IChE J., Energy Stor. Mater., Appl Catal B-Envrion., Chem. Eng. J.,Environ. Sci. Technol. 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 SCI 论文 80 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 10 篇,影响因子大于 10 的论文 25 篇;共有 2000 余次 SCI 引用,H-index: 28。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6 项。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分子识别分离工程专委会委员、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和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dvances 青年编委;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天然产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江西省林学会林产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期刊介绍

Materials with applications in energy & sustainability

rsc.li/materials-a

J. Mater. Chem. A

2-年影响因子*10.7
5-年影响因子*10.8
JCR 分区*Q1能源与燃料
Q1化学-物化
Q1材料-多学科
CiteScore 分19.5
中位一审周期30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和 报道材料化学各领域的高质量理论或实验研究工作。这三本期刊发表的论文侧重于报道对材料及其性质的新理解、材料的新应用以及材料合成的新方法。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和 的区别在于所报道材料的不同预期用途。粗略的划分是,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报道材料在能源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应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报道材料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应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报道材料在光学、磁学和电子设备方面的应用。

Editor-in-Chief
  • Anders Hagfeldt
    🇸🇪 乌普萨拉大学

Scientific editors
  • Sofia Calero
    🇳🇱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

  • Serena Cussen
    🇮🇪 都柏林大学学院

  • Frank Osterloh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 Xiaowei Zhan (占肖卫)
    🇨🇳 北京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Veronica Augustyn
    🇺🇸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 Viola Birss
    🇨🇦 卡尔加里大学

  • Ghim Wei Ho (何锦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Yun Jeong Hwang
    🇰🇷 首尔国立大学

  • Kisuk Kang
    🇰🇷 首尔国立大学

  • Subrata Kundu
    🇮🇳 中央电化学研究所(CSIR-CECRI)

  • Dan Li (李丹)
    🇨🇳 暨南大学

  • Yi-Chun Lu (卢怡君)
    🇨🇳🇭🇰 香港中文大学

  • Jennifer Rupp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Miriam Unterlass
    🇩🇪 康斯坦茨大学

  • Lydia Helena Wong
    🇸🇬 南洋理工大学

  • Li-Zhu Wu (吴骊珠)
    🇨🇳 中科院理化所

  • Yusuke Yamauchi
    🇦🇺 昆士兰大学

  • Zhen Zhou (周震)
    🇨🇳 南开大学

* 2023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4)

 CiteScore 2023 by Elsevier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RSC英国皇家化学会
英国皇家化学会,是全球领先的化学学术团体,致力于推动化学科学的卓越发展。推送最新的国际化学新闻,分享顶尖的化学科研成果及丰富的化学学术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