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青年教师读书分享
新课程关键词
学业质量标准
录制人简介
刘丽军
刘丽军,坊子区九龙街道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自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注重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曾在潍坊市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课堂展示、一师一优课等活动中获奖,并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文
本
稿
大家好,这里是《新课程关键词》共读活动,我是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中心小学的刘丽军老师,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话题是本书第二个关键词“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描述,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同时对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教材编写等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我们把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比作人品,那么学业质量标准就是事品,如酒品、棋品等,而内容标准就是能喝某种酒的量,即酒量。人品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是一种期望。如果我们要评价一个人的人品,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被评价者在情境中做事,如和他一起喝酒,可测其酒品;与他一起下棋,可观其棋品......以此推断其人品。
具体来说,学业质量具有以下特征:① 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而非一课时、一个具体知识点学习之后的成果;② 学生阶段性课程学习之后学业成就的综合表现,是多个相关知识点(而非一个)综合运用的学习结果;③结合学科课程内容(真实情境下)来描述该课程核心素养的表现。④整体描述某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表现,是整合取向的。
学业质量标准给课程教学实践带来什么影响呢?
一、学业质量标准让核心素养落实“看得见”
课程建设的实质是:通过目标化的过程实现教育目的,即通过规划实施“怎样培养人”来实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就是将一个个完整的教育事件组织成更大的教育事件,每一门课程其实就是学生经历一个完整教育事件的过程。学业质量标准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它既是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的桥梁,也是规范和引领教学与评价的抓手。
二、学业质量标准让教学目标“看得见人”
新教学需要教师超越课时目标,构建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学期目标要参照核心素养、课程/学段目标以及学业质量标准,对标教材目录加以明确;单元目标介于学期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需要对标核心素养、课程/学段目标、内容/学业要求以及学业质量标准,对学期目标做进一步分解后形成;课时目标需要对标内容/学业要求以及学业质量标准,并在对单元目标做进一步分解后形成。可见,学业质量标准不仅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而且直接影响三个层级目标的一体化建构。只要把握住学业质量标准,就能把握住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关键。
比如学业质量标准详细规定了小学高段学生在各个方面应达到的学业水平,使我们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规划。在语言运用方面,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条理、流畅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生生互评、写作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能力方面,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发现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长篇作品的过程中,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耐力;进行阅读技巧训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适应不同的阅读需求。
三、学业质量标准让标准参照的素养测评成为可能
新课程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标准是作业设计、过程评价、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结合课程内容描述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它重视所教内容给学生带来的意义或价值,关注课程学习之后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高阶位的素养目标。学业质量的测评将超越点状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突出在什么情境下运用所学的哪类知识,能做什么事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纸笔测验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做人”的品格,而不是“做题”的能力。
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促使我们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高段,学生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根据学业质量标准中对学生理解文本能力的要求,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和研制是此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突出特色之一,它超越了每门学科原先的内容标准,用以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总体刻画。我们应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稿 | 刘丽军
编辑|崔学婷
审核|毛占山
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