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女硕士事件,让人既愤怒又胆寒

财富   2024-12-15 11:43   江苏  

   来源丨顾礼先生

作者丨董三年

(关注本号: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共襄民主法治;

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很多时候,沉默,往往也是罪恶的帮凶。

先看一则官方通报,乍一看是不是觉得这是一条“正能量”新闻?可当我们深入剖析,一点点走近背后的故事,才发现其中有太多让人既愤怒又胆寒的细节。


她叫花花,1979年出生于山西晋中,从小成绩优异,2008年研究生毕业,本打算继续考博。却因为未及时更换二代身份证,她报考失败,后患上精神分裂症。20115月,她突然离家失踪,自此杳无音讯。

再次找到她时,已是13年后。20241125日,在距离她家100多公里外的和顺县,花花被找到。

原来,一名姓张的女士向寻亲志愿者求助,说自己的“婶婶”十多年前流浪到他们家,因为有精神疾病,所以他们家收留了“婶婶”,后来和二叔有了两个孩子。

30日当天,花花在“丈夫”和一对儿女的陪伴下回到了阔别13年的家中,75岁的老父亲拉了横幅。此时,其儿子12岁,女儿8岁。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条充满温情和久别重逢令人感动的新闻,尤其是通报中的收留两个字,让人不得不感慨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看着通报中,没打引号的收留二字,有那么一瞬间我对这个词感到无比陌生,陌生之处在于我从来没敢想过“收留”会在这种情况下被用到。

在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收留,汉语词汇,是指把生活困难或有特殊要求的人接收下来并给予帮助。

张某一家给予花花帮助了吗?我不知道,新闻中也没有更多披露,但现有证据表明,花花倒是给张某提供了很大帮助。

按照媒体的采访,我们发现张某是个老实人,小时候因为意外断了一条腿,后又因为煤渣进入眼睛,导致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家庭贫困,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如果不出意外,张某很大概率要打光棍,这里我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在很多时候现状就是如此,生活穷苦再加上有残疾,几乎不可能有人愿意和你组建家庭。

然而随着花花的出现,张某不仅有了媳妇,还有了两个孩子(这是权威信源提到的,坊间有说花花先后生过6个孩子,暂未得到证实)。

既然有孩子,那就证明他们间肯定发生过性关系。在所有公开信源中都提到花花有精神疾病,而根据现行司法解释,与无性防卫能力的智障女性或女性精神病患者非法发生性关系的,则无论她们是否“同意”,都以强暴论处。

强暴是我修饰后的词语,原词过于露骨,用了我怕过不了审。

所以到这里,收留这个说法能成立吗?很显然,于法律、于情理,这个说法都是不成立的。更令人胆寒的是,这一收留就是13年(现在一些媒体将这个时间改成了15年或者十余年,不知道刻意规避什么)。

收留13年里,还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12岁。其实已经很明朗了,十月怀胎需要时间,花花“流浪”到张某家的路途上也需要时间,稍微运算几乎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花花前脚到了张某家,后脚张某就急不可耐和其发生了关系。

所以,这算收留吗?这难道不算强暴、非法拘禁、拐卖妇女吗?

可遗憾的是,在通报中我们看不到这些罪名,只看到了“大量核查比对工作”、“成功”等正向性词语。

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刑事案件,最后愣是成了正能量,这是很可怕的。可怕的点就在于,很多时候这完全可以复刻,比如一个人偷了别人的手机,却可以说成是收留了这个人的手机;又比如说人贩子拐卖了孩子,却可以辩解称自己收留了这个孩子...

收留这个词可以用,但绝不是这样用的!

更恐怖的是,按照张家人的说法,花花“无法找寻自己的家人”,然而在报道中,寻亲志愿者却发现她能识字,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还有家人的名字,甚至能说出自己曾经的学校。

寻亲志愿者在和花花沟通时,她在纸上写下的第一个字就是“跑”!这些,又该作何解释?一个神志不清,“不和警察沟通,无法寻找家人”的精神病患者,十几年后还能写出如此苍劲有力的跑字,这难道不自相矛盾吗?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当地在通报中说做了大量核查比对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却十几年来毫无进展。结果寻亲志愿者25日报警,26日就联系到了花花家属。这中间,同样不是自相矛盾吗?

用别人的努力,往自己脸上贴金,掩盖自己的失职。

当然,细思极恐的不止这些。花花在张家的这些年,期间经历了人口普查,更经历了全员核酸和疫苗,这么一个大活人,当地难道一点点消息和蛛丝马迹都没发现吗?

这次张女士帮花花找家人,是为了让其上户口,享受相关政策,也就是说,花花这些年里一直处于无户口状态。母亲没有户口,孩子却能正常上学。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令人胆寒的是,今天热搜上公然挂着这样一个词条“走失13年女硕士两个孩子成绩优异”,有些媒体并不在乎真相,也完全没有追寻真相的想法,反而在说这个女硕士和张某的孩子们学习成绩有多好。我不知道,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在鼓吹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而张某的侄女在直播中更是说了这样一句话:

“花花(女硕士)也有清醒的时候,她清醒的时候为什么不走?为什么毕业了31岁都没有工作?因为她是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无用的人!哪个单位会用一个精神病患者工作?我承认我二叔收留她,这个事是不对的。”


到这里,我也算明白这一家人为什么急于寻找花花的家人。因为花花的生育价值已经用完了,现在完全成了负担,只有找回家人,才能上户口,才能享受相关政策。

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引流直播,直到榨干花花最后一滴价值。

显然,张某也是这样做的。短视频平台上,张某已经创建了账号,橱窗开始卖货。


至此,除了花花以外的所有人,都皆大欢喜。

有人因为发掘出了正能量新闻,被单位表扬;

有人因为解决了这件事,展示了自身的“工作能力”,收获赞许;

有人因为“收留”了女硕士,不仅完成了生儿育女,还收获了一大批流量。

想起一句话,用温情笔法粉饰犯罪,会加速助长对残障女子侵害的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景来律师
一朝相知,长久朋友。欢迎关注景来律师,请您多提意见建议。 交流热线:0516--8625162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