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又到了起床最艰难的季节,清晨摸黑儿从被窝里爬起来、坚持给娃做饭的家长,离不开梁静茹的勇气。
平素自己都是5:15醒来,生物钟分毫不差,然后眯糊到五点半再挣扎起身。队友也差不多和我同时起床,他去厨房做早饭,我来书房写文,我俩轻手轻脚,在各自的忙碌中迎接新的一天。这种早起模式从睿哥初一就开始了,好不容易伺候到高中住校,眼下还有个老二需要继续伺候,等着熬出来,我也该熬成婆了吧。初中那会儿睿哥是到校的积极分子,往往需要7点之前就要从家出发,一般到校也刚好7点,所以,无论春夏秋冬,我家早饭一般6:30准时上桌,从没耽误过,我这个饲养员事无巨细,习惯头一晚备好食粮,早晨也可以心头不慌,轻松拿捏,自制汉堡、海鲜炒饭、花样煎饼……再搭配杂粮米糊、时令果盘,主打一个精致多彩,我给自己的概括是做饭盛饭十分钟、装饰拍照半小时,睿哥早已习惯了我的繁琐,每次动嘴之前还不忘问我一句:妈,拍照了?…….队友呢,不像我那么细致,从不提前打谱,冰箱有啥就吃啥,坚守随意原则,做的早饭大多简单粗犷,烙饼、面条、馄饨…..碳水丰满,主打一个量大管饱。
如今睿哥住校,早饭的任务由队友全权接管,做好早饭,他还有叫醒服务。然妹和睿哥那会儿不同睡眠太沉,早晨有时候叫三遍,人家还能迷迷糊糊应答后再昏睡过去,“女儿奴”心肠太软,有足够的耐心等,没法我预留了三分钟缓冲时间,最后防线一过我就大吼一嗓子,别说,这招是管用的,然妹一屁股坐起来,有些时候,一句真的顶十句!冬天衣服穿的厚实,穿戴时间明显增加两分钟,接着洗漱、梳头、喝水,一气呵成,坐在餐桌旁早饭,吃完若是时间充裕,还能读会儿书,上学物件一切就绪,7:30我和然妹准时出门按电梯飞驰奔往学校,遇到堵车的应急路线、红绿灯的过往秒数,老母亲我烂熟于心,这条路已经走了五六年,熟能生巧果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车子停靠学校的马路旁,然妹从车上跳下混入人流中,会听到有家长催促孩子的声音,语气里带着嫌弃,看着他们一个个“小不点”背着大书包迎着寒风跌跌撞撞的踏进校门,我常常会对自己说:日子缓慢,未来迷茫,陪伴的路上,放轻松点,别要求太多,每天做好自己该做的,孩子的成长逐渐会成为他们自己的事,而我,是生活的记录者,不是左右他们的人。在当下内卷四伏的大环境里,对于然妹这般刚起步的小学生,作为父母,还是需要尽力做好有效期内的陪伴;我们的具体、家庭的温暖,始终是孩子最们牢固的避风港。早安~☁️
.中年有用妇女一枚,儿女一双。十年传统媒体打工人、三年育儿心理学研究者。爱生活、爱美食、爱碎碎念。通过读书、思考、码字来刷新自己的三观,提升育儿的理念;鸡娃鸡己路上,我们相互成就,坚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