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始,又是新周。对于备考的孩子们来说,期末学习的本质就是在重复和坚持,越是到了冲刺阶段,越需要他们极致的重复和持续的坚持。高中三年不是孩子自己的三年,更是我们亲子之间彼此的成长和渡劫,这种把重复和坚持“熬”下去的态度对我们家长亦然。按部就班的陪读生活是很多父母的主旋律,它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主题,也不是每个日子都值得歌颂。平淡的重复和坚持其实算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修行,有时候修得无果,不如就去感受、去记录,记录内心的想法、记录孩子的生活,或许这样可以让自己清醒,让情绪稳定。
关于高中生出校的见闻。周六的一场飘雪迎来了2024最后一个节气冬至。高中生中午放假,我把饺子包好匆匆赶到学校的时候,接娃车队浩浩荡荡已经排列到了桥头,雪一阵急一阵缓的,被寒风夹杂着扑打在脸上,为了保暖,我都会捂巴上一套接娃特定装备:长款羽绒服、加厚羊毛裤、大围巾还有加绒的靴子,再加上帽子和口罩,密不透风到好大儿也难认出来😎远处有少许的孩子走出来,我总会在路旁观察一二,用见闻的乐趣来打发等待的枯燥。一对母子肩并肩走来,母亲帮儿子拎着行李,用地道的方言问孩子:我听穴~这周英语又不及格了?“及格了”仨字是上挑的发音,亲切又滑稽,男孩对老母亲的发问一脸不屑,敞着大衣怀从我身边嬉皮笑脸的走过,这心态,准行!还有一对父女说说笑笑的从我身旁擦过,父亲怕女儿冷,一个劲儿帮她把帽子遮严实,高中时期好像再严厉再粗线条的父亲,面对娇滴滴的大闺女也都会变得温柔细腻吧,我好似看到了八年后队友和然妹的样子。
关于高中生大考前的弹琴。睿哥每周回来雷打不动的两件事---打游戏和弹琴,两者的共性是动手动脑,不同是打游戏时间略长于弹琴。这周回来他告诉我跨着周末又进行了考试,放假前考选科,放假回去考语数英,我问他怎么样?人家脸色不悲不喜,惆怅的吐出三个字:不好说。看这架势,老母亲约么怕是不太行,但当妈的教养咱还是有的,没再问第二句。晚上然妹练完琴,睿哥就紧接着坐在琴凳上一首接着一首,没有停歇,手速之快力度之重令人咂舌。我记得上几周回来他弹的曲风都是舒缓柔美的,这周突然变成澎湃激昂甚至有点悲壮凄惨,也不知道是抒情放松还是宣泄解压,反正我听着键盘在他手下受老罪了,哐哐的琴声一小时没断,老母亲的内心也跟着活动了一个小时,有种压抑和心疼的感觉,但咱啥也不敢说啥也不敢问,共情和理解,是一个合格高中父母的基本素质。
关于高中生放假后的两急。要说我家高中生放假后的两急是什么?我概括为一急是蹲厕所、二急是刷手机,而且两者可以无缝衔接,同时进行,因为B站看的乐呵,甚至忘了自己是在如厕,于是时间过久,想想小时候那会儿,这孩子经常泡脚看书看的入迷,最后忘了自己是在泡脚,站起来就要迈步,结果脚盆倒扣、水花四溅,自己摔了个大趔趄。如今手机的宠溺指数远远超过了课外书,每次回来,我们都习惯把手机提前帮他充好电,直到出发回校前的最后一秒,人家才肯不舍的把“好朋友”放下,这些改变,换到从前,我会焦虑,会唠叨,可如今孩子大了,有选择生活的权力,不管是以母亲的身份还是朋友的身份,我都该理解他,只要大方向不错,他在校外可以拥有手机自由、交友自由以及奶茶零食自由。原则由他自己去把控,世界由他自己去探索,无论是好是坏,是促进还是拖后,我想,我没有足够的能力长久的为他挡风遮雨。高中的每一天,我只做好自己该做的,是他学习生活的协助者、记录者而不是干预、左右他的人。当释然了对孩子的一些掌控后,自己也一身轻松,当屏蔽了一些不必要的焦虑之后,我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好好生活、体验美好。
这几天自己思考了明年更文的两“不”原则:1⃣️是不写散播焦虑的文章;2⃣️是不输出一些无用的、pua的情绪鸡汤,所有主题均以正能量为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因为人到中年,每个人都会有直面生活和育儿的勇气,当我们焦虑、疲惫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如自己这个救世主,我们需要学着独自照顾好自己、尊重倾听、安慰告诫自己,一步步完成情绪的闭环,一次次穿过那些沟壑,然后忠诚的陪伴自己从容不迫的赶路。
圣诞周,愿大家能在这松绿橙红的氛围中找到自己的那份欢喜,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