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普发型评价,肯定人人奋斗
人人都希望得到肯定。让学生的奋斗得到承认,是教师需要树立的评价观念。普发型评价,以低门槛进入,达标即得,做过即得,看似低标,实则更容易创生“保底”成功感,让每个学生轻松得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避免一番奋斗徒劳无功的传统尴尬。为人师者,看似大方了一点儿,实则改变了优等生“独霸奖励”的状态。
02 竞争型评价,拉动参与热情
竞争型评价,并非为了简单地一分高下,而是为了激发集体中更多学生参与的热情。方法有很多,课堂教学分组PK、作业等级评价、阶段测评金银奖、文化墙上“成长小脚丫”……强激励的竞争评价便于遴选佼佼者,但宽松的竞争评价,却易促人争先,营造百舸争流的集体奋斗面貌。
03 阶梯型评价,激励持续奋斗
阶梯型评价,贵在评价台阶的分寸设置。儿童特点下获得评价的心态,总是期待短平快地拿到教师反馈。顺应并理解这种心态,在各类闯关设计中,适合把每一步台阶设置得简、短、平,整体周期不宜过长。加强阶段性总结反馈,给学生每一步的努力夯实信心与动力。
04 全域型评价,带动全员参评
以班主任为引擎,拉动更多科任教师参与对班级学生的评价,促进协同增效。家校社全员参与学期评语的素材提供或撰写,写评语不再是班主任的“专权”;全程关注学生,科科强化期末的评奖权和评价权;增加全学科阶段评价,激发学生在更广领域的学习热情。
关注每一个学生,从“丈量成败”转为“创生成功”。在孩子的少年时代,失败常常不是成功之母,创生成功才能点燃更多的奋斗热情。过程评价要矢志不移对学生进行正向表达。面对遇到“成长瓶颈”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成为评价过程中暂时的“特权生”。我们要做的是,转变传统评价思维,积极变阵,在不断调试中找准孩子健康学习生活的“脉搏”,不断激发学生集体的成长动力与热情。
编辑丨许士中
审核丨周利
声明:此文系转载,仅作为分享用。如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