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4|曾和松教授专访:腔内介入技术突破:主动脉弓部疾病治疗最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健康   2024-10-16 20:00   江苏  


编者按

一年一度、令人期盼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心血管年会(CSC2024)”本周将在长沙拉开帷幕。会议前夕,CSC第十一届委员会大血管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曾和松教授接受专访,揭秘“大血管论坛”亮点及主动脉弓部疾病治疗最新进展!




365医学网:曾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心血管年会(CSC2024)与中华医学会第六次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4C)联合召开,能否请您谈一下此次4C会议涵盖的主要议题及其对于临床实践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曾和松教授:2024年的第六次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4C)与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心血管病学年会(CSC)联合召开,有利于整合与会的专家资源,日程安排更加紧凑,会议内容上更加全面,此次4C会议继承了前五届会议的传统,根据学会的要求,内容涵盖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血管危急重症、心血管影像、结构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以及肺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多个亚专业,此次会议力求反映当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热点、传播最新进展,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以及预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365医学网:在此次 2024CSC上您精心组织大血管论坛,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曾和松教授:与以往一样,此次的大血管论坛仍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会分会大血管学组负责日程的设计,大血管学组的各位副组长以及学组委员特别支持学组的工作,2024年的大血管论坛时长两个半天,四个sessions主题包括急慢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治疗器械、介入相关的主动脉损伤,内容有主动脉弓部血管腔内治疗进展与脑保护,主动脉瘤的遗传筛查与治疗,特别随着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介入相关的主动脉损伤逐渐引起了从事介入诊疗工作相关人员的重视,此次大血管论坛特别设计了相关内容,包括钝性主动脉损伤,射频消融导致的主动脉损伤,TAVR治疗时主动脉根部如何预防主动脉损伤,希望引起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结构心脏病学专业医师的重视。


365医学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腔内介入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治疗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在此,非常希望您能分享一下当前腔内介入修复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最新进展、技术现状以及它对患者治疗选择和预后改善的具体影响?


曾和松教授:主动脉弓是升主动脉的延续,位于胸骨柄的后方纵隔内,在主动脉的上壁发出三个主要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以及左锁骨下动脉,分别给头部以及上肢供血,主动脉根部疾病包括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溃疡以及外伤导致的主动脉弓部病变。


主动脉弓部本身的一些结构特点如位置比较深,重要分支多,血流动力学环境比较复杂,以及手术需要长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是外科手术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近年来主动脉腔内介入技术以及器械的发展,外科手术与腔内介入技术相结合的杂交手术,甚至全腔内介入治疗逐渐开始在临床上使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外科手术高危风险的患者来说,杂交手术或全腔内技术重建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既可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的应用,也可最大限度发挥覆膜支架微创治疗的优势。杂交手术的术式包括0区主动脉弓部杂交修复以及1区主动脉根部杂交修复两种方式,手术可分期进行杂交也可进行一期杂交手术。


全腔内主动脉弓部血管重建技术主要包括烟囱技术、分支支架技术以及开窗技术,其中开窗技术包括体内开窗与体外开窗两种方式,烟囱技术操作相对简单,但其缺点在于内漏的发生率比较高,在分支支架技术以及开窗技术出现之前应用较多,根据主动脉弓部血管病变累及分支的数量,分支支架技术可以选择单分支支架,双分支支架或三分支支架植入,分支支架技术最大的难点在于移植物位置的精确控制,正向与逆向导丝技术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体内开窗的方式可以采取穿刺或激光的方式进行开窗,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体内开窗时必须对患者进行脑保护,以减轻对患者颅内血管供血的影响。体外预开窗技术需要根据术前主动脉CTA的测量结果,在体外进行预开窗,在血管内输送主动脉支架的过程中,确保开窗的部位面向地面(6点钟方向),不能旋转,到达术前测量的预定位置,直接释放支架,最后进行分支支架植入。


有研究显示,主动脉弓部血管疾病全腔内修复技术手术成功率超过90%、汇总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率11.1%,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9.5%,也正是因为手术成功率高、围术期的结果可以接受的特点,使腔内修复正成为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的一种选择。在采取腔内修复技术策略时,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术前进行多学科评估外科手术风险,二是手术全程都需要做好脑卒中风险评估以及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


01


手机端查看会议日程

识别“二维码”进入会议日程






专家简介


扫描二维码进入专家学术空间


曾和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大血管学组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亚太介入心脏学会理事;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专家会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心脏病学、介入心脏病学和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长期从事心血管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心血管介入治疗。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计划课题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Circulation、JACC、Aging 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多项,主编(主译)著作6部,牵头行业内指南 /共识4项。



会议预告|2024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心血管年会

日程上线|2024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心血管年会

电子壁报上传10月15日截止|2024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心血管年会
CSC2024|韩雅玲院士专访:诚邀您相聚长沙 共襄年会盛举
CSC2024|周胜华教授专访:已经做好准备 敬请大家到来


欢迎扫码入群交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沟通交流群


END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365医学网
365医学网(www.365heart.com)医学专业人士学术、临床、科研、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医学领域前沿资讯、技术创新、研究进展、行业动态、学术活动365天尽收眼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