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回复“投稿”进入投稿群↓↓
中国外交演讲英译中名物化词汇应用研究
胡开宝,李苏瑶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语料库,依据语法隐喻和语域分析理论分析中国外交演讲英译中名物化词汇应用的频率、分布和制约因素,并将之与美国外交演讲相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外交演讲英译中名物化词汇应用的频率显著高于美国外交演讲,尤其是由动词派生的名物化词汇使用频率更高。本文认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在于中国外交演讲的正式程度高于美国外交演讲、汉英语言之间存在固有差异以及译者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不同。
引用格式:
胡开宝,李苏瑶. 2025. 中国外交演讲英译中名物化词汇应用研究[J]. 外语研究(01):1-9.
基于语料库的莫言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及提升路径研究
宋庆伟,吕磊
摘要:国家形象建构是立国强国文化工程。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学外译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因兼具文学性和海外知名度,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的国际建构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文学外译积极构建国家正面形象和消解域外负面形象提供路径和策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莫言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国际建构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阐述基于语料库的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研究的内涵与意义,分析研究指向与路径,为研究莫言作品译介同中国形象国际建构与传播关系提供数字化方法、途径和数据基础。
引用格式:
宋庆伟,吕磊. 2025. 基于语料库的莫言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及提升路径研究[J]. 外语研究(01):10-15.
基于一本多译平行语料库的自动词汇对齐下的词汇显化和隐化研究
王乐韬,蒋跃,周海燕
摘要:自Baker 1993年提出翻译共性假说以来,显化和隐化是否能够被归为翻译共性问题就一直是学界的争论焦点之一。为尝试解决该问题,本研究基于自建的《阿Q正传》一本多译平行语料库和英语原创文本对照语料库,运用自动词汇对齐技术分析了语料库中的显化和隐化现象。研究发现,在源文本相同的条件下,不同译本在词汇层面的显化和隐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别,且每个译本的个性显化和隐化特征并非由强制性因素所决定,而是来自译者的主观选择,亦即显化和隐化不一定是由翻译共性造成的。因此本研究提出,一本多译条件下的显化和隐化研究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显化和隐化现象,并区分其强制性和选择性特征,为讨论翻译共性相关问题提供依据。
思辨倾向与学术英语愉悦、焦虑和倦怠情绪的关系探究
马利红,李斑斑
摘要:本研究基于理性-情绪理论对397名理工科研究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思辨倾向与学术英语愉悦、焦虑和倦怠情绪的关系。结果表明:理工科研究生思辨倾向、学术英语愉悦和焦虑水平中等,学术英语倦怠水平相对较低;思辨倾向显著正向预测学术英语愉悦,负向预测学术英语焦虑和倦怠;具体到思辨倾向各维度,思想开放性、系统能力、自信心和好奇心显著正向预测学术英语愉悦,求真意识、分析能力、系统能力、自信心和认知成熟度显著负向预测学术英语焦虑,而求真意识、思想开放性、好奇心和认知成熟度显著负向预测学术英语倦怠。这些结果揭示了思辨倾向与学术英语愉悦、焦虑和倦怠情绪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丰富了理性-情绪理论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提升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格式:
马利红,李斑斑. 2025. 思辨倾向与学术英语愉悦、焦虑和倦怠情绪的关系探究[J]. 外语研究(01):23-29,69.
愉悦情绪、认知评价及行为投入对学术英语学习成效的影响
左秀媛,谭翔宇
摘要:本研究基于控制-价值理论,考察了630名大学生的愉悦情绪、认知评价及行为投入对学术英语课程学习成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评价与行为投入对学习成效有显著直接影响,愉悦情绪仅对自评学习成效有微弱的直接影响,价值评价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行为投入在路径模型中发挥重要中介效应,其余变量均可由其间接影响学习成效;愉悦情绪并未呈现出显著、独立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验证和拓展了控制-价值理论,对提升学术英语教学成效具有启发意义。
引用格式:
左秀媛,谭翔宇. 2025. 愉悦情绪、认知评价及行为投入对学术英语学习成效的影响[J]. 外语研究(01):30-37.
基于复杂动态系统视角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与外语学习投入关系研究
惠良虹,王萧棋
摘要: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针对413名中国外语学习大学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在线情境下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目标设定、任务策略和求助策略对在线学习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性别和家庭对环境管理和在线学习投入的路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和家庭经济背景同自我调节学习构成两类引发高线上学习投入的组态,即自我调节型和多元驱动型。综合两种方法研究结果,我们发现目标设定、任务策略、环境管理和求助策略对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尤为重要。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自我调节学习对在线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对创新和变革教学模式,推进外语数字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语境重构与国家形象建构
——基于语料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
武建国,李玓桥
摘要:现有的国际舆论和文化格局使得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塑而非自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通过大众传媒自塑国家形象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基于语境重构这一视角,以新冠疫情报道为语料,总结在其英译中使用的语境重构策略,并利用语料库分析工具对译文进行定量分析,以期识别在此过程中通过语境重构建构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6种语境重构策略的灵活运用凸显了暗含积极语义韵的高频词及媒体关键词,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了人民团结、堪当重任和客观公正的大国形象。本文旨在探讨在翻译中有效建构国家形象的语境重构策略,从而推动中国国家形象自塑话语体系的形成。
中美气候变化新闻报道的批评隐喻对比研究
邱晋,王庆堂
摘要: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科学议题,也是渗透到社会多个领域的全球性公共议题。本研究基于扩展的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中美气候变化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美气候变化新闻报道中隐喻类型、隐喻表征和隐喻密度的异同及其使用动因。研究发现,中美气候变化新闻报道均使用威胁隐喻、战争隐喻、力量隐喻和运动/方向隐喻,但在威胁隐喻和战争隐喻的表征及密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中美气候变化新闻报道分别独有旅途隐喻和商业隐喻。中美概念隐喻使用的差异反映了两国在气候立场、政策主张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而概念隐喻使用的趋同则体现了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和人类认知的普遍性。
引用格式:
邱晋,王庆堂. 2025. 中美气候变化新闻报道的批评隐喻对比研究[J]. 外语研究(01):53-60.
广告语篇隐喻的层级认知机制及功能系统研究
蔡凤梅,刘兴兵
摘要:本文基于扩展概念隐喻理论,深入剖析广告语篇的隐喻层级运作机制,构建广告隐喻多层级功能系统,并以红旗H9汽车广告为例,验证该系统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广告隐喻认知涉及意象图式、域、框架、心理空间等多个层级。在红旗H9汽车广告中,根隐喻“改变是运动”通过多个派生支隐喻的聚现,突显产品特性与品牌精神,从而实现概念功能;基于根隐喻的隐喻链与隐喻聚现具有语篇组织功能;源域意象选择和意义突显,触发观众积极情感评价,从而实现人际功能。本研究构建的广告隐喻多层级功能系统有助于推动隐喻研究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融合,可为隐喻的概念、语篇、人际等多维功能分析提供借鉴。
引用格式:
蔡凤梅,刘兴兵. 2025. 广告语篇隐喻的层级认知机制及功能系统研究[J]. 外语研究(01):61-69.
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视角下西方图文药品广告意义生成机制研究
高杨,王德亮
摘要:本研究基于蓄意隐喻理论和转喻扩展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西方图文药品广告意义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该类广告通常采用特定的图文空间布局,即图像分为中心和边缘两部分。中心图像富含蓄意隐喻和转喻描写手法,展现了“病症”为原型意义及“病症”的治疗、治愈和预防等延伸意义。“边缘”图像则常常展示药品及医药相关元素,并通常与文本搭配呈现。研究显示,图文药品广告意义生成机制是图文互动的隐喻和转喻、图文空间排列以及图文句法关系协调作用的结果。
引用格式:
高杨,王德亮. 2025. 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视角下西方图文药品广告意义生成机制研究[J]. 外语研究(01):70-80.
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文本可读性因素分析及自动评估研究
朱淑琴,辛现伟,罗向阳
摘要:本文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文本可读性影响因素及自动评估问题。首先,基于国际中文教材构建分级文本语料库;其次,从领域特征、表面特征、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4个维度对文本可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每1类特征涉及字、词、句3个层面;最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可读性公式,并对可读性公式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可读性公式拟合优度较高,其中字种数、一级词汇比例、句子平均词性数、句子词性数标准差、七级词汇比例、虚词比例、汉字笔画数标准差和汉字等级均值等关键因素能够显著解释文本可读性等级。
引用格式:
朱淑琴,辛现伟,罗向阳. 2025. 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文本可读性因素分析及自动评估研究[J]. 外语研究(01):81-88.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发展新方向
——专门用途英语测试
蔡基刚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影响力的逐渐减弱,专门用途英语测试因其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学术和社会实际需求而成为外语界研究热点。英语的使用因学科和职场不同而异,甚至在同一学科或职业内,句法结构和元话语也会因体裁或场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专门用途英语测试与通用英语测试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专业针对性、内容真实性及体裁多样性。开发有效的专门用途英语测试需要从需求调查、测试体裁或场景确定、语言特点和话语方式分析、最佳题型探索以及与专业人士合作5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确保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我国外语教育界应根据各校的学科和专业特色,联合开发全国性专门用途英语测试,推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引用格式:
蔡基刚. 2025.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发展新方向——专门用途英语测试[J]. 外语研究(01):89-93.
诗词化外交辞令:多义性与再语境化的生成和翻译
刘瑞娜,许文胜
摘要:诗赋外交源自西周,盛于春秋,以诗词委婉表达外交立场、传递信息。基于诗词的多义性特质和再语境化实践,本文分析其在历史、语篇和外交实践中的语境作用,以探讨诗词外交辞令的合理生发路径。针对这一辞令的口译挑战,建议译员应与笔译文建立互文性关联,构建多重忠实性原则,平衡信息传达与跨文化交流。
引用格式:
刘瑞娜,许文胜. 2025. 诗词化外交辞令:多义性与再语境化的生成和翻译[J]. 外语研究(01):94-99,112.
国家翻译实践主体研究
胡作友,胡明雪
摘要:近十年来,国家翻译实践经历了从概念术语到学术理论再到创新学科的三段式跨越发展。国家翻译实践横向辐射,搭建出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但其研究纵深却未受到足够重视,亟须探索挖掘。本文试图以国家翻译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提出国家翻译实践更富实践意义的概念扩充。在此基础上,以“三位阶”为研究起点,提出次高位主体作为高位主体的下属补充概念,以丰富国家翻译实践主体的参与维度和监督内涵。三大主体构建了国家翻译实践的主体职能及各主体关系,共同服务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
引用格式:
胡作友,胡明雪. 2025. 国家翻译实践主体研究[J]. 外语研究(01):100-105.
对《西游记》在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中呈现方式的考察
罗炅,高玉海
摘要:了解《西游记》在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集中的呈现,是了解其在海外传播和接受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文学史集的编纂理念和评介话语,探究《西游记》在海外接受态度的变化;结合国内外研究,反思文学史集编者对小说作者及其思想艺术的评价;分析叙述特征和赞助机构的变革及原因。研究发现,《西游记》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再到被淡化的地位变迁;关注内容从情节介绍转向研究论述;编纂方式由独著转向合著;资金来源由官方扶持到商业运营。本研究再现了《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历史,揭示了中国古典小说在海外传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来源:外语研究
特别说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 END -
【特别声明】本公众平台除特别注明原创或授权转载外,其他文章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没有任何商业目的。本公号尊重知识产权,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后台,本公号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