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2024东西城
--2024年1月20日随笔
虽说大寒已至,春意不远;实则天寒地冻,凛冬袭来。徒步两人组经商量后,上午九点一刻左右,如约而至西四“万松老人塔”门前,开启了今天的徒步东、西城“2024”模式。全程24.73km,用时5小时2分钟,其中含吃饭、厕所时间(50分钟左右),途中无其他停顿,一气呵成!
虽然今天走的是东、西城区,不过是图形中途经了其中的一部分区域。所到之处,有很多地方具有代表性。有京味十足的老北京胡同,有古朴典雅的历史建筑,有世人皆知的明清皇城,有百年沧桑、出类拔萃的各类学府,有......!在这里能充分展示老城特有的历史文化空间,以及常人不能够感受的生活气息。
我们以“紫禁城周边、长安街、东西单北延长线”为重点,徒步走出“2024”年份图形。感受的不仅是数字中的获得感,更多是随着老城区建设的不断改善,使得街巷文化、胡同历史、古建修缮、景区秩序等,都有了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途中以速度为主,照片仅为随手拍,沿途挑了个别重点建筑,按照路线开启“流水账”模式:
砖塔胡同内一处山门,匾额上书“古刹护国关帝庙”。经网查,始建不详,据推测是晚清太监所为,故借皇上敕赐也行,或口谕也罢,反正用的是皇家琉璃瓦建的山门和围墙,并在这里供奉了关公坐像,因此得名。据说解放后,这里沦为大杂院,目前住户已经腾退,处于修缮状态。
这座天主教公教进行会的旧址,如今开了很多店面。斑驳的墙面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窗帘树杈间,恍如隔世之感。
这条街名比较敏感,若非必要,不建议来此,进出管理非常严格,GA刷身份证才能进入,若不是图形数字途径路线,我才不来这里。明代这里就是大家熟知的某个机构“西厂衙门”,上图为自忠小学分校外围墙。
南池子,作为皇宫内院的“服务区”,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景象。如今城市疏解整治,使得这里更加的安静,若不是进出故宫的缘故,这里更是门可罗雀,行人寥寥无几。
东华门是紫禁城的东门,这里的门钉比较特殊,并非帝王金钉9X9的配置标准,而是9X8的规制,这是为啥呢!原来东华门是帝王去世后出灵柩的宫门,生为阳,阳为奇数;死为阴,阴为偶数,故如此!这些也都是后世所猜测,没有明确的历史考究和文字记载。
徒步走在南北池子大街,不仅能触摸到浓厚的历史气息,还能看到不少传统的精美的四合院。身边这所大院的主人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震撼着多少国人的心!
神武门,紫禁城的北门,北方为四方神玄武,明朝时这里为“玄武门”。清朝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在康熙年间重修时改名为神武门。
大高玄殿,据查是明清期间皇家的道观。不用说这就是明嘉靖帝所建的呗,反正在他之前皇帝都信奉佛教。如今这里成为军事重地,还不如南池子旁边没有开放的“皇史宬”呢,好歹人家有个门缝可以窥视内部。而这里做事真绝,大门直接封死,连门缝都不给留。
树影斑驳,白塔威严高耸,庄严肃穆,让人感到置身于佛门的极乐净土世界。
万寿兴隆寺,曾是明朝皇帝供奉兵器佛堂和点将发兵的地方。现在名字是康熙帝御赐,后来成了宫中退休太监的养老之地。
上图所看到的就是外八庙的“福佑寺”。清朝所建,很神秘!皇帝亲自来这里祭拜或进香。而且三百年来它一直紧闭大门,不许普通人进,也从来不接受香客布施。据说这里是康熙帝的“潜龙福地”,感兴趣的看客可自行百度。
四合院门前的石墩,回忆百年前曾经门庭若市的景象。方形、圆形的石墩代表不同身份,圆石墩为武官,方石墩为文官。石墩上雕琢的图案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王府井大街,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素文化给商业圈注入了新活力、新京味和新时尚。但眼前这座年近古稀之年的北京百货大楼曾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目睹着核心商业街区的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
“王府井”,井在何处,这不嘛,不太起眼的一个临街便道处。圆形青铜围龙铭文浮雕井盖罩住,周围环以护栏。
大家都知道,“胡同”二字源自于元代。经历了七八百年的历史发展,承载着老北京无尽的回忆。我住西城的礼士路,这里是东城的礼士胡同,特意看看简介,名字的演变似乎都一样,都与“驴”有关!
街头艺术造型往往需要联想,刚开始认为这是德字缺心,意味“不能缺德”。后来查了一下没有啥记载,但看后边建筑的名字--“嘉德艺术中心”猜测,此造型含义为“嘉德”!
史家胡同,北京诸多胡同中的代表,展现出胡同之美、北京之美,说它牛,确实牛,相关链接中有记载。
协和医院(东区),北京乃至全国最牛的医院。至于有多牛,来过就知道了,反正很牛!
传统古建筑和经典现代建筑,尽显建筑之美和久远的历史感。
一路走来,这片区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商业文化功能,以及重要历史节点和城市地标,有多条文化探访路与之相交。它详细记录了城市的变迁、见证了社会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精彩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