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中国诗人杜甫说的。
但它的绝佳践行者,却是今天的一个美国人,他叫特朗普。
在前几天接受采访时,特朗普直言不讳:“我认为,台湾应该为防卫向我们付费。”
他将美国比作保险公司,声称台湾"什么都没给我们"。
这番话让台积电的市值在两天内蒸发了400亿美元。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特朗普口无遮拦、一时兴起的言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他的话恰恰反映了这个商人一贯的"交易型外交"思维。
同类型的话,他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在说了,并在做了。
他这种思维模式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近40年前。
1.
1987年9月2日,一则醒目的全版广告出现在《纽约时报》上。
广告声称是写给美国人民的公开信,标题是:"美国外交防御政策中的错误,稍微有点骨气就能解决"。
是谁做的这则广告?没错,就是年轻的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
在这封"公开信"中,特朗普毫不客气地抨击了美国的外交和贸易政策。他写道:
"日本多年来一直在利用美国。他们让我们的市场充斥着他们的产品,而同时却设置重重障碍,阻止美国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特朗普今天不断在重复的语调吗?
时光快进到2015年6月16日,特朗普在纽约特朗普大厦宣布参加总统竞选。
他在演讲中点名三个国家:
"我们被中国在贸易上击败。我们被日本击败。我们被墨西哥在边境和贸易上击败。他们正在杀死我们。"
到了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更是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称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贸易协定"。
他扬言要重新谈判,否则就终止协定。
从1980年代到现在,近40年来,特朗普始终坚持一个核心观点:
美国在国际贸易和外交中吃了亏,需要采取更强硬的态度。
2.
2017年5月,特朗普在布鲁塞尔的北约峰会上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他公开批评盟国未达到2%的国防开支目标,威胁说,如果盟国不立即增加开支,美国将"自己行动"。
这番言论在北约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2%,就是要求北约每个成员国的国防开支要提高到他们国家GDP的2%。
在特朗普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笔"欠款"。
他甚至暗示美国可能退出北约,如果做不到的话。
如果说北约的事还算是"文明"的讨价还价,那么特朗普对日本和韩国的要求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2019年11月,他要求日本将对驻日美军的支持费用从每年约2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
对韩国,他要求将每年约9亿美元的费用增加到50亿美元。
这种做法让人不禁想问:美国的安全承诺必须要用钱来买了吗?
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并不止于此。他对沙特阿拉伯说:
"我们在保护你。你可能必须为这种保护付费。"
对德国,他批评其"完全被俄罗斯控制",欠北约巨额资金。
对伊拉克,他说如果美军撤离,伊拉克应该为美国在当地建设的"极其昂贵的空军基地"付费。
这种将安全联盟商业化的做法,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美国是在维护全球安全,还是在经营一个"国际安保公司"?
3.
无论是联盟安全,还是商业贸易,特朗普的思维是一以贯之的。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正式向中国发起贸易战。
特朗普对中国的指控铿锵有力:不公平贸易、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
特朗普政府先后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中国也不甘示弱,对11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这场贸易战的规模之大,堪称现代经济史上空前。
特朗普曾豪言:"贸易战很容易打赢。"
但现实却是:美国农民损失惨重,消费者为高价商品买单,全球供应链遭受冲击。
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到2019年底,贸易战已经让美国损失了大约3000亿美元的GDP。
2020年1月,双方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承诺两年内增加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购买。
看起来中国服软,但它更像是一种暂时休战,随后无果而终。
特朗普的贸易大棒可不只是对准中国,而是四面出击:
2018年,特朗普威胁对欧盟汽车征收20%关税。
这一威胁直指德国等欧洲汽车制造业强国的核心利益。
虽然这一威胁最终没有实施,但它显著增加了跨大西洋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
2019年,美日达成贸易协议,日本同意降低对美国农产品的关税。
这看似是美国的胜利,但专家指出,这可能损害美国参与更广泛的多边贸易体系的能力。
2019年6月,特朗普政府宣布终止印度的普惠制(GSP)待遇,理由是印度未能向美国提供"公平和合理的市场准入"。
他还多次批评印度的高关税,称印度是"关税之王"。
4.
特朗普的大棒不仅针对某个单一国家,还挥向各个国际组织。
2017年1月23日,上任仅三天,特朗普就像砍瓜切菜一样,一刀切断了美国与TPP的联系。
他签署行政命令,正式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大家都知道我反对TPP,现在我已经正式退出了。我们要做一些很棒的交易,但是要一对一的做,而不是12国一起。"他说。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TPP本可以为美国带来1310亿美元的收益。
如前所述,特朗普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称为"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贸易协定",坚持重新谈判。
最终达成的美墨加协定(USMCA)虽然保留了大部分NAFTA的内容,但增加了汽车业的原产地规则等条款。
2018年3月,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铝征收10%的关税。
这一决定不仅影响了中国,还波及了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美国的传统盟友。
2018年8月,特朗普威胁退出WTO。
他的政府阻挠WTO上诉机构新法官的任命,导致该机构于2019年12月陷入瘫痪。
5.
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就像一场扣人心弦的扑克游戏。他打出的每一张牌,都让世界屏息以待。
让我们来解密这位"交易大师"的外交术:
1. "美国优先",寸步不让
特朗普把"美国优先"当作圣经,任何不符合美国直接利益的协议都会被他毫不留情地抛弃。
还记得他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时的豪言壮语吗?"我当选是代表匹兹堡,不是巴黎。"
这句话可谓字字惊心,道尽了他的执政理念。
2. 双边谈判,各个击破
在特朗普眼中,多边谈判就像是一场混战,美国的优势可能被削弱。
他更喜欢一对一的较量,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美国的实力优势。
就像他对TPP的态度:宁可和11个国家单独谈,也不要一起谈。
3. 经济外交,寸土必争
特朗普把国际关系看作一场零和游戏。在他的算盘里,美国的每一分损失都是别国的收益。
因此,无论是对盟友还是对手,他都要斤斤计较,争取每一分钱的"保护费"。
4. 推特治国,舆论先行
特朗普的推特,就是他的外交"前哨站"。
一条推文可能引发全球股市动荡,一句抱怨可能导致国际关系重组。
他用280个字符,重塑了外交沟通的方式。
5. 谈判高压,步步紧逼
特朗普善于制造危机,然后在危机中寻求突破。
无论是对中国的贸易战,还是对朝鲜的"火与怒",他都喜欢先把对方逼到墙角,然后再伸出"橄榄枝"。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就像一场高风险的赌博,押注的是美国的全球地位。
他可能获得这些利益:
1. 短期经济利益
通过强硬的贸易政策,美国在某些领域确实获得了让步。例如,中国承诺增加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采购。
2. 盟友防务开支增加
北约成员国同意到2024年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2%,这是特朗普一直以来的要求。
3. 中东局势突破
促成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等国建交,被称为"亚伯拉罕协议"。
然而,另一面却可能伤及自身:
1. 国际信誉受损
反复无常的政策,让美国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2. 多边体系被削弱
退出TPP、巴黎气候协定等,让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减弱。
3. 中美关系恶化
这对世界最重要的关系,由贸易战升级为全方位对抗,可能导致新冷战。
4. 盟友关系紧张
对欧盟、日韩等传统盟友的压榨,可能推动他们寻求战略自主。
这种交易型外交,真的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呢,还是会让它在全球舞台上日渐孤立?
目前来看,特朗普大概率又可以获得四年,等四年后,我们再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