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真正受益者在偷笑

财富   2024-11-01 20:07   广东  

编辑 | 李菲儿

审校 | 格里菲斯


看到欧盟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确定要征收为期长达五年的反补贴税,也看到了这件事所受到的关注度,以及诸多的评论,确实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今天跟大家稍微瞎扯一下我的一些闲聊,供大家打发空闲时间,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关于这类“贸易战”(暂时用这个词吧)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有一个误解,就是觉得这种贸易保护措施,是对自身的一个保护,是“弱者”的举动之类的,其实很多时候,“贸易战”往往是强者,或自认为的强者发起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而且很多竞争力很强的企业,反而背地里会支持“贸易战”,这样就类似于,要打仗了,还得靠我之类的。

所以看这种“贸易战”,不能看表面,也就是不能看具体欧盟里面哪个国家支持,哪个国家反对等,这个其实没有意义(私下商量好就行了)。真正值得警惕的点在于,这段时间欧盟各个决策的背景,是整个全面的政治、经济、产业的举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瞎扯),投票那个不具有上纲上线的研究价值,因为完全是可以被“操纵”的。

当然,这还得慢慢说起,然后大家可能才会明白一些其中的,较为宏大的逻辑(瞎务虚)。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公布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关税的最终裁决之前,欧盟还做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外交”举措。

一个是德国主导的,直接跟英国签署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合作协议,包括驻军和武器研发、共同防御等等,这是非常罕见的。第二个是,欧盟迅速批准了对乌克兰350亿欧元的援助(以前总是找出很多反对者)。

这两个举措真正的逻辑在于,根本没有太多阻力和杂音就可以迅速推进。也就是说,如果欧元区的几个核心国家,真的想转变对外政策,基本是没有什么阻力的。

那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欧盟整个全球战略的转变,促使这种转变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俄乌冲突带来的永久性挑战,另一个是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这一方面是说,欧盟自己能否单独支持乌克兰,需要体现出这种决心;另一方面是说,美国因大选等政策的变动,不仅可能会在乌克兰问题上给欧盟“放水”,还有可能会跟欧盟打“贸易战”。

这个时候,从军事外交的角度,德国重新拥抱英国变成了一种可能,而决心永久性的支持乌克兰,也是要告诉世界欧盟的态度和“独立性”之类的。但这里面,更重要的一个关注点是,欧盟在德法的带领下走到这一步,实际上忽略了很多事实,包括开始在一些中国的核心利益上搞模糊,比如台湾问题等等,其实这种无形的塑造,朝着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方向,而这个方向真正的受益方,并不是欧盟。

也是在前几天,波兰的一些官员提出了要重启冷战“铁幕”,要建造类似柏林墙的东西,来形成跟俄罗斯(白俄罗斯)永久性性的隔离,这看上去是一种随意之言,但这是一个方向,因为俄乌冲突的启动本身就是为了塑造这样一个方向。

为什么上面这些事情都不是巧合呢,原因是,德国跟英国的互动已经开始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转变,从英国脱欧之后,德法对英国的排斥,到目前开始重新跟英国“结盟”,这背后的转变说明,欧洲大陆历史以来试图摆脱英国这个搅屎棍的所有想法和举措,全都失败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当年北约的建立,也就是当年真正从军事、经济和外交等等层面,启动“铁幕”的,幕后推手实际上是英国。包括当时的首相丘吉尔,以及伊斯梅。北约首任秘书长并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人,英国的伊斯梅勋爵就是北约的首任秘书长,而且直言不讳的说,北约的目的就是为了赶走(阻止)俄国人、引来(留住)美国人、打压德国人。这是他的原话。

而如今德国再次不得不拥抱英国,其实就是强化了北约,阻止了俄罗斯,留住了美国军事存在,然后同时德国再也不要谈欧盟独立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相当于是复活了伊斯梅。

历史重新回到了“铁幕”初期,只是欧盟根本没有明白这次跟前一次的不同,想用塑造苏联的模式来挑起新的全球各领域层面的“隔离”,尤其是拿俄乌冲突等跟中国毫不相关的地缘风波等来塑造对中国的全球印象等,这个真正的受益者绝对不可能是欧盟。

就在欧盟强化了对乌克兰的单独支持决心,就在德国跟英国签署了军事捆绑协议,就在欧盟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等这些时候,很巧合的事情又发生了,英国开始全面上调各种“国际资金”税费,包括上调二套房印花税土地税附加费(从3%涨到5%)、上调私募股权收益税(调高至32%),能源暴利税提高至38%,上调私人飞机航空使用等税、上调私营教育税费。为什么呢?因为亚欧大陆的钱和人才等,可能又要往英国跑去避险了,当然要上调房产相关税、资金相关税、奢饰品消费税和教育收费的税等。

也就是说,现在也只有英国这种国家在全球经济如此疲软和不确定的情况下,敢大幅上调这些税了,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国家靠和平繁荣而获得发展,而有的国家则需要世界很乱,才能吸纳避险获利来度过危机和实现繁荣。

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欧盟这次对中国的“贸易”问题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欧盟根本没有想过长远的失控性后果。记得俄乌冲突刚爆发那会,有人说很快就结束了,但我当时瞎扯说,俄乌冲突将是永久性的,因为战争等一旦启动,就会有太多的博弈和利益纠葛,结束战争就是要很多人的利益和命,更何况有的国家还需要用这种战争来塑造更大的“铁幕”,阻断亚欧大陆的可能性,战争就更不可能轻易结束了。

其实贸易壁垒这种政策,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旦启动,想要在想象当中的某个时刻按照单个国家的意愿结束,很难。因为一旦开始,就意味着卷入了太多的利益,是无法轻易结束的。这就是为什么一战结束的《巴黎和会》,被凯恩斯给寓言中了,后果就是当各种基于战争的胜负来签下的合约,最后都成了新的战争的种子,直到二战爆发,所有人被卷入。

最后再说一下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个完全是个人的一种瞎扯和胡思乱想,并不代表任何正儿八经的讨论。

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业走到今天,中国自身付出了绝对的心血,但同时也得益于全球贸易体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除了关税对称性策略,实际上需要更大的开放度。这里面我有一个瞎思考,就是国防和军事层面的强大,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贸易层面的更加开放和包容。这就好比说,很多人把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对立起来,其实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目的,实际上依然是为了让民营企业更敢于冒险和创新。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体系优势(国防强大和经济开放,国企兜底和民企敢闯),也就是国防安全寸土不让,但经济贸易领域我们需要更加的国际化和包容度。中国和欧盟的关系,牵扯到亚欧大陆整个体系,不能任由热衷“冷战”的某些国家挖坑和助推。

另外,中国需要能源体系的彻底转型,借助已经形成趋势的能源转型优势,把整个北方人少地多的国土资源全盘激活。

第三个是,整个中国工业体系,当然也包括电动汽车体系,要完成智能化升级。现在我们所说的很多智能化,实际上仅仅是数字化,是基于数字和整个积累下来的数据来进行机械效率的提升,而还没有真正完成代差型智能化。

当中国的道路上,都是无人驾驶汽车;当中国的各个消费和生产场景里,都是有相对自主意识和可自主训练升级模型的机器设备的时候,中国将会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也就是当外国人来中国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绝对的代差,像走入了一个科幻世界,到那时,对中国的一切污名化塑造都会不攻自破,因为他们自己发起的关税等“贸易战”,就变成了过去农业社会阻止工业社会的产品进入一样,没有任何发展层面的意义。

欢迎小伙伴们关注、转发、神评点赞

今日推荐!高端财经人士必备微信号 


财经头版

微信号:i

caijingtouban


推荐理由:立足中国,全球视野——一个时代的记录者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菲儿财经
真实!专业!通俗!——聚焦国内经济,金融,商业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