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李菲儿
审校 | 格里菲斯
这几天楼市传来一系列重磅消息,很多读者跑来问我发生了什么,影响有多大,我先按照时间线由近到远,整理如下:
1、北京、上海取消非普住房标准。广州推出买房落户和大型收储政策,深圳发布历史性成交数据。
2、总理:城市更新是当前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要任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住建部:城中村货币化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35城拓展到300城
4、房地产报:重新认识和肯定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
这四条重大消息,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底层逻辑一致,而且都在推向一个“重大结果”,下面我先整体过一遍,最后做总结。
北上广深
北京和上海是昨天推出的政策,将从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彻底取消普宅和非普宅的认定标准。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政策不太了解,其实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影响很大。
拿北京举例,目前有30%以上的住宅都被认定为非普住宅,新政后,起码可以节省至少一半的交易税费,根据总价,大概10多万到30多万。基本上能省出来一台车。
北上取消非普认定,意味着一线下场对齐全国逻辑,统一享受前几天推出的房地产税收政策利好。
其实就是想极大地释放头部城市的改善购买力,继续在当下已然反弹的行情中,火上浇油,把楼市预期彻底强攻起来。
一线城市是全国楼市风向标,只有它们的行情起来,才能带动全国楼市行情回暖,上面也明白这个逻辑。
所以行情稍弱的广州最近加强推出了“买房+1年社保,即可落户”的政策,以及刚刚又推出新政,“将在全市范围内收购满足90平米以下的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房”,这是一个去库存的大杀器。目的也是为了刺激交易和房价上涨。
再看深圳,基本确定为这一轮行情的“领头羊”,最新数据显示,深圳新房11月1日至17日日均网签量创2007年以来新高,二手房创下2020年以来新高。
按照目前深圳的库存消化速度,基本可以确定,春节前就会步入强势上涨周期,现在各大新盘已经开始上调价格,二手房挂牌量在大量下架,而其他一线城市,将在明年小阳春全面进入涨势周期。
巨大潜力
“城市更新是当前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要任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是总理在参观调研中国建筑科技展时的具体讲话。
逻辑上,在科技展上应该更多对住房科技进行点评,现在很多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都非常亮眼,开始从房屋建造到装修人居层层赋能。
但紧接着,总理却用更大篇幅讲“城市更新”,而把此定义为“重要任务”,蕴藏着“巨大潜力”,其实在强调了一种趋势,那就是:
中央准备支持新一轮棚改政策。
很多人说,城市更新和棚改不一样啊。
但事实上,城市更新的“规模”可能还要更大一些,不止对棚户区进行“原拆原建”,还要对一些房龄不是很老的房子上进行全方位的更新改造,对破旧道路、公园、广场等等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大规模的翻新。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
其实民生改善只是表面,而本质上,是城市化方向的改变以及对增量经济的刺激。这里我稍微多讲几句。
过去我们都知道,所有城市都喜欢拼命向外扩张,造新区、造新城,这是为了刺激GDP谋求上位,以及城市发展,结果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空城空区,地方还欠了一屁股债务。
但现在化债方法出来后,对全国各地继续扩张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是很多城市又缺乏实际性的产业经济支持,无以为继,那么只能找新的经济增量。
城市更新,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的确能改善民生,让人们能主导更好的房子里;另一方面在更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资源重新配置,比如给棚户区居民派发拆迁款,给企业派发大量的基建订单,创造就业岗位,同时新房又激发了家电、装修、服务消费等等。
其实城市更新,本质上就是一场大型“发钱”活动。
看懂这些逻辑,就明白了,为什么住建部公布政策,要把城中村货币化改造政策支持范围将从35城拓展到300城。
说实话这个消息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震惊,因为35城变成300城,跨度非常大。
这背后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那么钱从哪里来?
现在来看,答案只能是长期特别国债。
目前虽然具体政策没有公布,但接下来肯定会有这方面的安排,因为地方现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是没有能力支撑货币化改造的,还是上面往下灌水。
当然扩张到300城的规模,其实也是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利好,意味着国家最终没有放弃更多的城市。
但利好归利好,一个城市真正的房价逻辑政策只是短期的,长期还是需要看产业和人口,等到这波势能起来后,该离场还是要离场,这个逻辑我之前讲过很多次了。
房地产报:重新认识和肯定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
房地产报是住建部的主管媒体,这篇智库文章的言辞非常激进,但却没有被下架甚至被点评,其实也变相代表了高层的主流意识。
文章总共分为三部分,我贴到下面:
1、房地产在绝大部分国家都是支柱产业,这不仅是因为它对GDP增长、财政收入和就业有着直接且巨大的支撑作用,更因以它为核心形成的绵长、复杂、交互影响的多层次、立体性产业链体系与资本流动在一国经济中占据着战略地位。
2、房地产市场不仅承载着现代经济运行所需的基础条件--土地开发的功能,也提供了房地产这种人类最大宗的、直接占据现代社会财富价值七成以上商品的交易系统,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而广泛的应用场景。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房地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多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级重要文件中,都承认了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但2016年后,因为房价上涨引起的舆论冲击以及实施紧缩性调控政策的需要,国家基本不再强调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相关文件也大多回避了这种说法,"去房地产化”的倾向非常明显。
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拖累。在此背景下,重新讨论房地产的产业性质,肯定它对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是认识经济规律和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也对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而稳定中国经济有重大意义。
总结为三句话:
1、房地产是中国支柱产业。
2、家庭财富的主要载体。
3、稳地产才能稳经济。
这三句话如果在前几年房价大涨期间说,可能要被判重刑,口诛笔伐,然而经过几轮持续大跌,现在再拿出来说,可能大多数人是承认的。
其实还是我之前讲过的,房地产带动的就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太多了,目前阶段,任何产业都无法去取代它,而且还承载着国民家庭财富的80%以上。
这就像美国股市,承载了美国居民财富的80%一样,美国这几年什么都可以跌,唯独股市不能跌,因为只要股市不跌,大家有钱,就不会太大的落差感。
而我们则是主动把楼市砸了个稀巴烂,整体痛感肯定要更强一些。
不过某种意义上,这可能又是正确的主张,因为房价不能一直涨,需要遵循周期和规律,那么回调一些,匹配居民收入,才能良性化,符合长远利益。
只不过我们的主治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一不小心没打麻药,一不小心又直接切到了大动脉……
最后做个总结:
中国房地产的底色终究是政策市,那么所有人都要充分明白政策的本质逻辑,那就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任务-动作-结果。
这次不行,那就继续给政策,进行下一轮攻势。大家想想,“止跌回稳”任务出来后,政策效率落地是怎样的?
基本都是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破釜沉舟……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上面的决心,没有什么是干不成的,例如之前一直强调的房住不炒,控不住房价,那就直接冻结银行交易,出台二手房价格指导……
而这次,如果政策放开不行,最后很可能直接拧开特别国债的水龙头,直接对准楼市进行浇灌。库存大也没事,直接学着广州90平米住宅无差别收储,国资直接下场收库存。
一线城市负责带头,带动全国市场预期,二三四线城市通过大规模货币化改造创造需求,历史周而复始,我们只不过又站在了新一轮周期的起点。
欢迎小伙伴们关注、转发、神评、点赞
今日推荐!高端财经人士必备微信号
▼
菲儿财经
微信号:i caijingjie007
推荐理由:真实,专业,通俗!——国内投资客首选聚集地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