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11预售遭吐槽,网友称转战京东拼多多,马云曾建议回归用户

科技   2024-10-18 22:08   北京  

有用户称淘宝这定金预售点进去一看头都大了,真把用户当自己公司牛马了,对淘宝无感了。

随着拼多多、直播带货等新平台新模式的崛起,消费者对于双十一等购物节的热情正在逐步变低。
虽然京东双十一遭到了杨笠合作翻车,但是它今年的体验总体还不错,尤其取消了预售机制。
反观淘宝,目前依旧处于预售阶段,很多商品现在只可以付定金,这让部分网友很崩溃。
根据淘宝官方公布的规则可以看出,天猫双11今年开启的时间为10月14日,第一周为预售阶段,随后是第一波开卖和第二波开卖。
可以看到今年双十一比往年时间更长,这个消费者其实可以接受,但是在如此重视物流时效性体验的时代,天猫依旧坚持预售确实有点让人搞不懂。
针对天猫双11的预售,目前在网上已经有网友吐槽。
有网友表示今年淘宝很不行,预售了个寂寞,都给京东造了。
确定对于部分需要急需品的网友来说,目前预售阶段在天猫购买确实不合适,毕竟没有付尾款,商家无法进行配送。
还有用户吐槽凡买个东西上淘宝就是满减,整得买双袜子都想凑200;还有优惠活动,我是想买东西,我不是想看直播啊我很闲吗?旗舰店自己没有能力给我点优惠。非要让别人把你的价格打下来吗?!! 每个主播卖的组合一样又不一样,不开玩笑,考试都没用过这么多公式。
同时该用户表示88VIP消费券还得用积分兑换!之前还有1k多的门槛,今年经济这么差了还要让我凑3k?一个月能挣到3k吗! 确实有很多人在等双十一买大件,那我呢!买卫生纸卫生巾洗衣液的不是人吗?!!我怎么凑3k?买明年双十一都用不完的卫生巾吗?
可以看到目前在社交媒体上,对于淘宝的预售,陆续有网友出来吐槽,尤其京东和拼多多目前没有预售机制,这很容易让消费者看到对比效果。
还有网友称今天淘宝太拉了,转战京东爽买,同时表示再接再厉哈,保持这样,当然最好是把凑单也免了,直接打折,回归最开始的样子,别学隔壁搞什么定金预售尾款的,烦。
此外还有用户称淘宝这定金预售点进去一看头都大了,真把用户当自己公司牛马了,对淘宝无感了,特烦预售付定金这套,全是在京东、唯品会买的。
除了预售外,天猫此次依旧重点推荐直播间,官方称百大直播间狂撒10亿红包,这个福利确实不错,但是这也消耗掉了大量的时间。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用户在直播间的时间越长,下单的数量和金额可能会越高,但这也忽视了部分网友的体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整天呆在李佳琦们的直播间的。
但是淘宝部分主播的直播间却可以领红包,这会留住部分不想看直播但是又想要红包的用户,这个用户体验是极差的。
可以看到有网友吐槽,蹲在淘宝直播间一下午就为了抢那几十块钱的定金红包呵呵。。直接搞降价不就得了吗非得麻麻烦烦搞定金烦得要死 。
去年双十一过后,天猫高管层发生了重大变动,阿里集团CEO、淘天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兼任淘天集团CEO;淘天集团原CEO戴珊回归阿里集团,协助筹建资产管理公司。
随后的一年内,淘天集团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营收却出现了下降,今年二季度淘天营收1133.73亿元,同比下降1%,这个其实并不是个好信号。
随着拼多多和抖音的崛起,京东和淘宝这两个巨头纷纷开启了防御战,包括推出百亿补贴,打通微信支付等等,但是这并没有让部分消费者再次回归。
从用户体量来说,淘宝依旧是中国的头部电商平台,这也是阿里最核心的业务,但是近两年这个平台频繁更换负责人,其实并不是一件有利于平台发展的事。
2023年5月份马云曾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内的沟通会。马云在会上称,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已经不适用,应该迅速改掉。他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目前来看回归用户这一点,吴泳铭时代的淘天集团并没有做好,拿今年的双11举例,为何还要坚持用户体验度不好的预售?这点是否符合回归用户的方向呢?
当然淘天也确实做了一些回归用户的举措,包括88VIP,增加微信支付等,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在购物节让用户用最简单的方式,买到最实惠的产品,其实才是最能让用户满意的。、
目前来看部分淘天的运营团队还是停留在数据时代,包括直播的人均时长、下单金额等等,但是要明白即使没有主播,旗舰店依旧可以卖出去产品,很多网友也吐槽主播为二道贩子。
目前京东已经开始取消预售,给用户提供最便捷的购物渠道,淘天的团队还是要行动起来,主播体系不一定适合淘宝,把用户留在淘宝真的不一定就能带来高速增长,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李佳琦们,它们适合没有建立完善商家体系的平台,淘天已经拥有了上千万的卖家,尤其是各大品牌的旗舰店,为何还要坚持直播呢?

杨笠与京东双十一合作惹争议,部分男性抵制京东,杨笠已删除相关博文


对不起淘天集团,你们没有裁员应届生,不应该破坏阿里社会形象

E

N

D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值接Talk
不同的角度,解读科技行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