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园林养护管理要点

乐活   2024-09-05 19:30   河北  

九月份明显的气候特征就是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这一时期园林植物开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时期,并且开始储存营养,为安全越冬做准备,所以水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秋季是杂草成熟、结籽的时期,如果防控到位,可有效控制来年杂草数量。九月份也是秋季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尤为重要。本月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浇水管理

九月份虽然气温略有下降,但是整体来说属于日暖夜凉,白天的日照十分充足、蒸发量依然很大,要根据自然降雨情况,合理安排浇。例如冷季型草坪至少每周浇一次透水,以延长绿期;花灌木及草花也应及时合理安排灌水以解决蒸发量过大引起的干旱。

二、防治杂草

立秋之后,大部分的杂草都会开始结籽,这时需及时清除,控制结籽,减少来年杂草量。所以说在这一时期,一定要做好杂草的防工作。不过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杂草的茎干都开始发生木质化,对除草剂等药品的吸收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这一时期的除草工作一般以人工为主,结合中耕松土,保水保墒。如果杂草面积较大,有操作空间,可以趁杂草种子还没有完全成熟之际,利用割灌机等对杂草进行一次打顶,待杂草顶端长出新的嫩芽时再选择相应的内吸型除草剂进行除杂

三、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在园林植物生长的任何阶段都十分重要,合理的修剪不仅可以提升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均衡营养、调节长势的作用。九月份的修剪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草坪修剪

进入九月之后冷季型草坪进入生长期,这一时期冷季型草坪的修剪次数明显比夏季增,修剪高度不要太低,还是遵循1/3原则,避免因修剪过低影响草坪草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越冬养分的储藏。

2、观叶植物修剪

观叶的绿篱植物如红叶石楠、金女贞紫叶小檗、小叶黄杨等,在九月初可适当进行修剪,促使秋梢萌发,提高秋季观叶植物的观赏效果。


3、观果植物修剪

观果植物如贴梗海棠、石榴、山楂、绚丽海棠等,在九月份剪除植株上那些明显生长不佳的枝叶。但需特别注意及时疏除过密的枝条,确保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促进果实着色,提高观赏效果,提高坐果率。

贴梗海棠

4、绿化色带及造型修剪

进入秋季之后,大部分的园林植物都会进行秋梢的萌发,这一阶段应根据植物长势,顺势修剪,保持色块平整、造型饱满。

四、施肥管理

秋季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有机无机相结合,速效、缓效互补的原则,这样既能改善土壤透气性,又能满足园林植物的营养需求,还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不施或少施氮肥,如氮肥施入过量,会造成苗木秋季枝条旺长,木质化程度低,从而导致抗寒能力下降。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促进新枝木质化,提高抗冻性。肥要施到根系集中分布层,即施到枝展外延20~40cm深的地方。幼树结合扩穴、扩沟,采取环状沟施或条状沟施,每年向外扩展。

五、病虫害防治

已经进入了秋季,气温日渐凉爽此时正是病虫害高发期。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煤污病、细菌性角斑病、锈病、黄化病等病害发生虫害主要有刺蛾、蚜虫、食叶害虫(尺蠖幼虫、枯叶蛾幼虫,天蛾类幼虫等)、美国白蛾、网蝽红蜘蛛等虫害不能由于园林植物在秋季进入到了全年生长末期,就忽视了养护管理,病虫害做到及时防除,不仅对植物当年健康生长、安全越冬起到保障作用,而且可以减少越冬病原、虫口,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机率。

1、刺蛾

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蛞蝓形,体上常具有瘤和枝刺。蛹外常有光滑坚硬的茧。在园林植物上主要有黄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两色绿刺蛾等。1年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叉等处结茧越冬,翌年5~6月份化蛹,6月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在6月下旬幼虫孵化,2龄幼虫先取食脱皮随后取食树叶下表皮,4龄幼虫取食全叶。幼虫历期1个月左右,8月间幼虫老熟,固着在枝条上,体表硬化形成茧,在其中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底结茧过冬。

防治方法:使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叶面喷施。间隔3—5天喷施第二次,效果更佳。

2、天牛

天牛年生一代,成虫出现盛期为4月-5月,末期为6月下旬。产卵期始于5月下旬,盛期在5月下旬与6月上旬之间 ,而末期为6月下旬。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孵化为害新枝,直至11月上旬老熟幼虫 钻入截断的枝内落地越冬于次年3月开始活动。

防治方法:使用防蛀液剂,在虫孔下方处打孔插注及可。

3、网蝽

主要危害杜鹃、悬铃木等植物。以成虫和若虫危害叶片,吸食汁液,排泄粪便,使叶片背面呈锈黄色,叶片正面出现白色斑点,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致使植物生长缓慢,提早落叶。1年发生7~10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枯枝落叶、杂草或根际表土中越冬。如果气候暖和,则越冬现象不明显,几乎全年都可见其为害。高温、干旱天气,最适宜该虫发生。

法桐方翅网蝽

防治方法:使用吡虫啉、菊酯类药物均可防治,连续间隔7天喷施二次。 

4蚧壳虫 

蚧壳虫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五小害虫”之首,种类多、危害大,防治困难。其主要种类有:草履蚧、日本龟蜡蚧、红蜡蚧、 吹绵蚧、粉蚧、紫薇绒蚧、纽棉蚧、白蜡蚧、樱花桑白盾蚧等。

防治方法:使用必治或毒死蜱进行药物防治,对危害区域全面喷施,间隔5天左右喷施第二次,防治效果更彻底。 

5、红蜘蛛

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常见的有朱砂叶螨、山楂叶螨、柑橘全爪螨、二斑叶螨等。主要以若螨、成虫在叶背刺吸汁液,被危害叶片叶绿素受到破坏,有铁锈色,叶片呈“干糊状”,手触摸易脆。除直接使植物出现褪绿、黄点、褐斑、落叶等症状外,还可传播各种病原体,引起其他病毒病,高温干燥季节易暴发成灾。

防治方法:使用阿维菌素,间隔7至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二次效果更佳。

6、叶斑病

类叶斑病主要是半知菌类引起的叶部病害,是园林植最常见的病害,包括炭疽病、斑点病、叶枯病、黑斑病、褐斑病、斑枯病等病害。危害后常造成叶部斑点,严重时可造成叶枯和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使用国光英纳加思它灵景翠稀释800倍进行叶面喷施。轮换使用,减少抗的产生

7、黄化病

黄化病属于植物的一种生性病害,主要以微量元素的缺失导致植的生长不良,如:铁、锰、钼、锌、錋等。主要表现为植物叶片的叶肉发黄,畸形植株瘦小、容易断裂等。

防治方法:使用微量元素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

8、叶枯病

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常见于植物之中,该病在7-10月份均可发生。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湿、通风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

治理方法:①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的侵染来源。②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栽植地要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增施有机肥料及磷、钾肥。控制栽植密度,使其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侵染机会。改喷浇为滴灌或流水浇灌,减少病菌的传播。③生长季节在发病严重的区域,从6月下旬发病初期到10月间,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药,连喷几次可有效的予以防治。常用药剂有1:100倍的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65%代森锌500倍液等,可供选用或交替使用。

六、草花造型的管理

九月份面临着迎中秋节、国庆节,应提前对景观造型进行整形修剪,更换长势不佳的草花,以便以最佳观赏姿态喜迎双节。

创作不易,点赞关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二中浇花人
深耕园林一线二十余年,工作记录,学习笔记,探讨植物文化,分享园林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