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
学术
健康
2024-11-28 19:02
广东
腺病是乳腺实质的腺体成分(TULU中小叶的小管成分)非肿瘤性的增多、增大、变形伴间质纤维化的过程;硬化性腺病是腺病的一个亚型,病变特征为腺体和小管呈小叶中心性增生伴间质增生,导致腺体不同程度的挤压和扭曲。今天由普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王磊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例乳腺硬化性腺病的典型病例分享。女性,48岁,左乳肿物半年余,B超示左乳18mmx10mmx5mm占位。乳腺组织一块,3cmx2.5cmx1cm,切面见一1.5cmx1cmx0.3cm的灰白质硬区。
小叶增生活跃区,乳腺小叶结构存在,边缘光整,其内见较多乳腺腺体增生。部分区域腺体相互挤压,腺腔完全闭塞,无法分辨是否有双侧结构存在(腺上皮+肌上皮)。小叶内及小叶间增生的腺体周围为红染的胶原纤维,未见促纤维反应。免疫组化肌上皮标记SMMHC显示增生小叶内的腺体均存在肌上皮。- 腺病是乳腺实质的腺体成分(TULU中小叶的小管成分)非肿瘤性的增多、增大、变形伴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 硬化性腺病是腺病的一个亚型,病变特征为腺体和小管呈小叶中心性增生伴间质增生,导致腺体不同程度的挤压和扭曲;
- 35-40岁多见,可触及小的结节,少数可伴有疼痛或触痛;
- 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大致保存或呈结节状,常为多结节性,小叶中央内腺体增生、挤压、扭曲明显,管腔可以完全闭塞,导致腺体在纤维间质中呈实性条索样、旋涡状排列,腺体周围存在肌上皮细胞,小叶周围导管常不同程度扩张,腺体的间质为红染的胶原纤维间质,部分可进入到周围脂肪或累及神经,但非浸润性改变。
- 免疫组化CK5/6、P63、SMMHC显示外层肌上皮,CK7、CAN5.2显示内层腺上皮,双层结构存在。
硬化性腺病是一种容易误诊为浸润性癌的良性病变,它可有脂肪和神经累及,有时HE下肌上皮不明显,出现这些浸润性癌的假象;1.乳腺小叶结构保持是它的特征,浸润性癌无小叶结构存在;2.增生的腺体间质为硬化性的胶原纤维(年老的纤维组织--细胞核少,间质红染变性),而浸润性癌的间质为促纤维的间质(年轻的纤维组织--细胞核多,间质丰富,可黏液变);3.双层细胞的存在,肌上皮的存在,支持为良性乳腺腺体。另外,部分浸润性癌可累及硬化性腺病,看起来小叶结构存在,仔细寻找周围有无导管内癌或肌上皮消失的腺体来帮助诊断;小管癌和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的上皮形态温和,也需与硬化性腺病鉴别,癌有促纤维反应,且肌上皮消失,后者间质胶原化,肌上皮存在。衡道精选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转载或版权疑议,请联系:tougao@histo.cn;商务合作请联系:info@hist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