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谷玉祥
机构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法律援助中心
全文约7601字,预计阅读时间26分钟。
【摘要】调解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回顾调解文化在古代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分析现代调解制度的形成和特点,旨在了解中国调解文化的深层含义,以此来探索传统调解文化对推进新时代诉源治理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调解文化;历史传承;现代发展
一、中国调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调解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基础。早在古代,中国人就认识到通过调解来化解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性。调解文化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历经漫长的发展。
1、古代中国。在中国古代,调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调解逐渐从基层单位扩展到国家层面。秦汉时期,调解开始与法制相结合,成为官方解决争端的一种重要方式。到了唐宋时期,调解制度进一步发展。在宋代,调解成为了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民间纠纷必须先经过调解,如果调解不成,才能进行诉讼。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从事调解的机构和职业,如“批回司”、“中人”等,这些机构和职业在解决民间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近现代中国。到了近代,中国的调解文化仍然保持着浓厚的传统色彩。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民间纠纷。在新中国成立后,调解制度被确立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明确规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式。这一时期的调解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和谐理念,还融入了新时代的人民民主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探索现代调解制度,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这一《条例》是在1954年颁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进入21世纪,中国的调解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这一时期,调解不再仅仅是解决纠纷的手段,更成为了预防和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2004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规定》,进一步细化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和任务。在此之后,各地纷纷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并逐渐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调解网络。201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调解制度的发展。该文件提出,要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各种调解手段的有机衔接和协调配合。这一时期,中国的调解文化开始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中国调解文化的价值与特点
中国调解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与特点,对中国社会治理和人民调解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中国调解文化的价值。
1、中国调解文化的价值。和谐稳定的社会价值。调解倡导以和为贵、以柔克刚的智慧,通过平和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兼容并蓄的人文价值。调解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包容与尊重,通过沟通理解达成共识,体现了人文精神。这种兼容并蓄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宽容心态,促进社会和谐。
3、诚信守诺的道德价值。调解文化注重个人信用和承诺,强调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应当诚信守诺,不欺诈不隐瞒,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社会诚信水平。
4、公平公正的法律价值。调解倡导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纠纷,强调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公平公正,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二)中国调解文化的特点。
1、人情味浓。中国调解文化注重人情世故,强调在调解过程中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情感需求和社会关系,使调解更具人情味。这既有助于当事人之间的情感修复,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乡土特色。中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等乡土特色文化,对调解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调解在解决乡村纠纷时,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村规民约,体现了浓厚的乡土特色。
3、非诉讼性。调解是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强调在司法机关以外解决纠纷。在中国调解文化中,调解与司法相互补充,形成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综合性。中国调解文化融合了儒、道、墨等各家思想,形成了综合性较强的文化体系。在调解过程中,不仅注重法理分析,还充分考虑伦理道德、家庭关系、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力求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5、地域差异性。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调解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北方地区注重传统礼仪,南方地区则更注重实际效果;农村社会强调乡土特色,城市社区则更注重法律法规。这种地域差异性反映了中国调解文化的丰富多样。
三、当前中国调解制度的特点、挑战与对策
(一) 现代调解制度的特点。
1、自愿性。调解是一种自愿性的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程序,并同意在调解人员的指导下解决争议。调解程序的启动和推进都建立在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基础上。
2、灵活性。调解程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调解员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需求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调解技巧和方法,促进双方达成和解。
3、保密性。调解具有保密性,双方当事人的资料和争议内容不会公开披露。这种保密性也使得调解程序更容易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和接受。
4、低成本。相对于诉讼等法律程序,调解程序通常具有更低的成本。调解程序的低成本主要表现在时间、金钱和精力等方面。在调解程序中,双方当事人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诉讼,也不需要承受诉讼带来的精神和精力上的压力。
5、促进合作。调解程序不仅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也是一种促进合作的方式。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需要沟通和协商,这有助于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调解结果的达成也可以促进双方当事人在未来继续合作和发展。
(二) 中国现代调解制度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中国调解文化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展现了其现代化的趋势。
1、法治社会的挑战。在法治社会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法律的地位得到提升,调解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法律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使得调解的专业性需求增加。这都对中国传统的调解文化提出了挑战。
对策:在现代社会中,调解应当与法律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在调解过程中,应当依据法律法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尊重社会公德和习俗。此外,提高调解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满足调解的专业性需求。
2、社会信任缺失的挑战。当前社会,信任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调解的效果,也使得调解的公信力下降。
对策:为了提高调解的公信力,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同时,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在调解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增加当事人的信任。
3、信息社会的挑战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这既增加了调解的复杂性,也提高了调解的难度。
对策:在信息社会中,应当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调解方式的现代化。例如,可以建立在线调解平台,使得调解不再受地域限制。同时,应当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4、文化传承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调解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
对策: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调解文化,应当加强文化自信和教育。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中国传统调解文化,使其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应当在教育中加强调解文化的教育,使得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同调解文化。同时,也应当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丰富和发展中国的调解文化。
5、人民群众需求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调解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调解能够公平公正地解决纠纷,还要求调解能够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
对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应当加强调解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调解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应当加强对调解的监督和评估,保证调解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在提供法律服务方面,应当加强对调解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其法律服务水平。
中国调解文化在历史传承和现代发展中不断发展完善,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为现代调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调解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将有助于提高调解在社会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推动调解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
• END•
本文声明丨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转发需取得作者授权。发布文章仅为交流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知网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作者简介
侯玉祥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法律援助中心
投稿联系方式
欢迎全国法律工作者踊跃投稿!
邮箱:law@cnki.net
投稿咨询热线
010-6298 3039
往
期
推
荐
● 【重磅推荐】企业合规讲堂正式上线!
● 侯刚等:浅析检察机关司法救助的不足及完善路径——基于G省T市司法救助工作实务的思考
● 陈磊 :认罪认罚案件中值班律师功能虚化问题与纾解——基于L市的司法实证研究
● 徐阳、李琪:当精装修遭遇“一房两卖” ——邯郸市丛台区检察院办理一起职务侵占案件
● 黄晓宏、吴耀宏:公司整体实收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时, 破产管理人能否向个别瑕疵出资股东追缴出资?
● 刘巍 杜振兴:检务督察与案件管理关系的探讨——以吉林省蛟河市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为例
● 王卫峰:数字时代背景下数据安全保护的企业刑事合规路径研究
● 杨志刚、尹智明、宋勤学:浅析地方性法规对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调研报告
● 蔡开明、阮东辉:美国进一步升级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与出口管制行动
● 吴新悦:青年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以南京律师行业的探索实践为视角
● 蔡开明、阮东辉:美国签发第14114号行政令,进一步扩大对俄制裁
● 马宏伟等:证券合规执法2023年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