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是现代人最常进行的动作之一,低头看书、工作、刷手机、看视频、吃饭......总之,日常生活中,少不了“低头”这一行为。
当我们在低头时,一条神经正在被“压迫”,时间长了甚至会导致发炎,而头痛就是它的典型症状。
这根神经叫枕大神经,频繁低头可导致其损伤,形成枕大神经痛。
一、枕大神经
枕大神经起源于颈神经后支中最粗大的C2 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位于人体第一颈椎(寰椎)与第二颈椎(枢椎)之间,是单纯的感觉神经。
浅出于头下斜肌下缘深面,有较长的一段走行于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及半棘肌之间
毗邻于枕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枕部肌腱的附着处浅出皮下
支配颈、枕部皮肤,有时分布区可向上扩大到冠状缝
易卡压处
①穿出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时
治疗定点为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的中、上1/3 交点处,或者说枕大神经穿腱膜点位于枕外隆突下方2.5 cm 旁开2.5 cm(A)。
②穿出头半棘肌处
治疗定点为头半棘肌(B)。
二、病因
1.长期低头
低头伏案、看手机等动作可拉长后颈部的肌肉,如果长期如此,紧张的肌肉便易发生局部劳损、痉挛,甚至出现炎症,导致局部血管、神经粘连、受压,枕大神经是最常见的受压部位。
2.其他
骨关节错位,枕大神经绕行寰枢关节,当寰枢关节损伤、半脱位或脱位时,局部的炎性反应可以刺激或直接牵拉枕大神经而引起相关症状。
枕大神经在穿出深筋膜时其周围有淋巴结分布,如果感冒等引起淋巴结肿大,可卡压枕大神经。
上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或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的炎性水肿,紧张挛缩,组织粘连,均可导致枕大神经受炎症刺激。
三、症状
与颈椎病等引起的酸痛不同,枕大神经痛有“独特”的症状:
位置:多为单侧的颈部最上段、后枕部,可扩散到头顶,少数患者为双侧头痛。
疼痛性质:持续性的针刺、刀割样疼痛,常伴有局部肌肉痉挛,还可出现头皮的紧箍感,部分患者也有头皮发麻的感觉。
疼痛可自发发作,亦可由特定动作(转头、寒冷环境等)诱发,可能存在疼痛触发点。
发作时,患者的头常略向后方倾斜,可在头颈部找到明确的压痛点。
持续时间: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程度: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部分患者表现为颈部酸胀僵硬,后枕部沉重,头部昏沉不适。
四、诊断要点
1.主要依据上述临床表现诊断。
2.诊断性治疗:应用局麻药在枕大凹处阻滞,疼痛消失。
3.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颅骨或颈椎的CT或MRI扫描,以除外其他疾病。
五、治疗
1.针刀治疗
体位:俯卧位
体表定位: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
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但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刀具:使用Ⅰ型4号直形针刀。
针刀操作
①第1支针刀松解左侧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的卡压在枕骨粗隆与左侧乳突连线的内1/3处(即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定位。
术者手持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押手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从押手拇指的背侧进针刀;
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铲剥3刀,范围不超过0.5cm。
②第2支针刀松解右侧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的卡压针刀松解方法参照第1支针刀松解操作。
注意事项
在做针刀松解时,针刀体应向脚侧倾斜,与纵轴呈45°角,与枕骨面垂直,不能与纵轴垂直,否则有损伤椎管的危险。
2.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牵拉双侧肩部,术者正对患者头项,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左手前臂尺侧压在患者枕骨,随颈部的活动施按揉法。
注意:用力不能过大,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最后,提拿两侧肩部,并从患者肩至前臂反复揉搓几次。
3.物理治疗
可采用颈肩部热敷、艾灸等,也可采用中频电疗、超激光理疗或周林频谱仪等针对问题颈椎侧方和后方进行治疗,亦可对枕后部及肩背部治疗。
4.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注射治疗
5. 2个缓解动作
①坐位,将毛巾对折后放置于枕骨底部两指处,毛巾与地面水平,轻轻向前拉的同时,收紧下颌,头向后推毛巾,形成平行的对抗力。
一组20秒,每天三组。
②仰卧平躺,将卷起的毛巾放置于颈下,收紧下颌的同时,后脑勺给床面一个垂直向下的力,帮助恢复颈椎生理曲线。
每组1分钟,每天两组。
六、预防和养护
1.避免头颈部慢性劳损,注意休息
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改正不良坐姿、不良睡民姿势等,注意头颈部休息、活动。
2.积极治疗可引起枕大神经痛的颈椎病变、全身性疾病
如积极治疗颈椎骨关节炎、颈椎结核、痛风、糖尿病等。
3.定期锻炼
可选择如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 3~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活动颈部保持颈部软组织放松。
4.选好枕头
枕头高度低于10厘米,使用慢回弹塑形记忆枕,避免羽绒枕和过硬的高枕,改善颈椎曲度和张力,可有效减少颈部肌肉紧张导致的头痛。
5.注意保暖
天气转凉时要及时增添衣物,以防受凉。
七、预后
枕神经痛大多预后良好,但可能反复发作,避免受凉感染等可减少发作次数;若继发于严重颈椎、颈髓或颅底疾病则可能预后不良。
来源:疼痛康复研究、生命时报、腾讯医典
9.9元系列课程
支持试听,永久复看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锁定精彩!
点“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专业课程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