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市商品管理的若干建议!

文摘   2024-11-04 09:10   河北  


提升卖场业绩是商业的永恒,做出成绩更是衡量一个超市经营管理者能力优劣的重要测评依据, 提升业绩既要有商业本质层面的东西,更要有绝对创新能力的一面,运用足够的大智慧表现出商业的绝对魅力。无论是调整商品结构还是做营销活动,或者是调整排面陈列,一定需要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办法都可以实现商品业绩的提升,那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串成一条系统的工作线条,这些才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的。


商品结构层面

1、做好商品结构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商品结构一定要因地制宜,中小企业对待商品结构的问题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过于的高大上根本不会获得效果,反而会因为过于复杂而中途夭折。

2、大数据分析在一定时期内部门的商品结构,两位数的正负增长商品结构都有哪些?货架贡献度过高或者过低的品类都有哪些?大数据拣选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判断出在卖场里边,哪些品类需要我们给予重点的关注?特别是调整好商品基础信息。

3、 大数据测试最后就需要根据网络和实体的调研,找到我们所需要引进的商品,这也许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但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坚持的事。中小企业在选择商品的时候,由于人手和专业能力的限制,使得我们不得不去采用一些辛苦的加班加点方式,或者是借助外力的方式来推动,商品是我们必须要过的一道难关,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多的时间去理解去掌握。

4、例如:在企业人手有限的条件下,目前要做的就是深度理解当下的超市生鲜与快速消费品才是业绩的重头戏,蔬菜、水果、肉、冷冻冷藏、酒水饮品、洗护品类、粮油调味是经营的重中之重,品质第一、价格第二的刚性原则与强悍的特色营销相辅相成。

5、非食品的纺织与家居百货这些经营压力比较大的品类(近5年非食品受网络冲击较大),需要缩减面积与品项数量,集中绝对的优势力量去做好最容易出业绩的类别,是最聪明的举动。


商品表现形式层面

1、选择好的商品一定要通过最终的陈列做终极的表现,一个优秀的采购都会在商品选择后对陈列的排面数量和货架的高度做出清晰的描述。还有对商品一旦出现滞销后的预警机制做出明确的调整策略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我们的企业管理实践当中,只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能获得质的飞跃。

2、再好的商品与服务也需要出色的营销技术,例如:从2013年至今的全场品类折扣技术,已经从百货业态延伸到超市的大卖场、综超、标超、便利店,纷纷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让全场折扣在中国的各大卖场如火如荼的开展。

3、当下还有很多的营销都可以尝试,让直播走进超市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特色试吃与消费者零距离互动,让特色厂商周的加减法营销再创新高,这些都是今天的商业从业者必须要做好的。

4、如果企业全场折扣自身没有做好,恐怕要从自我商品的谈判技术、商品折扣技巧、标识企划、营销推进、折扣现场管控、员工绩效激励等多个方面,虚下心来好好学学自己到底是哪里错了,一味的不认可与排斥,受伤害的只能是自己的业绩,毕竟报表是不会撒谎的。

5、提升卖场业绩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来不得半点的急功近利,更不要存在太多的侥幸心理,只有认认真真去把商品的事情规规矩矩的做好,才能提升你的业绩,也许这份工作也许略显枯燥和无聊,但我们要知道,只有平平淡淡的去做事情,才是工作的真正意义。

新商品引进层面

1、新商品需要有一种直觉,这种直觉需要在平时日积月累中培养对新商品的感觉,一个是对于天猫和京东网络上的商品进行详细的观察,另外就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的高频率广告得到灵感,还有就是通过对行业标杆企业的深度调研,去补充一些企业需要的商品。

2、引进新商品需要做好数据分析,如果在一个重点品类推进过程中出现个别单品一枝独秀的现象,很显然这样的重点品类就需要不断增加新商品的丰富度去表现出一个成长性品类的特性。

3、引进新商品需要考虑到很多综合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营销,新商品到店后,一定要有三个月营销计划的整体思路跟进。另外新商品的推进还需要考虑具体的陈列位置和排面数量,这些工作都需要提前做好未雨绸缪。

4、新商品的引进还需要考虑销售不畅的风险,一旦出现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没有业绩明显增长的时候,怎么进行调整?是否需要进行退货?是否可以进行再次做折价处理?是否有足够的风险处理方案?这些都需要给予足够的思考。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超市人经营管理
推动中国超市稳定发展,为促进民营企业腾飞而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