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德先生传略

科学   2023-09-14 18:46   北京  



(1905年—1997年)

张鸿德先生传略

徐有秋

张鸿德19058月出生于河南省渑池。1923—1926年就读于前清华学校中等科,毕业后继续在该校高等科学习,1928年毕业。同年,由该校公费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19308月大学毕业,获生物化学学士学位。同年转入该校生理学系为研究生,19338月获生理学博士学位。张鸿德的导师是该校生理系主任Carlson教授,他从事的科研工作有口服甲状腺素对兔红细胞溶血的研究等。1933—1934年获罗瓦氏基金会奖学金一年,并在该校任生理学助教一年。

张鸿德于1934年回国,就聘于前国立上海医学院任生理学教授直至1943年。在此期间,教学人员缺乏,除了一位技术员外,别无其他人员配合,全部生理课程都由他一人担任。学生实验设备几乎完全没有,经过多方努力才从非营利性的美国哈佛生理仪器公司购到一些简单的学生用生理实验仪器,开出了生理实验课。

1934年美国生理学家Cannon教授来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教研室讲学张鸿德参加了听讲,并在Cannon教授指导下,从事了交感神经生理机能的研究发表了肾上腺素对血压、去神经心脏、瞬膜、胃等影响一文,目的在于阐明交感神经对各器官神经支配的密切性。

1939年国立上海医学院部分学生迁往昆明,张鸿德也随行去昆明执教半年。他于抗战胜利后回沪,在前国立临时大学医学院教学一年,后因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缺少生理师资,张先生就到该院任生理学教授。

圣约翰大学虽然历史悠久,但医学院的基础学科却没有专任教授,都由临床医师兼任因此,张鸿德又一次重新创业,单独一个人创立一个教研室,直到1950年,才有两位医师从临床转到生理教研室担任讲师。

建国前,我国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由综合性大学培养的生理专业学生很少,医学院毕业生又因经济和社会地位原因,多数不愿意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张鸿德自1934年回国直至1950年,始终艰苦奋斗在生理教学工作第一线,培养了不少科学人才。由于20世纪30—40年代政府腐败,又限于设备条件差等原因,张鸿德和当时大多数科技工作者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当时教师待遇低微,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张鸿德还不得不在同济医学院和东南医学院兼课以增加工资收入。

1952年院系调整,前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前震旦大学医学院与前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张鸿德任生理教研室主任。建国后,我国教育事业开始发展,高校招生人数猛增,相比之下,教师人数明显不足。为了培养我国自己的医学卫生人才,张先生克服了人员和设备等多方面的困难,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千方百计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建院的起初两年,张鸿德每周上课多至30学时,还要担任学生的辅导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研室师资人数不断增加,从建院时的三人,到20世纪60年代初已增加到二三十人。在此期间,还支援师资去上海中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以及本院的病理生理教研室、生物物理教研室和同位素实验室等科室。随着人员的增加和设备条件的改善,上二医的科研工作逐步开展。1962年在张鸿德主持下,依靠上海各方面的力量,在该院举办了全国性电生理技术学习班,学习内容包括整套电生理仪器的装配中枢神经和外周的电生理技术等,为全国培养了电生理技术人员。这些同志现在都已成为全国各医药院校的骨干,并已培养出更多的年轻一代的生理科学工作者。与此同时,张鸿德本人也曾积极开展躯体内脏神经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

1976年,张鸿德重新主持了生理教研室的工作。1979年在国内较早地建成了学生电生理实验室,学院医学生的生理实验课中电生理实验就占了将近一半的时间,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学习新技术。此外,从1979年开始,在张先生的领导下,生理教研室开始从事心脏电生理的研究,从心脏传导系统的电活动(希氏束电图窦房结电图)到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研究。1984年采用双微电极电压钳制术开展了心肌细胞跨膜离子流的研究。1985年春举办了全国首次心肌电压钳制术学习班。与此同时,又开展了心脏传导系统电活动的无创检测研究,从1980年的P波触发体表希氏束电图检测到1985年的单次心跳体表希氏束电图检测,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从1979年开始到1988年退休,先后培养了心脏电生理硕士研究生9名。以上有关的科研成果,均发表于《生理学报》等刊物。

张鸿德虽已年逾八旬,仍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1985年下半年,他主动担任了全英班生理教学任务他的讲学受到了全体师生的好评,被选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5年教学先进工作者,为中、青年教师树立了楷模。

为人正直、出言坦诚是张鸿德的一大特点,他在学术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他对巴甫洛夫学说中的某些内容、经络研究中的“汉系统、针刺麻醉效果的过分宣传,都曾经公开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在当时都是“不合时的,也为他自己招来了麻烦,他却不以为意。

张鸿德不仅是一位正直、严谨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宽宏大量的仁厚长者。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长达9年之久但当文化大革命一结束,他重新担任教研室主任时,不记前愆,对室内所有同志一视同仁,给予同样关怀和培养。他说:“我的时间不多了,不能纠缠在个人恩怨上。我们要向前看,争取时间,为中国多做工作。他提携后进,奖掖晚辈,对其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曾多次告诫其学生,搞科学要扎扎实实,力气要在把自己的“扎得深一些,不要贪图华而不实的虚名
文章摘录自
主编 王晓民,《根深叶茂 蔚然成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0~82页。


扫码关注我们

中国生理学会科普平台
中国生理学会官方科普公众号。中国生理学会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团结广大生理科学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展继续教育和普及生理科技知识,促进出成果、出人才和国际交往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