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凌晨,巴黎奥运会体操项目男子团体决赛,在最后一项比拼中,替补上场的苏炜德两次从单杠上掉落,仅获得11.60分,中国队在原本有3分多的领先优势下,遭日本队逆转,最终,中国队以0.532的分差分憾负日本队摘银。赛后,肖若腾、刘洋等老将泪洒赛场。苏炜德向队友表达了歉意。一时间,对苏炜德的声讨甚嚣尘上,网民扒出其多次在世界大赛上掉杠的过往,认为其为“关系户”,并对教练组用人提出了质疑。对此,新华社发文表示,痛失金牌,并非一人之责,呼吁网友理性看待,不要过分指责运动员。对此,一部分网友仍对运动员持批评态度;一部分网友认为运动员临时替补上场难免紧张,不应过分苛责,反对唯金牌论;一部分网友认为教练组在用人方面存在重大过失,应负主要责任;还有部分网友认为,针对赛场上出现的过失,要建立问责机制,督促教练组谨慎决策。新华社:造成遗憾的原因,不止在苏炜德一人。比如说,假如中国队有足够多的优秀全能选手,或许在确定参赛名单时,中国体操能有更大的选择面。
原本稳稳到手的金牌不得不拱手让人,不仅运动员无法接受,观众也难以释怀。然而奥运赛场往往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此次体操男团痛失金牌,舆论对运动员口诛笔伐,诚然,他负有一定责任,但对运动员过分指责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波及多方,将伤害扩大化。一是引发对体育腐败问题的质疑。比赛结束后,“关系户”“腐败”等言论一度十分活跃。有网民称,奥运会是各省体育力量的博弈,称苏炜德是被山东省“硬塞”进奥运队伍。还有网民指质疑练组收受贿赂、认为新华社发文维护运动员是因为其“背景”强大......此类言论无凭无据,不知真假,但煽动性强,极易挑动网民情绪。二是体育“饭圈化”污染网络生态。整体看来,指责个别运动员的观点占据了大部分舆论场。不难发现这些观点大多出自其他运动员的粉丝。体育“饭圈化”现象由来已久,在互联网时代愈演愈烈。国家体育总局曾多次发文抵制体育“饭圈化”,然而收效甚微。粉丝对结果有一定情绪可以理解,但对运动员的辱骂、抹黑已经超出事件本身,达到了网络暴力的程度。三是唯金牌论迫使运动员背负过多压力。长期以来,不少国人对体育项目的关注仅仅停留在是否赢得冠军。尤其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跳水、乒乓球等,往往是赢了不一定被褒扬,但输了一定被质疑。这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种体现。唯金牌论之下,运动员背负巨大心理压力,不敢输不敢落后,一但输了就要面对舆论排山倒海的指责。但奥林匹克精神不在于奖牌的颜色和名次的高低,只要努力拼搏都应该赢得尊重。运动员代表国家出征,胜负输赢不只是个人的结果,更是国家力量的体现。体操名将李小双说,不要把责任传递到一个运动员身上。指责运动员的言论当休矣,反思背后的问题更重要。
舆情 | 苏州一商务局局长被举报,反腐靠网络?
舆情 | 严禁给退休干部职工分宅基地建房 政策推行仍需多方配合
舆情 | 教师产假期间被公示解聘,守护女性职场权益任重道远
声明:本文系原创,部分新闻图片来源网络,若需转载请联系我方授权。
您的专属网络空间治理服务商公司网址:
https://www.szkedu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