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子
具体分享请听音频
分享|一月妈妈
加莲子妈私人微信:lianzi004
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这里只截取了对话,具体分享请听语音。
问
读过的英文绘本反复读,是不是意义不大呀?@一月MM
读一遍总感觉很浪费,反复读又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
答
和绘本一样,最开始求量,量突破以后就求细节。
其实读不懂,就接触量大一点。
接触着就懂了,他自己在接触接触。
最后就是仿写句子,自己说出来的英语就纯正了。
问
嗯嗯,还是要求量 。
答
我语音说一下。
大众眼里的“学习”,和心理学里面“学习”的定义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般人认为学习就是把知识点记下来。所以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学习,尤其是老一辈谈学习,就是把课文背下来,背下来就可以了。
但这种学习方式是得到了世界科学研究者的吐槽,他们觉得死记硬背并不是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只会养出那种无主见、无创造力、无创意的人。
所以对于科学来说,这种“学习“是一种扼杀,而不是一种助力。
所以现在谈的学习是科学性学习,大部分是说的“脑塑造”。
所以,你下一次听别人谈学习的时候,你要看他是什么样观念下的学习的理解。
有的人理解学习就还是传统观念,“你把这些课文背下来”。
因为我们家书比较多,然后就老是会被问,“那些书你都记住了吗?”
我每次听到这句话都会说,记不住就是看看而已。
假如说,他们又去问孩子,“你记不下来,你是看什么书了?”
那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对学习的误解就会越来越大。
科学性的学习就是塑造大脑,他先对大脑神经做一个神经通路的塑造。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发现,会改变整个科研所有的方向;但有的时候,一个发现也可能阻碍这个方向的发展。
这个有点说不清楚,所以我现在看书,看的太杂了。
有的时候那个书本里面,我只去看我觉得我能用的上东西,而我觉得我用不上的东西,我先不看它,我也不懂它。
这样的观念有利的一方面就是我可以学以致用。
但凡我用的,我尝试出来的好像都对我有利,然后减少内耗
那弊端的一面就是,成不了科研型人才。
感觉什么东西都懂又不懂,像门外汉那种情况,要特别钻研的话,好像我又不行。
虽然大家觉得现在的学习环境是比较卷,其实我们站出来看的话,其实这个也说不出来是卷还是不卷。
......
有好工具很重要,那学习上我们有三个工具要利用:
第一个就是自己的大脑。
这是首先的一个储备,就是基础工具。
你的大脑塑造好了,你学东西快,理解也快,然后你的语言领悟能力也快,所有的快加上就是省时省力省心。
第二个就是书籍。
孩子不能只读一本书,如果说只读一本书的话,他的知识结构,包括深度的扩展都做不上去,所以书的种类也很重要。
第三个就是教育系统。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教育系统算是比较科学的了,但是怎么说呢,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我们不能说要求制度是非常完美,非常一对一的个性化。
教育的理想模式确实是个性化教育。
每个孩子针对他的个性制造一套教育系统,然后走下去,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成才、成人、成事。
但是,综合考虑一下成本太高。一个是社会资源耗损,一个是家庭资源的耗损。
其实大部分家庭是没有那个财力和精力,去为这个孩子的个性化付出的。
我们只能在现有的模式下做到最优,利用现在的工具或者模式,去把那个效益扩大来。
......
在语言学里面有一个总结出来的观点,它说,“文字是一样的,但是句子千变万化。"
就像我们去看汉字,常用字就一万多个;其实英语的基础英语单词也并不是特别多。
当时读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自己就引申出了自己的观念,什么观念呢?
我要让孩子接触的是文字的、句子的千变万化。
那句子千变万化怎么解释呢?
就是大量的接触。
比如说这个单词在这个句子里面是一个意思,在另外一个句子里面,它可能是其他意思,但是它有基础意义。
单词有基础的意思,但是会引申出其他意思来。
这其实就是提升智商的捷径,你要知道这个句子的隐喻是什么。
所以现在的高考也慢慢趋向于用英语的隐喻来考试,就是这句话字面上是一个意思,但是在传统意义上又是另外一个意思。
......
(完整分享请听语音。)
往期问题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