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后电影时代】的#影史常识#栏目
将定期推送中外电影史论通识内容
力求全网最明晰,欢迎关注!
概念简述
日本新浪潮,也被称为“松竹新浪潮”。最早见于1960年6月5日的《读卖周刊》,记者长部日出雄和大沼正为配合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首映式所做的专题报道《日本电影的“新浪潮”》一文中采用了当时正在法国风起云涌的“新浪潮运动”这一时髦词汇,将大岛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为代表的松竹新晋称作“松竹新浪潮”和“日本的新浪潮”,此名词因富有时代意义而立即被各大报纸转载。
大岛渚、松本俊夫、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寺山修司、铃木清顺、今村昌平、增村保造构成了日本新浪潮的主力阵容,因为这些年轻导演大多来自日本的同一家电影公司——松竹电影公司,于是“日本新浪潮”也被称为“松竹新浪潮”。狭义上的日本新浪潮特指1959年到1961年年间以大岛渚为代表的松竹新浪潮电影,而广义上的日本新浪潮则包括经过增村保造、中平康等导演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70年代逐渐退出电影舞台的电影潮流。
诞生背景
法国新浪潮的影响
日本新浪潮常常是对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一些日本导演与他们的电影作品所给予的称呼,日本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羽仁进、敕使河原宏、增村保造、筱田正浩、大岛渚、藏原惟缮、今村昌平、铃木清顺、中平康等人。
2.政治上的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作为盟军代表开始接手日本对其进行政治管理,在日本推行美式政体统治,日本国内抵制情绪日益高涨,如1960年发生的安保斗争。1960年大岛渚连续推出了《青春残酷物语》和《太阳的墓场》,之后拍出了一部影响日本电影史,激发随后日本新浪潮的电影《日本之夜与雾》。该片以安保斗争为背景,内容批判斗争中失败的学生和日本共产党,正好呼应因当时日本与美国签署了安保条约而引起大学生的普遍高涨的反美情绪。
3.电视媒体对传统电影的冲击
1953年2月日本放送协会(NHK)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目,随后越来越多的民营电视台也开始播出节目。迅猛发展的电视产业给日本电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日本电影在达到前所未有的兴盛高峰后,继而慢慢走向衰退。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电视满足了妇女和儿童的基本观看需求,而妇女和儿童又比较反感电影里的暴力以及性元素,故而他们去电影院的频次逐渐下降。为了留住男性观众,电影开始用男性观众能够接受的暴力与性元素来吸引他们,于是,拍摄拥有刺激效应的商业电影称为电影与电视抗衡的重要砝码。随着独立制片厂的逐渐崛起,一些独立制片厂开始专攻特定的大众题材,如东映公司专攻怪物影片和科幻影片,以《哥斯拉》(1954年)为代表;东映公司主要制作黑帮电影,日活公司开始拍摄隐晦的色情或粉红电影。与此同时,为了和刚开始兴起的电视业竞争,一些电影公司加大力度增加了产出量,然而这些影片往往粗制滥造,重要的是这些低质量的影片大大伤害了一些有抱负、有独特见解的导演,同时一直关注日本电影前程的新兴导演也随之涌现出来,这也为日本新浪潮的诞生提供了背景支持。
代表人物
1、大岛渚
1960年,日本老牌制片厂松竹提拔的青年导演大岛渚拍摄完成《青春残酷物语》,延续了此前日本流行的“太阳族”电影风潮,讲述了黑暗而不公正社会中的一个残酷青春故事,混乱任意的性、犯罪与暴力充斥影片,包含着导演对社会的愤怒批判和激烈控诉。大岛渚就此一举成名。1960年6月5日《读卖周刊》在宣传报道《青春残酷物语》时发表《日本电影的“新浪潮”》一文,将大岛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视为“日本新浪潮”之“三杰”,日本新浪潮由此得名。在其后的《太阳的墓场》之后,大岛渚拍摄了著名的《日本的夜与雾》,影片借助一场婚礼庆典,反思了1950年代的学生运动,全片仅有45个镜头,长篇的发言与对话使本片成为一部非电影化的作品,倒像是围绕1960年《日美新安保条约》撰写的一篇政论文。影片公映后,由于发生了一起政治暗杀,松竹停映了该片,引发大岛渚辞职抗议,这成为当时一起重要社会文化事件。大岛渚影片贯穿的主题是对个人自由的渴望,对威权的揭露与批判,而他选择的切入点则是犯罪与性爱。这在他的《白昼的恶魔》(1966)和《感官世界》(1976)中达到了极致。
从1960年的《青春残酷物语》到1999年的《御法度》,大岛渚擅长用性来说明问题,以性为主题,以性为其表达情感与思考的方式。同时,大岛渚的影片也以关注时政闻名,对时政的关注赋予了其影片强大的社会功能性。
2、增村保造
增村保造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留学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师从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深受当时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美学风格的影响,回国后加入大映制片厂。从给沟口健二和市川昆担任副导演做起,1957年,增村保造拍摄了其电影处女作,由川口浩、三益爱子、小泽荣太郎主演的剧情片《吻》 ,因片中塑造了充满欲望的女性个性,与之前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完全不同,而令人关注。从第二部作品《青天女儿》起,增村保造开始了与若尾文子的合作,若尾文子是増村保造电影世界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1964年,曾村保造拍摄了由若尾文子和岸田今日子主演的表现女性同性恋的影片,这也是日本第一部同性恋电影《卍》。增村保造的电影常常来自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展现了他非常扎实的编剧能力,如谷崎润一郎的《卍》《刺青》、《痴人之爱》,川端康成的《千羽鹤》,井上靖的《冰壁》,有吉佐和子的《华冈青洲之妻》,三浦绫子的《积木之箱》,江户川乱步的《盲兽》等。这些作品很多都是从性和欲望的角度展示人的潜意识,曾村保造也因为对女性身体的运用而成为早期的情色导演,身体、欲望、情色等元素开始光明正大地登上大雅之堂。
3、今村昌平
日本新浪潮另一个重要导演是今村昌平,他的《猪和军舰》(1961)讲述了一个少年犯的故事,片中呈现的是一个充斥着黑社会、妓女、性、暴力与犯罪的社会,再加上将日本底层社会与驻日美军进行对比,影片具有强烈的政治批判意味。他后来的《日本昆虫记》(1963)、《红色杀机》(1964)、《诸神的欲望》(1968)、《我要复仇》(1979)也同样延续了相似的题材与主题。今村昌平的艺术生命力旺盛,他的《楢山节考》(1983)和《鳗鱼》(1997)曾先后两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4、中平康
中平康1954年进入日活公司,在新藤兼人、田坂具隆、西河克己等导演手下担任副导演。1956年,被著名制片人水之江泷子慧眼识才,执导了讲述发生在银座后街杀人事件的中篇电影《被瞄准的男子》,中平康开始崭露头角。同年,中平康花17天时间就拍摄出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经典之作《疯狂的果实》,该片讲述了在极端情绪下杀人的问题少年的故事。该片不仅令中平康迅速上位,也一炮捧红了同是新人的石原裕次郎。中平康很快凭借巨大的潜力成为当时同龄导演中的现代派,知名度曾一度远超冈本喜八、增村保造。接着,他又在《牛奶店弗兰基》《街灯》《诱惑》《才女气质》等片中继续施展才能,在《究竟杀了谁》《红翼》《密会》等惊悚悬疑片中的表现,亦相当惊人。1960年的群像电影《学生野郎与女孩儿们》,1961年石原裕次郎主演的《那家伙与我》,1963年吉永小百合与滨田光夫合作的纯爱片《沾满泥的纯情》《现代人》等,都成了中平康的代表作。
5、铃木清顺
1923年,铃木清顺诞生于东京,中学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移居青森,在那里就读了高中。不久后他就以学生兵应召入伍,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到过菲律宾、我国台湾战场,之后升为陆军大尉。但随着日本的战败,铃木清顺复员回到了日本,复学高中课程,准备努力考进东京大学,但最终的结果并未如愿以偿。郁郁不得志的铃木清顺,在落榜之后,受到了好友的邀请,一同考入了刚刚创办的镰仓演艺学院的电影系,自此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学业完成之后,铃木清顺报考了松竹大船摄影所的副导演,最终在1500名报考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松竹公司。1954年,日活公司大量起用新人,铃木清顺离开了松竹公司,开始了自己的日活公司生涯。
1956—1967年,按照日活公司的商业要求,铃木清顺拍摄了大量的以暴力和性为主题和元素的影片,如《暗黑街的美女》(1958年)、《未成熟的乳房》(1958年)、《裸体的年龄》(1959年)、《暴力流氓团》(1960年)、《野兽之青春》(1963年)、《肉体之门》(1964年)、《春妇传》(1965年)、《东京流浪客》(1966年)、《暴力挽歌》(1966年)等,这些影片多被定义为黑帮片以及软性色情片。通过对暴力与身体等符号的利用,铃木清顺表达了青年男女心情的苦闷、对社会的反抗,并透过女性的肉体这一媒介揭示了战后日本体制转换中的人性压抑与扭曲。
日本新浪潮的另外几个导演还包括吉田喜重、筱田正浩、若松孝二、羽仁进等。新浪潮导演在题材与表现方法上相对于保守的制片厂体系更富有叛逆性、挑战性、创新性,也显得更为激进。他们的影片都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烙印,使日本电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参考资料及来源:
著作《影视艺术概论》(詹庆生)
著作《外国电影史》(崔军)
著作《美国电影艺术史》(蔡卫 游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讨论考研问题
了解院校动态
收获实习资讯
一起看电影、聊电影、学电影
后电影时代「25考研社群」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添加任意学长学姐微信即可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