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常识|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文摘   2024-11-21 21:43   北京  


这里是【后电影时代】的#影史常识#栏目


将定期推送中外电影史论通识内容


力求全网最明晰欢迎关注


概念简述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是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之一,以大胆的视觉风格和技术革新著称。他于1954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从小对科学和电影充满热情。卡梅隆以执导1984年的科幻经典《终结者》崭露头角,这部电影凭借其创新的特效和紧张的叙事奠定了他在电影行业的地位。随后,他执导了《异形2》(1986)和《深渊》(1989),不断突破技术和叙事的界限。1991年的《终结者2:审判日》不仅在视觉效果上取得革命性进展,还成为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续集之一。1997年,他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创下全球票房纪录,并获得11项奥斯卡奖。


詹姆斯·卡梅隆2009年拍摄的3D电影《阿凡达》再次成为电影史上的神话,票房高达28亿美元,成为当时世界票房最高的影片。这部电影的全球公映成为3D影视的分水岭,甚至一些评论家泪流满面大呼电影将会分为“前《阿凡达》时代”和“后《阿凡达》时代”,3D电影终于迎来了大爆发。这部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其预算已超过5亿美元,不仅成为当时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电影,其票房成就长期排在全球第一位,而2009年也因此被称为“3D元年”2022年推出的《阿凡达:水之道》延续了他对环境保护主题的关注。

卡梅隆的电影以宏大的叙事、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革新性的技术著称,塑造了当代电影的风格和方向。他不仅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也是推动电影工业发展的先锋。

创作历程


1954年8月,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个艺术家,这似乎注定他一生下来就会具有工程和艺术两个方面的才华。少年时的詹姆斯·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组织能力,他曾经带领小伙伴们制造过一个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弹坑的抛石机,以及用一个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河底。在艺术方面,詹姆斯·卡梅隆曾和母亲学习过多年的绘画,并在家乡举办过画展,并且很小就开始写科幻小说。他12岁时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被看作是后来他拍摄的科幻影片《深渊》故事的原型。在詹姆斯·卡梅隆14岁的时候,他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一下子被惊呆了,从此在他的心灵中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


中学毕业以后,詹姆斯·卡梅隆被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录取,但很快他就对大学的课程感到失望,跑出校园闯荡社会。他干过机械修理工,给别人开过大卡车。1977年,他又看到了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激动地意识到这就是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这使得詹姆斯·卡梅隆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开始为此忙碌起来,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开始到处寻找机会成为电影人,熟悉从镜头到摄影机导轨的各种电影制作器材,甚至和朋友制订了人生的第一个拍摄计划:想要利用手头的设备和自制的模型制作一部10分钟的科幻影片。


詹姆斯·卡梅隆是幸运的,他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好莱坞制片人罗杰·科尔曼的赏识,从罗杰·科尔曼那里他得到了人生第一份电影方面的工作——为卡曼工作室1980年的影片《星空大战》制作特技模型,第二年他就升职为这个工作室的另一部影片《恐怖星系》的第二小组导演和电影制作设计师。


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以特技设计出身的导演之一,在以后的电影创作中,他一向把特技制作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还经常亲自参与设计和实施特技的制作。在他的电影里,卓越的特技制作不但总是创造出令人目瞪口呆、热血沸腾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和情节自然地融为一体,丝毫没有生硬和炫耀的感觉。但这并不是说特技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电影的全部。事实上,詹姆斯·卡梅隆不但是个优秀的特技工程人员,更具有一般的工程人员不具备的想象力以及一些别的东西。


1981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问世。这部名叫《食人鱼2:繁殖》的影片全部在意大利拍摄,詹姆斯·卡梅隆和一口意大利语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并不愉快,而拍摄完毕后,制片方出于对这个羽翼未丰的导演的轻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25岁的詹姆斯·卡梅隆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工作室的门,自己想方设法学会使用了意大利的剪辑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自己剪辑了整部片子。在这个过程中,詹姆斯·卡梅隆下定决心不再为任何人卖命,一定要制作自己的电影。


在意大利期间,詹姆斯·卡梅隆备受疾病、饥饿和贫困的折磨。痛苦的经历使他每晚噩梦缠身,一次他作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噩梦:自己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追杀。根据噩梦的内容,詹姆斯·卡梅隆写了一个浸满其卓越才华的电影剧本《终结者》。他把这个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高尔·安尼·赫特,条件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高尔·安尼·赫特答应了他的要求。


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推出了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终结者》。这部影片的拍摄只花了650万美元却赚得了3600万美元的国内票房,并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终结者》的成功使得詹姆斯·卡梅隆获得了电影界的广泛关注。1985年,詹姆斯·卡梅隆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起撰写了《第一滴血2》的剧本,这部影片同样也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二部作品《异形2》问世。这部影片是著名导演瑞德利·斯科特的科幻经典《异形》的重拍版。詹姆斯·卡梅隆编导的这部影片的续集明智地避免了重复原片的风格,而是把人和异形的战场从单个的太空船搬到了一个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种动作片的风格重新演绎了发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异形2》的视觉效果也绝对一流,其美工设计给人一种卡梅隆影片所一贯具有的、纯粹的(而非形式主义的)机械审美快感,而其特技制作也堪称达到了电脑生成影像参与电影制作之前的高峰。《异形2》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剪辑、最佳原创配乐、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效剪辑7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其中包括西格尼·韦弗的最佳女主角提名,以及结果获得了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


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三部重量级作品《深渊》问世。这部科幻影片和詹姆斯·卡梅隆的其他同类作品有些不同,虽然其中穿插了很多惊险的打斗和关于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它重点还是用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在一个科幻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关于夫妻感情的故事。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影片的节奏过慢,使人昏昏欲睡,这使得影片的票房不如詹姆斯·卡梅隆的其他影片卖座。但也有很多的影迷被片中人物的感情所打动。在撰写《深渊》的剧本时,詹姆斯·卡梅隆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电影制作人高尔·安妮·赫特的感情危机,自然地把自己的经历带入创作之中,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


1991年,被影迷们盼望已久的《终结者2》终于浮出水面。这部影片震惊影坛,并且赚得了2亿美元的国内票房,获得了1992年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最佳化妆和最佳音效剪辑。《终结者2》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人们终于相信,电影特技表现已经无所不能,唯一的制约只是人们的想象力。在每个单个的场面中,詹姆斯·卡梅隆也发挥了卓越的导演和剪辑才能,在场面调度、蒙太奇的使用和时间的控制(太短不过瘾,太长又使人厌倦)等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终结者2》之后,詹姆斯·卡梅隆于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数字领域”,和《星球大战》的导演卢卡斯创办的“工业光魔”分庭抗礼。1994年由“数字领域”制作特技的第一部影片《真实的谎言》出炉。这部影片试图把间谍惊险片和喜剧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发掘出了动作明星施瓦辛格的幽默潜力,但它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结尾那一架“海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它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发射“小牛”导弹打中跨海大桥的场面既壮观华美,又具有军事演习一样的真实感;而后来的机翼上的搏杀又呈现出繁复和夸张的卡通风格。作为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能够选中这种独特的武器扮演片中的“重要角色”,并且把它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又一次证明了他对机器美的特殊爱好和感悟力。另外,和多数影片把特工人员描写成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相反,《真实的谎言》把他们描绘成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再一次体现了詹姆斯·卡梅隆特有的乐观主义精神。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一心追求自己心目中完美目标的精神的他在《泰坦尼克号》中得到了最高的体现,詹姆斯·卡梅隆亲自操办了几乎每一件事,从给特技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大船沉没的原理,到为片中的杰克提笔画素描。在拍摄过程中,詹姆斯·卡梅隆对演员和职员也非常的严格。投资方的冷言冷语、手下的怨声载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一切使卡梅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仍然坚持着,并且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这一切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在《泰坦尼克号》推出3个月后,全美票房收入高达4.7亿美元,而国际票房更是超过了18亿美元,使这部影片成为最卖座的影片之一。这部影片更是获得了14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11项,平了《宾虚》的记录。詹姆斯·卡梅隆也因此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在颁奖晚会上,他近乎疯狂地举起奥斯卡金像奖,大声说出片中的著名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辉煌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消失”,《泰坦尼克号》之后他一直没有推出大的银幕作品,直到2005年,他才正式宣布开拍自己的新片——《阿凡达》,这是一部真人表演结合电脑CG动画的科幻片。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的专访时,这位好莱坞最会“烧钱”也最会“赚钱”的大导演承认,此片在票房上很难超越《泰坦尼克号》,但是他又立即补充了一句“没人能超越《泰坦尼克号》”。


这位曾经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上高呼“我是世界之王”、被很多人形容为“暴君”的大导演,这次却低估了自己的水平和力量。号称史上最昂贵电影的《阿凡达》在全球公映39天后,就以18.59亿美元打破《泰坦尼克号》保持13年的影史全球总票房纪录,詹姆斯·卡梅隆轻松地实现了自我超越,再次成为“世界之王”。

代表作品


一、《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讲述富家少女露丝与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在“泰坦尼克号”游轮上相爱了。不久,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露丝,自己却在冰冷的海水中被冻死的爱情故事。影片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1、将灾难片与爱情片合二为一


卡梅隆一反过去同类题材影片的浓重的灾难色彩,添加了对爱情和生命的礼赞。在对爱情的演绎上,导演特别注意反复曲折的技巧,使杰克与露丝的爱情越发扣人心弦、感人至深。杰克与露丝的爱情故事充分体现了五种性质:


(1)机遇性。机遇是爱情的桥梁。在处理男女主人公相遇时,卡梅隆充分重视机遇性,杰克的赢牌、挽救想自杀的露丝都是机缘巧合。


(2)纠葛性。纠葛愈复杂,爱情戏愈能牵动人心。露丝已名花有主,杰克有心难求,一个是富家千金,一个是潦倒穷汉,财富、地位的极度悬殊几乎使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毫无希望。然而,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将不可能变可能。尽管露丝的未婚夫卡尔是为富不仁的小人、满身铜臭的商贾,但他是爱露丝的,所以不断争风吃醋。在下救生艇时,他竭力让露丝上船,还把自己的大衣裹在露丝身上。即使到了最困顿的时刻,他还苦心四处寻觅所爱。这样,导演将卡尔与杰克对露丝的争夺演绎得合情合理,有声有色,跌宕起伏。


(3)浪漫性。杰克将露丝抱在船头,迎着夕阳和海风,露丝闭着双眼在船头飞翔,那是何等的优美和浪漫。在露丝寝室,杰克为她作画,裸体美人,姣好的面容,舒展的肢体语言,散发出强烈的青春气息,荡漾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还有三等舱大厅中的劲歌狂舞,在锅炉旁底舱的汽车上的激情燃烧……多么热烈,多么浪漫!这一切如火如荼,如诗如画,它将青年人炽热的情感,沸腾的青春热血,宣泄无余,真实感人。


(4)易变性。爱情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杰克的单相思,起初只是一厢情愿,露丝并不是一开始就爱上了他。“救美”只带来露丝对杰克的感激和初步的好感。在利益的驱动下,露丝也曾考虑过悬崖勒马,收起云情雨意。但她终究忍受不住真情的诱惑,又重新走近杰克。在卡尔等人的追查下,成功逃脱的露丝与杰克彻底地堕入爱河。影片到此尚未完全建构起露丝对杰克的真爱,因为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金钱、地位、名誉之山还在。杰克对露丝的爱一往情深,露丝对杰克的爱却容易波动。直到豪船将沉,露丝弃艇返船,不畏艰险,涉水到快要淹没的船舱里去营救杰克。这时,爱情的主题突变,变成了着力展现露丝对杰克的挚爱。


(5)冲突性。杰克的资产和社会地位虽然不如卡尔,但杰克见义勇为的品质、英俊的面庞和超凡的艺术才华,博得了露丝的芳心。影片结尾是主题的升华和爱情的最高境界。卡梅隆将这样令人击节嗟叹的爱情戏与令人胆破心寒的灾难戏互相渗透,所以影片才得以如此成功。


2.细节的妥善运用


在细节的运用上,导演可谓精心构思,小处着墨,如“海洋之心”钻石贯穿前后84年。钻石连接着三个人的感情和命运。影片开始,打捞船便是冲着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而来。杰克为露丝画画时,露丝戴在脖子上的便是“海洋之心”。卡尔诬蔑杰克偷盗的也是“海洋之心”。卡尔将宝石放进自己的大衣口袋。在沉船的危急关头,卡尔将露丝送走,由于夜风带来的刺骨寒意,卡尔将自己身披的大衣裹在露丝的身上,无意间“海洋之心”天随人意地又回到露丝的身上。片尾,老露丝感叹“生命是无价之宝,享受每一天”,她手一松,“海洋之心”坠入海底。“海洋之心”连接着三个人的感情和命运。


3.导演的镜头技巧


导演艺术,不仅体现在对主题、题材的宏观把握,更表现在如何运用镜头来展现故事,刻画人物。在本片中,卡梅隆以艺术家的直觉和匠心独运的镜头语言,把“泰坦尼克号”的辉煌、沉没、发掘几大时空贯通起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银幕奇观。


卡梅隆擅长拍摄科幻片,因此《泰坦尼克号》的开篇处理得异常壮观。导演将视点首先聚焦在码头告别的人群、巨轮以及兴奋不已的乘客身上。卡梅隆很善于拍场面戏,气魄宏大。不仅是码头告别的场景,其他如上流社会的宴会,三等舱的歌舞晚会,轮船的断裂,千人跳海的场面,莫不让人瞠目。


影片的镜头切换十分圆熟,如行云流水。比如,当老露丝说画中人正是自己时,接着,直升机入画。时空转换简洁明晰。随后,老露丝情绪激动,眼珠浑浊,镜头一移,锈斑陈迹隐去,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起航的场面顿时出现在观众面前。《泰坦尼克号》能够将老题材拍出新意,与卡梅隆高超的导演语言密不可分,其艺术成就在同类题材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二、《阿凡达》


1、颠覆

在科幻电影作品中,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知与探险往往离不开同外星生物交往这个内容。因此,描写地外生命便成了科幻电影中最常见也最具有代表性的题材,以至于有很多人一提到科幻片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同“演外星人的那种影片”画等号。


的确,描写外星人的科幻片是很多的,它们占了所有科幻题材的70%还要强。比较令人熟知的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第三类接触》《世界大战》,蒂姆·伯顿的《火星人玩转地球》,罗兰·艾默里奇的《独立日》以及《独立日2:卷土重来》,保罗·范霍文的《星河战队》,巴利·索南菲尔德的《黑衣人》,奈特·沙马兰的《天兆》,以及《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担任监制、尼尔·布洛姆坎普任导演的《第九区》等。


有意思的是,外星人题材无论是上面哪一种,冲突发生的地点几乎从来都是地球,《独立日》是在地球的每一个国家、每一处角落展开反击战,《E.T.外星人》的故事则干脆对准了美国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而《第九区》则对准了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非。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却不同,它将战场由地球转移到其他的星球上,至少在地域上形成了对其他的外星题材影片的颠覆。


当然,在《阿凡达》之前,将人类作战的战场转移到其他星球的影片并非没有,如保罗·范霍文的《星河战队》讲述的就是地球军队与其他星球生物间的一场厮杀与战斗,然而与《阿凡达》恰恰相反并形成对照的是,那部影片在表现人类对外星虫族展开侵略和征服时,不仅没有任何的反思与谴责,相反,充满了鼓励和溢美之词,以至于片中的星河战队成了无数青年男女为之热血沸腾希望积极参与得以历练的队伍。这样的作品与《阿凡达》相比,主题无疑浅薄而又俗套,内容也没能脱离科幻类型片的窠臼,即便其投资再巨大,视觉效果再震撼,水平也不及《阿凡达》。


除了战场发生的地点发生了转移以外,在电影《阿凡达》中,人物的善恶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以往一向以“文明者”自居的地球人在本片中是可耻的,他们沦为了“技术”与“物质”的奴隶,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写下了血腥、野蛮、掠夺的强盗史。冠以“资源开发管理局”的采矿公司,带领着全副武装的军队,动用先进的机器,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攫取超导矿石。价值尺度的偏离和人性的缺失使得人类的形象与纳威族人口中的“魔鬼”十分吻合。所以,奈蒂莉的父亲在第一次见到杰克·萨利时才会皱着眉头说:“外星人的气味太难闻了。”这样,影片便走出了以地球人为中心的表现形式,转而上升到以生命为中心的高度。


地球人之所以派杰克·萨利到纳威族人那里生活学习,并非是为了与他们做有效的接触、沟通,相互学习,而是为他们提供情报,为的是赶走纳威族人,夺取丰富的能源;一旦发现杰克·萨利有叛变地球人类的嫌疑,则毫不犹豫地断开他与阿凡达的连接,即使他们知道那样做会对杰克·萨利有致命的危险也在所不惜。在知道杰克·萨利和纳威族人谈判无果的时候开始大肆地进攻,摧毁大树,投放烟幕弹、燃烧弹,涂炭生灵,使得美丽的潘多拉星球成为一片荒蛮之地;此等作为,与《独立日》中的外星入侵者所作所为无异,与《异形》中的“异形”一样令人恐惧而又憎恨。


而那些在人类看来尚属于“野蛮人”的纳威族人则不同,他们身高近3米,骨骼坚韧,可以驾驭各种战马飞兽,骁勇善战。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完整的社会组织和虔诚的宗教崇拜,有天人合一的环保理念和认识。他们明白能量是个网络,并且是借来的,既然是借来的,总是会还的。可贵的是他们也明白,财富并不只在地上。而人类则不同,有的只是欲望的侵蚀、内心的枯竭、残酷的杀戮、冷酷的心。


在影片中,纳威族人会与各种奇形怪状的野兽生活在一起,甚至与它们以兄弟相称。在捕猎时,纳威族人会说我看到了你,你的肉体将变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被延续下去。当杰克·萨利与伊卡兰合体的时候,奈蒂莉告诉杰克·萨利:“用心倾听,倾听它的心跳。”这是一个有灵气的星球,这是一个有灵气的国度,所以当女科学家格蕾丝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她对杰克·萨利说:“我和它在一起,它真的存在。”观众看到的潘多拉星球灌木丛生,群山星罗棋布,还有瀑布、会发光的昆虫与植物等,总之,一切的生命的自由洒脱都溢满了银幕,人、动物、自然都极致地融合在了一起。在这个星球上没有规则、没有约束、没有利益争夺,是真正的伊甸园。当家园树被摧毁的时候,詹姆斯·卡梅隆利用电影独有的蒙太奇手段将时空拉长,表现了树的倒下,地球人的冷漠、残酷,纳威族人声嘶力竭、捶胸顿足的哭喊。这种痛苦的哀号展现了纳威族人对于生命本真的敬意、战争的憎恶和对自然的崇拜。对比人类可恶的嘴脸,纳威族人的高尚尽显。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文明的符号。


就这样,影片站在全新的立场,用全新的角度,谱写了科幻电影的新篇章,彻底对现有的外星题材类型电影进行了反讽、改写,乃至颠覆、超越,突破了一般类型片所造成的俗套窠臼,带给了观众一种新奇与刺激的观影感受。


2、3D


影片《阿凡达》之所以能带给观众新奇而又刺激的观影感受,不仅体现在对类型片的颠覆与超越上,也表现在技术的进步方面。尤其是片中那美轮美奂、立体感强、如同置身其中的3D效果与画面更是让观众如痴如醉、久久回味。所谓3D中的D,是英语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是指三维空间。


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只眼睛分开约5厘米,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只眼睛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一只眼睛虽然能看到物体,但对物体远近的距离却不易分辨。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象,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各式各样的立体演示技术也多是运用这一原理,我们称其为偏光原理。


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眼和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在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的偏光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的汇聚功能将左像和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便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


3D电影并非始自《阿凡达》,而是在《阿凡达》之前便大行其道,像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由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的《极地特快》就是历史上第一部IMAX类型的3D电影长片,但詹姆斯·卡梅隆这次所拍摄的3D影片《阿凡达》却为3D技术带来历史性的突破。一些三维影动研究室的捕捉虚拟合成抠像技术在这里被詹姆斯·卡梅隆加以提升,当演员穿上有节点的衣服后,影片的制作者们就可以适时捕捉到逼真的动画,也就是说,当詹姆斯·卡梅隆手持3D摄影机拍摄主角穿上动作感应紧身衣的一举一动时,现场即可在电脑上看到主角变身成蓝皮肤的纳威族人在特技森林场景中演戏的画面。这个实时观看3D拍摄效果的技术是史无前例的,同时詹姆斯·卡梅隆还在实景中拍摄,令观众难分真假。


更主要的还在于,詹姆斯·卡梅隆深谙电影是叙事造型相结合的艺术这一特性,他努力在影片中为观众奉献一个个精美的3D设计画面,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创造了一个从未想象过、也从未见过的潘多拉仙境。


参考资料及来源:

著作《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解读教程(第三版)》(张险峰)

著作《美国电影艺术史》(蔡卫 游飞)

著作《影视艺术概论》(梁阿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讨论考研问题

了解院校动态

收获实习资讯

一起看电影、聊电影、学电影

后电影时代「25考研社群」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添加任意学长学姐微信即可入群



25考研电影学课程合集|这个阶段还有哪些班型可以选?

全网独一份的25电影考研背诵资料升级上线









后电影时代
后电影时代是由北电、北师大等全国顶尖院校硕博士组成的考研团队,面向艺术学、电影学提供全套考研辅导。自2020年成立以来,后电影时代坚持精品小班模式,主张“讲-评-带”不分家,始终由经验丰富的核心主讲老师对学员进行针对性辅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