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丁法官,你看看我家的墙,雨天都渗的水,这房子还怎么住呀?都是我兄弟家砌在我家墙上的楼梯惹的祸!”
“这里家家户户都是这么砌台阶,怎么就是我的问题了?”
我还来不及跟两位当事人说我只是个助理,不是法官,可是转念一想,我身穿工作服,在这些当事人的眼里,不就是代表了法院,他们终于能够找到可以来帮忙评理的人了,就像获得了救命稻草。当我来到当事人的家里时,两个当事人还在吵架,我们孙庭长说。“他们是亲兄弟,又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如果不能好好化解这个纠纷,这兄弟俩的矛盾一直加深,还怎么做一家人呢。”
于是,我跟着孙庭长多次来到这两兄弟的家里了解具体情况。原来,王家某房屋翻建,将平房楼梯紧靠着王加某房屋的后墙,2023年以来,每次雨天王加某房屋后墙即漏雨返潮,两兄弟也从一桌吃饭的亲密家人变成了见面就吵的冤家。2023年9月,王加某诉至法院,要求王家某拆除楼梯,将其房屋后墙恢复原样。
为了防止两兄弟产生更激烈的对抗,孙庭长决定到“潼心圆”调解工作室巡回审理,并邀请溱潼镇司法所、派出所参与调解。从法律法规到邻里和谐,讲道理、摆事实、普法律,并从情理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追忆手足亲情。最终双方达成调解,王家某切除部分楼梯,保证楼梯与王加某房屋后墙留有空隙,至此从根本上消弭了这件邻里兄弟排除妨害纠纷。
刚才我所讲的这个例子,就是“如我在诉”的一个很好的示范,作为溱潼法庭的一份子,我才工作了不到一年,主要还是跟着庭长跟着法官们学习,学习如何调解、学习如果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正是因为我们基层法庭距离群众的距离更近,跟群众打交道,更要拿出“如我在诉”的精神。
能否让当事人感觉到方便,避免繁杂的程序造成诉累,真正解决群众的担忧,真正理解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要求和期待。我记得我在接听一位当事人的电话时,作为一个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原告支支吾吾的在电话里表示能否线上开庭,我向其说明了线上开庭是作为疫情时期的特殊情况,现在是需要当事人到庭参加诉讼的,我问她,您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吗?她说我担心我丈夫打我,我现在躲回了娘家,去参加诉讼要和他见面的…我立刻告诉她,我们庭审过程中有情况会立刻呼叫安保人员。你不要害怕。我们法院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一定能保证你的安全。她听了之后才放下了心,后来来到法庭参加诉讼,最后与被告达成了离婚调解。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律的信任如同金子一样珍贵,在面对当事人的时候必须要拿出同理心和共情力,当事人真正的感受到我们是替自己考虑、为自己解决困难的时候,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不信任的壁垒才会被消解。
拉近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是调解矛盾的重要手段。很多时候,理解当事人不是简简单单的了解了他们的难处,还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真正的化解他们心里的疙瘩。在全国大力建设“枫桥式人民法庭”的重要阶段,协同联动、诉源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解矛盾就是诉源治理的主要方式,需要的也是经验丰富、共情力强的人。如何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能够理解的法律小知识,让群众明白哪些行为不可为、哪些行为必须为;如何将矛盾双方的纠纷化解在基层,达成调解,都需要我们接地气。群众不是法学家,如果我们高高在上的责怪他们连法律规定都不了解,那就是失去群众基础的危险信号。我看到法庭的法官们在庭审时耐心的向当事人解释法律的规定,看到他们在调解时跟原告跟被告一遍一遍的劝解,不厌其烦,心里十分的敬佩。在法院从事法律工作,除了需要不断精进专业知识,还要不时提醒自己,我们从群众中来,也要到群众中去,我们为群众工作,自然也要与群众呆在一处。判决书中我们讲究法言法语,但是如果将这法言法语春风化雨般进入当事人的心中,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永恒的一门功课。
“要把老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办,以”如我在诉“的要求做好司法审判工作。”张军院长的这番话发人深省,也是给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个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入践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注重每一起案件办理的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图文编辑|段露露
审核|赵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