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烟雨漫漓江》(光盘)

文化   2024-11-04 20:31   北京  




光盘,本名盘文波,瑶族,广西桂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广西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桂林市文联副主席、桂林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透明的鸬鹚》《烟雨漫漓江》《失散》《英雄水雷》等。长篇小说《烟雨漫漓江》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烟雨漫漓江》,光盘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


《烟雨漫漓江》以广西桂林漓江上游地区为背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为主题,书写了漓江流域的人保护自然生态的故事。主人公明灯留守在山区,农活之余,当义务巡山员,堂弟明山因为婚姻受挫回到山区扎根。

小说以明灯妈与九桑等普通人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明灯明山巡山护山救治野生动物、明灯及老百姓保护香楠树林、明亮回乡创业参与乡村振兴等事迹。小说对漓江之美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心灵之美的刻画,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烟雨漫漓江》节选


春天,如期而至。漓源河两岸柳树吐绿,百花争艳。几场春雨之后,河水更丰盈了。新房已收拾干净,明灯妈却不搬下山,她反过来劝明灯下山。山上老村人越来越少,她喜欢这种人少的环境。明灯说:“山下,人也多不到哪里去。”明灯妈说:“多一个,也是多。”这不是不下山的理由,明灯理解妈妈对山上的偏爱和不舍。山上的风物记忆,已融入妈妈的血脉。明灯妈离不开山上,其实明灯也一样离不开。

午饭后明灯带刚从桂林回村的晓巷及堂弟明山巡山。今天阳光好,大地被照得金黄,地面干爽,山里风不冷。红的粉的桃花在金色阳光下,像美女化了妆,更加漂亮。

今天,明灯特意不穿巡山服,不带巡山装备,把自己弄成游客模样。他准备了柴刀,又为每人准备一根竹拐杖。春天刚到,万物正准备复苏。有的冬眠动物已经醒来。进山,特别要防备蛇虫之类,竹拐杖是理想之物,它既能防蛇又能助力上下坡。这里的人说,竹子是蛇的舅舅,竹棍一挥,蛇就不敢对人造次——尽管当下,冬眠的蛇还没苏醒,但带竹拐杖进山,成为人们进山的一种习惯。明山让明灯妈准备一壶糯米甜酒。进山,没有甜酒是不行的。通往各个山岭的山道仍清晰可见,因为路两边去年被削掉的枝叶还没长出来,因为山路常有明灯等巡山队员行走。往年,每当枝叶掩了路,明灯就砍去挡道的,明灯妈也帮着砍。这些山路还通往山谷的田地,春播秋收,都必须有通畅的道路保障。

不知谁哼了句山歌,明灯就唱了起来。明灯会唱十来首山歌,传统山歌有三个调子,明灯都掌握了。三个调子各有特色,都好听。词呢,大都是前辈传下来的。歌词内容大致分为劝世、婚娶、劳动、生活等,也有诙谐的、教人如何追女孩子的。现在,这一带爱唱山歌的年轻人少了,即便从前爱唱,去到大城市,习惯了城里生活,偶尔回到家乡时就不爱唱了。山歌创新的内容不多,唯一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九桑,创作了大约有三十首。他文化水平不高,新词不怎么打动人。还是传统的山歌歌词好,文雅,有思想,有韵味。九桑曾经将他创作的山歌手抄本送给明灯,明灯看不上,不认真学。九桑有自知之明,别人嫌弃他的新词,他不生别人的气,只生自己的气。平常日子,明灯外出干农活儿的路上,一个人低声唱,听到风吹草动立即闭嘴。在人前他从没放开嗓子唱过。到了野外,确认无人时,才放开声音唱。进山,唱山歌是一种自我陪伴,进深山,走夜路,还能用山歌壮胆。

今天明灯唱山歌唱得忘我,明山被感染,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明山回乡村收破烂开废品店,工作稳定后,终于像小时候那样,喜欢听人唱山歌了。但听到的山歌也不多,唱的人少了嘛。九桑是他的老师,他偷着学。他外出收破烂,进入别人的村口,不喊“收破烂”,而是唱山歌。人们听到他不成样子的山歌,便知道他来了,家有破烂的都如数拿到村口卖。

晓巷有爱唱山歌的父亲,她自小耳濡目染,不会唱也会哼了。晓巷给明灯明山“伴奏”,与明灯兄弟形成和声。



排版:肖   瑶

编辑:刘   雅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中国作家网
中国作家网是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由《文艺报》社管理运营。致力于推介优秀作品,服务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是“汇聚最多作家信息、发出最强作家声音、展示最美文学魅力”的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