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感言(报告文学)|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文化   2024-11-15 19:02   北京  



吉米平阶(藏族)

2012年,我有幸成为西藏“强基础惠民生”队伍中的一员,带领三个工作队深入藏东昌都八宿县林卡乡,进驻叶巴、尼巴、普龙三个行政村,与村民同生活同劳动,时间一年有余,弥补了我基层生活经验的不足。从那时开始,我也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到了西藏的农牧区。

时代的发展往往超越作家的经验和想象,在我还挖空心思用自己有限的能力想为所驻村庄和遥远的乡亲做点什么的时候,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开始了。西藏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程度最深地区之一,也是脱贫攻坚难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地方。我有幸作为参与者和记录者,见证了全过程。

这本书的获奖,与其说是对我创作的一种肯定,不如说是对西藏彪炳千秋的脱贫攻坚成果的褒奖。无论是藏东那个遥远的小山村——现在已经全部搬迁到县城,开启了一段既有艰辛和困惑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还是珠峰脚下怀着绿色梦想的村干部——他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眼界和胸怀,可以豪情满怀地谋划发展蓝图;更不用说在西藏之西的阿里,那些充满奉献精神和浪漫情怀的人们,他们那一段平凡的故事、一个谦和的微笑,乃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让我触动、感动、激动不已。在这片苍茫高原上行走,每每让我的脚步和笔触都停不下来的,除了那些大美无言的山川河流,更有高原上艰难生存、奋力拼搏的高贵灵魂。高原因为他们而更具风采。我的浅显文字,只是为他们做的一点点风中传播的记录而已。



牛海坤(蒙古族)

2020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全部退出了贫困县序列。在这些脱贫旗县的名单中,我作品中所描述的科尔沁右翼中旗赫然在列。

科尔沁右翼中旗是一个自然、人文都很美的地方。上苍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了这片土地,也一度把酸楚贫穷留给了这里。对这里的人来说,那是一段不愿提及的过往。这里又是一个特别幸运的地方,它遇上了这个时代,遇上了好政策。精准脱贫行动让这里6.73万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其中也包括2.1万足不出户的贫困农牧民妇女和上千名残疾人。科尔沁右翼中旗人用刺绣助力脱贫攻坚,创造性地为世界妇女的减贫事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样板”。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发生了,这是脱贫攻坚在中国北疆发出的最有力、最感人的回响之一。

这部作品能够完成,离不开众多人的支持与帮助。我要感谢那些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分享经历的人们。是他们的信任让我能真实地记录下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金双喜、赵霞、龙梅、梅荣、张占小、吴占子,每次见到她们,她们都在笑。那是一种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笑,让人感到眼前一片澄澈。他们曾深陷贫困,从中央到地方无微不至的眷顾与关怀,使她们的生活彻底改变。这里的巨变,不仅是绣娘的生活和村容村貌,更大的变化是她们心中有了满满的希望。她们以自己的生活,向世界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立体、深情而饱满的中国故事。

创作过程中,我不断走近不同的人群,与农牧民、残疾人、非遗传承人、驻村干部等深入交谈,认真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我要感谢这些勇敢昂扬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时代,诠释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他们有的身处逆境,面临重重困难,但从未放弃追求光明和美好。正是他们的坚韧与顽强,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动力。他们既是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帮扶对象,又是领跑者和实施人,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为他们发声,让世界能够看到他们的存在,听到他们的故事。



姚瑶(侗族)

2022年夏天,台盘村篮球赛在一夜之间火爆“出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聚焦时代是应尽之责,对于这一现象,应该上升到文化、上升到民族自信的高度去思考,必须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深扎到这个村庄,去寻找隐藏在村庄深处的光芒,挖掘背后感人的故事,找到“破圈”的文化密码。

台盘村的“小”承载着这个时代无限的“大”。我深深地意识到,应该以更加宏大的历史视野,在富有时代特色的现实中,观察这个村庄的变化,感知一株小草勃发的力量,看见篮球给这个村庄带来的生机,倾听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欢呼。

现在,“村BA”远远超越了一场篮球比赛本身的意义,这一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篮球赛事,为各民族搭建了平台,拓宽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村BA”已经由一场纯粹的篮球赛上升到一个关于文化自信、乡村文明、乡村振兴的文化事件,向世界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美好生活画面。

台盘村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的缩影。我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看见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火一般热烈的生活图景。我看到了中国农村现已展现出的可喜景象:文体活动热闹非凡,乡风民风不断向好;农民口袋逐渐鼓起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新时代的中国农村正在以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现代时尚的方式,找准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向全世界讲述中国乡村蓬勃发展的美好故事。

相信在这部书里,我已经完成了对一个村庄的诗意表达。关于诗歌、关于激情、关于振兴、关于梦想所有的字眼,一定指向了幸福。



张雪云(苗族)

能够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我内心非常激动,我要感谢“时代楷模”万步炎教授和“海牛”号团队,以及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赋予了我写作的使命、动力与源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以万步炎教授为核心的“海牛”号团队“向海图强”,研制国之重器“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见证举世瞩目的中国深度。他们标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其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我觉得有一种使命、责任与感动,要通过自己的书写,有效地传递科学家精神,丰富时代精神的意义与内涵。

对于文学,我始终心存敬畏,并不断提醒自己:创作没有捷径,生活是最好的土壤。特别是报告文学,更需要不断地深入现场,走访、体验、感受、融入、思考。采访过程中,我多次置身于“海牛”号的研发现场,待在车间、实验楼,听团队成员讲述各自的人生故事与心路历程。很多次,我被感动落泪。

说实话,对于重大科技题材写作,一开始我诚惶诚恐,不敢轻易下笔。海洋强国、深海装备……这一系列庞大的课题,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构成了写作的巨大困难与挑战。然而,正是因为有困难,作家才更需要像“海牛”号一样,“钻”透、“写”透,不断向着更深处、更远处掘进。

书写伟大时代的中国“海牛”故事,是一名作家无比光荣的使命。书写过程中,我尝试用女性视角介入现场,把敬意融入字里行间,力图用文学的、审美的文本叙事,将生动的表达、真挚的情感与科学的严谨融合一处,生动呈现。这本书的写作出版,得到了很多单位与师友的支持、鼓励和鞭策,我想,这份荣誉是属于“海牛”号团队的,也是属于大家的。



周建新(满族)

这次骏马奖的公布日,对于《静静的鸭绿江》来说,特别有意义——恰巧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前夜,仿佛是迎接建军节的特殊礼物。晚上,我默默地走到窗前,面对着鸭绿江的方向,一则祭奠牺牲在抗美援朝前线的所有英烈,二则缅怀去年刚刚去世的“七一勋章”获得者、深藏功名七十载的老英雄孙景坤。

这个奖是授予我的,更是授予英烈们的。每一次采访,讲述者都能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孙景坤老英雄高尚的一生。

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创作,成功的采访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采访过程中,辽宁省委宣传部、省作协鼎力支持,给我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老人家年近百岁,身体欠佳,不能过多打扰,资料的收集、外围的采访显得更加重要。好在丹东市委宣传部给我协调了众多的采访者,准备了充足的文字材料,丹东电视台制作的《铭记》,对孙景坤的事迹有较为详尽的记录,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创作的过程十分顺利,抗美援朝精神、英雄的城市丹东,都给予了我创作的动力。对孙景坤精神世界的再度挖掘,也是我自身心灵净化的过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对于我这样一个“笨人”来说,没有能力追赶草原上的骏马,英雄的灵魂、众人的肩膀,给我插上了翅膀,助我腾飞,最终让我骑上了这匹“骏马”。

晚上入眠前,我又接到一个祝贺获奖的电话,是丹东的朋友打来的。他告诉我,鸭绿江涨水了,漫过了江堤,不过,两岸人民都没慌,依然从容而又安定地生活。这又与我《静静的鸭绿江》不谋而合。



相关阅读:

《文艺报》评论员文章:写在“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隆重启幕之际

4年来民族文学事业迈上繁荣发展新台阶——骏马奔腾,百花竞放

骏马奖之夜即将启幕 | 这匹骏马,跑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访谈 | 郑风淑:将朝鲜族文学介绍给更多读者是我翻译的原动力

访谈 | 向迅:尽可能让作品具备与时代对话的能力

访谈 | 张伟锋:写诗,当在驳杂之处取万千气象

访谈 | 姚瑶:村庄深处,隐藏着“破圈”的文化密码

访谈 | 阿舍:无论哪个民族,我们写的都是中国故事

访谈 | 包倬:写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抵达“他人”

骏马奖翻译奖获得者|郑风淑

骏马奖翻译奖获得者|赵有年

骏马奖翻译奖获得者|玉苏甫·艾沙

骏马奖翻译奖获得者 | 朵日娜

骏马奖翻译奖获得者 | 艾布

骏马奖作品选读 | 《与父亲书》(向迅)

骏马奖作品选读|《兄弟记》(王小忠)

骏马奖作品选读|《绿皮火车》(羌人六)

骏马奖作品选读|《青白石阶》(柳客行)

骏马奖作品选读 | 《洱海笔记》(北雁)

骏马奖作品选读 | 《空山寂》(张伟锋)

骏马奖作品选读 | 《留在纸上的心》(那萨)

骏马奖作品选读|《盘江魂》(牧之)

骏马奖作品选读|《鸟声呖呖鸣冬山》(金荣健)

骏马奖作品选读|《落下来》(黄芳)

骏马奖作品选读 | 《静静的鸭绿江》(周建新)

骏马奖作品选读 | 《“海牛”号》(张雪云)

骏马奖作品选读 | 《“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姚瑶)

骏马奖选读|《让世界看见》(牛海坤)

骏马奖作品选读|《幸福的旋律——西藏脱贫交响曲》(吉米平阶)

骏马奖作品选读|《月光紧追不舍》(少一)

骏马奖作品选读 |《驮着魂灵的马》(娜仁高娃)

骏马奖作品选读 | 《上岭恋人》(凡一平)

骏马奖作品选读 | 《十寻》(包倬)

骏马奖作品选读|《蓝天戈壁》(阿尤尔扎纳)

骏马奖作品选读|《花儿永远这样红》(肉孜·古力巴依)

骏马奖作品选读|《在高原》(尼玛潘多)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大医》(马伯庸)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烟雨漫漓江》(光盘)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阿娜河畔》(阿舍)



来源:《文艺报》2024年11月15日第5版

排版:单小菁

编辑:刘   雅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中国作家网
中国作家网是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由《文艺报》社管理运营。致力于推介优秀作品,服务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是“汇聚最多作家信息、发出最强作家声音、展示最美文学魅力”的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