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清、弄不懂?破题科技金融,看这一篇就够了!

财富   2024-11-07 16:06   北京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行以来,科技金融大文章持续谋篇破题,迎来一系列密集的支持政策。
2024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公开发布《关于做好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通知》。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的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展至全国18个大中型城市,要求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在政策引领推动科技金融走向模式创新、多元接力、生态圈层的背景下,作为传统间接融资主力军的银行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如何顺应新形势、创新思维,把信贷逻辑和产业逻辑、资本市场逻辑、政策逻辑有机结合,打通业务堵点,真正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因地制宜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生命周期为矩  树立“成长性思维”

“凭技术也能贷款?”上海农商银行张江科技支行行长清楚记得不止一位科创企业老板这样问过他,尽管这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
根据年报披露,截至2023年末,上海农商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余额超22亿元,同比增长近170%。而张江科技支行作为上海市首家科技专营支行,也已在三年间悄然成为上海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科技金融对金融业而言,并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概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监管部门便对积极开展科技信贷作出系统部署。近年来,商业银行围绕科技金融服务对传统信贷模式进行针对性创新和改造,金融活水也在加速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与银行人谈起科技金融,还是会经常听到一个回答——“难”。首当其冲的是“看不清”“看不懂”。换言之,就是银行无法看懂所有的前沿科技,因此也无法从一个“门外汉”的角度判断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科技金融和传统金融相比,更看重未来。做传统金融我们主要立足于三张报表,科技金融就要立足于‘第四张报表’,就是创新性。”广东顺德农商银行科创金融中心总裁陈晨华表示。
创新究竟体现在何处?陈晨华认为,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授信评价从传统的“看抵押、看担保”转变成“看未来、看成长、看技术”,更多关注企业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科研人才等指标,向企业提供更高金额、更长期限的信贷服务。“这不仅要求银行有拨开浮云遮望眼的‘科技眼光’,还要有坚定不移服务科技企业的决心和情怀,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家科技型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面对成千上万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银行机构如何提供更适配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银行选择做时间的朋友,在投早投小方面作出新的尝试,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投早投小,科创种子快速破土萌芽
初创期企业大多还未开始盈利,经营业绩表现尚未凸显,缺乏抵押物、经营性现金流,科研成果也存在评估难、变现难问题,怎么做?农商实践选择将目光投向做“孵化器”,以投资未来的眼光,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做孵化与培育企业创新发展的“耐心资本”。
诚如上海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顾建忠所言,科技金融不能只在企业成长后期“分一杯羹”,更要勇闯企业初创期的“无人区”。为更好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从看过去、重抵押到从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市场前景、产业背景、融资情况以及企业研发团队经验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农村中小银行加快扩围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授信标准。在江苏,江苏农信系统实施“伴飞计划”,利用科技、知识产权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数据资源以及企业的创新积分、纳税、征信等信用信息数据资源,为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纯信用、低利率的信贷支持,助力跨过“死亡之谷”。
——增高加长,助力“小巨人”迸发大能量
在成长期,为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经营规模,科技型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扩张。在企业发展的这一关键阶段,如果因为周期差异造成资金链断裂,可能会使企业面临“生死时刻”。针对高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独特的融资需求,农商银行给予企业在贷款前期基础优惠利率,银行先让利于企业,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后,银行适当提高利率,满足企业快速成长期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在更长的金融服务周期内分享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收益。
以上海农商银行的“拳头产品”临港园区科创贷为例,考虑到企业成立初期缺少盈利和现金流的现实问题,针对成立不到1年、几乎没有利润和现金流的企业,提出“前低后高”的利息收取模式,即在企业发展初期资金需求量较大、财务成本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阶段,仅向企业收取基础利息,为企业“雪中送炭”;待企业发展步入正轨且达到触发条件后,再支付远期共赢利息,且利息金额由双方协定;如果没有达到触发条件,企业只需支付前期基础优惠利息。
——促融强链,护航企业踏浪而行
在成熟期,企业收入稳步增长,财务管理得到规范,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逐渐降低,其主要需求转向债券融资、IPO上市等直接融资以及财务顾问等。基于此,农商银行深化科技企业协同服务生态圈建设,着力构建包括券商、股权投资机构、政府产业融资平台、会计和律师事务所等服务联合体,提供股权撮合、债券承销、上市辅导等综合金融服务。例如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联盟,搭建政府服务、创新研究、商业合作三个生态圈,为科创企业提供集成化增值服务。其中,政府服务生态圈涵盖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经信部门等,囊括信息共享、政策咨询、科技奖励、司法处置等内容。商业合作生态圈则由券商、保险、担保、投资基金和律所组成,形成信息互通、业务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协同合作机制。

练就科技银行慧眼  打磨“专业性思维”

事实上,对于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而言,打破“抵押物崇拜”思维惯性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科技创新的专业性、波动性和高成长性对银行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背后涉及银行专营机构、人才队伍、尽职免责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
记者梳理发现,农村中小银行科技金融相关组织架构大致可分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事业部等专营部门,科技支行等专营机构,科技特色支行等特色机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银行名称中完整包括“科技支行”的机构近500家。仅在江苏地区,已有5家农商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职部门,7家农商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16家农商银行设立18家科技特色支行,20家农商银行设立35个专业团队。
2023年以来,各地对于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的评定标准愈发清晰。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关于做好上海银行业科技支行梯度培育 提升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开展上海银行业科技支行梯度培育,将利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30家监管部门认定并持有金融许可证的科技支行、90家银行机构自主确定的科技特色支行。可以预见,针对科技支行的差异化监管、考核将逐步优化。
除了流程、机制的优化,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也是打磨专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请问办理工商注册登记需要哪些材料,银行可以代办吗?”“想开立企业银行结算账户怎么办理?”“我们是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缺少有效抵押物,想申请一笔贷款缓解企业研发资金难题。”在浙江,穿梭在科创企业、园区、政府部门间的平湖农商银行科技特派员成为当地科技金融发展中独有的风景。不少银行已开始培养专门的“行业专家”队伍,去政府做金融顾问、给企业做财务顾问,搭建起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
例如,浙江嘉善农商银行创设“科技经纪人”队伍,可在市场需求调研、科技政策解读融资对接、专利咨询和申请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服务。在上海农商银行张江科技支行,有30%以上的员工是物理、化学、医药等非金融专业人才。农村中小银行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组建具有行业背景的客户经理队伍,致力于打通科技金融发展“最后一百米”。
科技金融业务如何考评同样牵动着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心。采访中,许多基层员工反映,现行激励考核机制往往侧重于短期业绩,不太注重长期价值的创造或潜在优质客户的培育,现有机制很难实现风险投资回报,导致在面对科技型企业贷款需求时更加谨慎,甚至回避。虽然金融监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等鼓励商业银行出台尽职免责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负面清单,导致业务人员有很多后顾之忧,存在不敢贷、不愿贷的难题。
为进一步提高对小微型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到,小微型科技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可较各项贷款不良率提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对此,顾建忠认为,科技金融的不良容忍度应当高于一般贷款,因为科技金融是在培育未来的客户,不能以单笔贷款回报得失来衡量与企业的合作价值,而应拉长时间,从更多维度重估企业给银行带来的回报。
一位东南沿海地区农商银行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着手优化科技金融考核机制,一方面新增面向科技金融的尽职免责“负面清单”,明确从轻、减轻或从重、追加处理的情形,为客户经理积极拓展科技金融业务进一步“松绑”,另一方面针对现有科技金融产品进行优化,将尽职免责要求纳入其中。

找准黄金分割点  重塑“风险性思维”

科技金融的核心是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盲目冒险。随着科技与金融日益融合,如何平衡好风险与收益对农村中小银行提出新的挑战。
“在科技金融领域,中小银行的堵点是自身资本实力有限,难以妥善处理下沉客群展业和低利率时代控风险经营间的平衡。”武汉农商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肖迪表示。
如何破题?类似“先投后股集群贷”的支持方式,成为商业银行与基金、信托等非银机构的业务交汇点。双方共同开展的“投贷联动”“投后合作”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合作形式。
“商业银行展开投贷联动相关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介绍,一种是商业银行联合旗下投资子公司,以“贷款+直投”“贷款+远期权益”的方式进行。另一种是银行通过与风投机构、私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合作,以“贷款+外部直投+远期权益”等方式实现对科创企业的触达和支持。
纵观银行业科技金融实践,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银行开始聚焦与专业风投、创投机构在客户拓展、资源共享、企业培育、产业扶持等方面的合作。
“在科技企业投资过程中,投资机构扮演了价值发现和助推企业成长的重要角色。借助创投机构的专业判断,银行对优质中小科技企业进行信用支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敢贷’。”董希淼认为,通过监督企业未来资金流水,商业银行实质上实现了与投资机构的风险共担,共同塑造协同补位的科技金融生态。以上海农商银行推出的“鑫联贷”为例,其为科创企业提供“股+债”的综合金融服务,实质上就是以创投型信贷思维评判早中期科创企业价值和成长潜力,与投资机构深度联动,加深对企业的行业和技术理解,从而更好地解决其痛点。
“金融支持科技不能只靠‘运气’和‘撒胡椒面’,而是需要从技术内在逻辑出发,更缜密地分析科技企业与科技创新所需要的金融资源的类型、规模、价格、速度、频率、可持续性等。”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
为给科技创新引来“源头活水”,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加快改革步伐,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私募股权投资支持政策相继落地,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但如何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独特作用,加快资本形成,仍需各方拓宽思路,久久为功。
在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进程中,农村中小银行正创新思维,链接行业力量积极寻找服务科技金融的“最大公约数”,科创星火渐成燎原之势,相信随着科技金融生态圈日益完善强大,中国“硬科技”的底色定将随之越来越足。


往期推荐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回复!




不藏了~揭秘永州蔬菜走俏大湾区背后的金融之力


编辑:陈珂颖、刘思雯;审校:王峥、王玺;审核:王文珠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国家级期刊,权威、深度、专业、准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