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健康综合新浪微博、都市频道、广州日报、极目新闻、健康中国、健康时报、健康报、科普中国、丁香医生、欧茜医生、深圳市儿童医院等
很多人喜欢没事掏掏耳朵
酥酥麻麻的酸爽感觉十分解压
如果能掏出“一大坨”
那更是成就感满满
但这件干着非常爽的事情
做得不对却也十分危险
近日
深圳一家医院
就接诊了一起
令人揪心的病例
一名1岁半的幼儿
在家中模仿大人掏耳朵时
不慎将棉签戳入耳道深处
造成耳膜破裂
甚至流出了脑脊液!
孩子耳朵受伤渗出不明液体
竟然是脑脊液
家长表示,发现棉签戳入耳道后,孩子妈妈立即将棉签拔出,并擦拭血迹。但不久后,孩子的耳朵虽然不再流血,却开始流出清澈的液体。令人揪心的是,幼儿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随后又开始发烧。
家长将患儿送往医院,医生将“不明液体”取样送检后发现,其中含有葡萄糖成分。通常,耳朵受伤可能会有渗液或者出血,但这些液体不含葡萄糖成分,而耳蜗里的淋巴液和大脑里的脑脊液相连通,脑脊液中含有葡萄糖成分。
“糟糕!可能是脑脊液漏了!”医生推测,患儿把棉签戳进耳朵后,不仅把耳膜捅破了,还损伤了内耳结构。因此,脑脊液通过损伤的耳蜗卵圆窗流出耳道。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负责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
当脑脊液异常外漏时,颅内的压力会降低并产生头痛的症状。此时,微生物可能经此逆行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经过9天的精心医治,患儿的耳朵终于停止流出液体,恶心和呕吐症状消失,但鼓膜上仍留有穿孔,导致中度听力下降。
医生表示,孩子的鼓膜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如未能自愈,过段时间可能需要做骨膜修补的手术。
不要认为这样的意外
只会发生在幼儿身上
就在前不久
#女生掏耳朵被男友撞到戳破耳膜#
也曾登上微博热搜
今年10月,一女生用棉签掏耳朵时,不慎被男友撞到,整根棉签捅进耳朵瞬间血流不止,就医后发现耳膜破裂。
网友评论: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想掏耳朵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旁边没人"
耳朵需不需要经常掏?
常掏耳朵会发生什么?
耳屎(也称耵聍)是由外耳道皮脂腺和耵聍腺的分泌物与脱落的皮肤、皮肤定植的正常菌群以及偶尔脱落的毛发混合形成。
医生提醒:耳屎非“屎”。作为耳道里的疏水、保护性覆盖物,它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免受水渍、感染、创伤、异物损伤的作用。
那么,既然有它的用处,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掏?关键在于感觉很“爽”。
医生解释,掏耳朵令人如此上头是有原因的,耳道里面遍布神经末梢,掏耳朵会感到很舒服上瘾,有些人会一掏耳朵就咳嗽,也和耳朵里的神经有关。而除了生理上感觉“爽”,掏耳朵的快感还来源于心理,掏出一大团耳屎时,会有莫名的成就感,以至于心理上当成了消遣。
医生提醒,乱掏耳朵,后果可能很严重。在生活中,用东西掏耳朵其实是很危险的行为。耳道里的皮肤是很敏感、很脆弱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擦伤耳道壁、损伤鼓膜、戳伤鼓膜造成穿孔。关系到脆弱的耳朵,永远不要对自己的手法太过自信。
此外,频繁清洁耳屎,反而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让耳朵越掏越痒。
(图源:欧茜医生)
来硬的不行,那软的可以吗?比如,只是拿棉签或硅胶耳勺?也是不建议的,因为很可能会越掏越堵。
使用软性工具掏耳朵,容易将耳屎(尤其是油性耳屎)推向更深处,造成或者加重耳垢栓塞。很多人本来耳朵没有堵,结果老是管不住手拿棉签去怼,最后反而堵了要跑医院。
(图源:欧茜医生)
此外,近年来网上流行一种带内窥镜的掏耳棒,能直接手机连蓝牙观察耳道情况。医生提醒,虽然工具看起来很有科技感,但还是不建议自行购买操作,尤其不建议给孩子用。
(图源:社交平台)
医生提醒,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手法不稳,摄像头能帮到看到位置,却不能帮你控制力度和深度,手一抖有可能酿成大祸。另外小朋友对痒、痛的忍耐度较低,耳道受异物刺激时可能下意识扭头躲避,挣扎,从而导致意外发生。使用这种工具容易形成对耳道过度清洁的追求,有事没事拿出来照照,掏一掏,会破坏耳道正常微生物环境,增加耳道外伤和感染的几率。
为什么有的人耳屎堵住了
医生还是建议别自己掏耳朵?
同样是前一阵
话题#2岁宝宝从未掏耳朵被耳屎堵满#
也登上热搜
很多人也有疑问,既然建议不要掏耳朵,可一直不掏,要是耳屎把耳朵堵死了该怎么办,岂不是也要一样?
对此专家解释,耳屎确实也有堵住耳朵的时候,叫做耳垢栓塞。但发生率很低。
耳垢栓塞(图源:欧茜医生)
耳垢栓塞的发生原因主要有:
· 患耳部皮肤病(如湿疹)导致耳道皮肤细胞大量脱落,造成耳垢蓄积;
· 耳部损伤严重/多次耳道感染后导致耳道变窄,容易发生耳垢栓塞;
· 耳道进水或耳道局部创伤后,产生了大量超过耳道清除能力的耳屎;
· 天生耳道内毛发过多,将耳屎限制于耳道之内,难以正常排出;
· 耳垢随年龄增长逐渐变硬变稠厚,排出耳道的速度变慢,促使耳垢蓄积;
专家介绍,出现耳垢栓塞的情况基本都有特定的诱因,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发生的。另一方面,如果小概率情况真的发生,因耳垢栓塞引发听力障碍、耳痛、耳鸣、耳堵塞感等症状,那确实是得掏。但不是让我们自己掏,而是要去医院耳鼻喉科请医生做专业的诊断,再用专业的器材小心地取出来,必要时还需要配合其它治疗。不是自己捣鼓一下,或者找采耳师傅就能解决得好的。
医生提醒
耳道有自洁功能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正常分泌出来的多余的耳屎
会随着咀嚼等自然的脱落
不需要自己掏
此外专家还介绍,常规体检时,儿保医生都会给宝宝体检耳道,观察耳道及鼓膜的健康,发现问题会联系耳鼻喉医生处理。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一定要定期带娃去儿保。如果还没到做儿保的时候,推荐家长一个居家观察耳屎堵塞的方法:
① 请另一个人固定娃的头部和身体;
③ 推开耳屏前皮肤,露出耳道口;
④ 用一支直光远射小电筒(手机闪光灯是不行的),向耳道内垂直照射,这样就能看到耳屎了。
PS:如果看不到,可能是耳道没拉直,或者没选对光源,光是散的;或者,小婴儿耳道绒毛遮挡,这种情况需要电耳镜才能更好的看见。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耳道耵聍持续大块堵塞不能掉出,就需要面诊耳鼻喉医生协助处理。
耳道被这些东西堵住
也建议看医生
除了耳垢栓塞之外
还有两种情况
也需要带孩子(大人同样参考)
去医院掏耳朵:
1
引起不适的耳道异物(碎头发、小虫子)
碎头发体积细微,一旦巧合入了耳道,是很难拿出来的。如果进入得比较深,会因为鼓膜的震动,带来明显的痒感。如果没有产生什么不适,通常能自行排出。但如果产生明显不适,还是应该让医生清理去除。
耳道碎头发(图源:欧茜医生)
此外,小虫子进入耳道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情况。蚊虫的爬行可能会引起耳痛、耳鸣,甚至对鼓膜造成损伤,更有甚者,蚊虫可能穿透耳膜,进入中耳或内耳,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如果突然遇到虫子爬进耳朵
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保持冷静。首先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恐慌或突然的声音刺激,让蚊虫钻进耳道更深处。
尝试正确处理。通过按摩耳朵,改变耳道内的环境,让蚊虫自行爬出。在暗处,使用手电筒或手机的手电筒功能照射耳道口。蚊虫具有向光性,可能会因此飞离耳道。若蚊虫未能自行飞出,可尝试向耳道内滴入少量植物油(如花生油、麻油等)。油类物质可使蚊虫窒息而死。随后,将头部偏向一侧,让油液及蚊虫一同流出。要注意控制好油量,以免对耳道造成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切勿使用棉签、牙签、火柴棒等尖锐物品清除蚊虫,以免损伤耳道,或将蚊虫推向更深处。
及时就医。若上述方法均无效或蚊虫仍滞留在耳道内,应立即就医。医生将使用专业工具和设备安全地清除蚊虫,并检查耳道是否受损。
2
长时间反复耳朵进水(能闻到馊臭味)
偶尔耳朵进水,其实并不需要特别恐慌。但如果长时间反复进水,导致耳道潮湿,甚至散发馊臭味,还是尽快面诊医生检查。
简而言之,没事的时候自己掏耳朵没必要且有风险,“有事”的时候,自己掏也解决不了。
为什么耳屎有干有油?
"油耳屎"不健康吗?
耳屎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具体包括 60% 的角蛋白、12%~20% 的脂肪酸、醇类、角鲨烯、 6%~9% 的胆固醇,还混有少量灰尘和皮屑。因此,小孩子偶尔吃下耳屎,也不用太过担心。
很多人觉得耳屎就应该是淡黄色。但医生介绍,其实各种耳屎都是正常的。一些看起来有些吓人的黑褐色耳屎,也只是因为耳屎在耳道停留过久,导致氧化变黑而已。
此外,耳屎分为干性和油性,耳屎的不同形态与此也有一定关系。耳屎是干是油,主要与基因有关。油耳是显性基因,如果父母都是油耳,孩子较大可能是油耳;如果父母都是干耳,那孩子一定是干耳。我国人群大部分是干性耳屎,油耳的比例只有4%左右,但油耳和干耳都是正常健康的。不用担心耳屎油就是有问题。
喜欢采耳
可能比我们想象得危险
随着生活的进步,一些充满仪式感的采耳店,也成为不少人放松身心的选择。有人问,不自己掏,去找专业些的采耳机构会不会好很多?答案也许会让你失望:去外面采耳,远比想象中要危险。
和家里相比,许多采耳机构的道具花样繁多。鹅毛棒、孔雀羽、小音叉、马尾棒,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先是轻拂面孔,再是刺激耳道,接着还有耳部按摩。
此前已有不少媒体报道显示,很多采耳工具在保管和消毒上都是不达标的。比如像羽毛一样的孔雀羽,很多采耳机构都不能做到一客一换,而是循环使用。在消毒时,也只是用酒精擦拭一下,根本起不到杀菌的作用。如果上一位客人的耳道里有真菌,很容易就被工具传递给下一位。
此外,采耳机构的采耳流程也有隐患。比如,很多人会拿鹅毛棒在脸部和耳道来回横跳,如果脸部有异物,很可能就会被这些容易吸附微小颗粒的绒毛带到耳朵里,在经过掏耳之后,你的耳朵,可没有丝毫防御性。
最重要的是,很多采耳机构往往还会提供其他组合服务,比如足疗、按摩等,因此这类场所往往都是较为湿润的,就算工具清洁到位了,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滋生微生物。
专家还表示,工具的危险性还不是最主要的。商家页面里“资质丰厚”的技师,实际上,大多都是自卖自夸,目前,国家还尚未认证“采耳师”这一职业,也因此并不存在统一认定的行业标准。
正常的掏耳朵,只是用具清洁耳道,但采耳店里的采耳,往往会打着让人放松、舒适的名义,拿各种工具刺激耳道,如果力度过猛,很可能造成外耳道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刺穿鼓膜。这就得不偿失了。另外市面上的网红采耳店,许多还宣称能治疗中耳炎,但很遗憾,这更是个噱头。
专家提醒,由于采耳店并没有医疗行业的从业资质。其次,中耳炎是发生在耳朵的鼓室中的,鼓室和外耳道之间有鼓膜作为界限,掏耳朵也根本治不了中耳炎。
真的忍不住想掏耳朵
建议自己这样做
医生介绍,普通人日常无需掏耳朵,更不要去“采耳”,觉得耳朵痒,可以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实在难受时,或者忍不住想掏时,可以试试这样做:
先洗净双手,将细头的消毒棉签浸透温开水后稍稍挤干,稍微探入和擦拭外耳道,并且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屎带出,注意力度,不要太深入。
注意:不可太频繁,每个月1次即可,最多不要超过两周1次,避免形成习惯。
或者还可以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外耳廓,轻轻擦洗耳朵外侧和耳道口,保持表面洁净干爽就好,不要过于深入。
如果发现自己的耳屎很大很硬,甚至影响听力,不要自己硬掏出来,应该找医生专门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