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讲?学生怎么学?

教育   2024-11-27 17:32   山东  

来源:政治好老师  致谢,如有不当,立删。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是学习高中思政的第一个模块,也是初中生进入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学习的内容。教过这个模块的一定会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疑惑。

疑惑一:这是要让学生学历史,还是学政治?拿到教材的第一印象,确实像历史教材,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一框。

疑惑二:教材抽象度太高,需要补充的太多。这个典型表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一框。典型就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两个理论是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关键,但是高一学生缺少学科基础,理解难度超高。

疑惑三:学习内容篇幅太长,讲不完。教材的后半部分都是7、8页的容量,而且文字篇幅超长,对师生来说,处理起来难度非常大。

疑惑四:学生不会考试。这是高一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特别是这一模块的主观题,跨度大,理论性强,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疑惑五:高一面临9科起头并进,思政课课时少。这是新课改后,面临的新问题,学生要面临9科教师的狂轰滥炸,在语数外数理化的面前,学习政治成为了最不重要的事。

这些问题是实际问题,也是新课改后的新问题,既是共性问题,也具有个性特征。需要任课教师琢磨怎么处理好高一的学习。

首先,作为教师要坚守学科性质,中特是通过历史素材来培养学生的思政思维。这个特点要把握住。正如陈友芳教授接受访问提出的,高中学生学习的“重点不在于专业知识的深度训练,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眼光、意识,让他们具备哲学、经济和法治的眼光与意识。眼光和意识训练正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必修一模块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特点。需要教师交给学生入门级的学习思政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就是坚守课标的目标和标准。课标和标准对模块一有着明确的标准。这是上课的底线和红线。当然教师可以适度拓展或选择,但是基本的要求要达标。比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要让学生了解,但是不能成为核心问题。也可以适当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在正定的工作经历,让学生从了解个人,到了解一个思想体系。同样,对于一些内容,不必要过度讲解,比如剩余价值学说,这是资本论的内容,还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不是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

第三就是评价的多元标准问题。思政课的学习是要有效果的,这个效果不可回避的是考试。高一的考试问题,既有教师引导问题,也有命题人对高一标准的把握问题。从目前考试的试题看,高一试题过于高考化,对于高一学生有难度。特别是主观题过于复杂,学生无法解答。高一的学习不仅要考试,更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比如朗读原著、述评时事等。

第四就是学校的问题,高一学科课时的问题,大部分学校高一一般安排2课时,按照这个标准,这本书共有9框,差不多2个月,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化繁为简,提炼核心问题,架构核心理论体系。不能面面俱到。

中特模块相较于其他模块,是一个具有统领地位的模块,内容多,理论宏大。需要教师以课标为标,以学为路,大胆整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用两个月完成认同的启蒙,确实是一个挑战。

高考政治加油站
分享高中政治教学、高考政治各类高中政治教学资源,教师的百宝箱,学生的加油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