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治》应注意的细节知识

教育   2024-09-28 18:34   山东  

来源:政逢新时代  致谢,如有不当,立删。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三者关系: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历史任务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①★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②(P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P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必修一》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P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必修一》

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P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8、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及意义: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改革开放(P12)(1)★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开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意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1、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的作用(P14)

①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12、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P14相关链接)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3、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

14、从"是什么"角度理解什么是中国共产党

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③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⑤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18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法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P18

⑧地位: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⑨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⑩..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16、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用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17、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18、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19、如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P29)

①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20、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P30-P31)

三者的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做主

1、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P35导言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4、协商民主(P40专家点评)

(1)★地位: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协商渠道: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    

(3)意义: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民主权利。

5、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的重要武装力量,接受中央军委统一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P41探究与分享)

6、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6、每年三月,在我国首都北京都要召开两个重要的会议,分别是什么会议?全国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17、人民代表大会不是一次会议或一个会议,而是国家权力机关,开会只是其行使职权的方式之一

18、    

19、

21、    

21、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2、注意:人大代表提交的是议案,政协委员提交的交提案。

23、区分人大的职权    

24、区分人大代表职权和人大的职权

25、

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50)基本功能: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27、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28、我国每一项重大政策的决策和实施,大体都要经过“中共中央提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起草→各民主党派平等充分协商→政协广泛征求意见→人大审议通过→政府贯彻实施”的程序。

29、我国民主党派(P54-P55)

(1)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优势:广泛的人才优势和社会联系

(3)政治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注意: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不是参加执政、共同执政、轮流执政、联合执政

30、注意:“互相监督”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监督与被监督: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

                           人民和人大代表/人大

31、

         

 

   

32、

33、

34、    

35、

36、

         

 

   

37、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注意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8、

39、

40    

41、

42、

43、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三、全面依法治国

1、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2、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P75)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③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

3、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7、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8、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9、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10、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11、政府不能包办一切,不是"全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不能说弱化政府职能。

12、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13、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14、    

15、

16、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17、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18、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19、坚持公正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20、坚持文明执法。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21、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2、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23、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24、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

25、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6、注意:区分国家机关的性质: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

27、注意:我国政府制定的是规章,不是法律

         

 

   


咨询及合作:sizhengren007

高考政治加油站
分享高中政治教学、高考政治各类高中政治教学资源,教师的百宝箱,学生的加油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