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的病情往往处于急剧动态变化过程,监测及管理疾病的动态变化对改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基于临床实践出血性疾病动态危急值专家共识(2024版)》从实验室检测、放射影像及超声检查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动态变化状态,为出血性疾病患者早期预警提供参考。
推荐意见1:急性大出血时,血红蛋白监测频率推荐1 次/h,血红蛋白下降速度>10~20 g·L-1·h-1时,患者出现严重不良预后风险显著增加,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2:急性大出血时,血小板计数监测频率推荐1 次/(1~2)h,血小板下降速度>[(10~30)×109·L-1·h-1]时,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3:急性大出血时,乳酸监测频率推荐1 次/h,允许患者病情较为稳定或监测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乳酸监测频率可选用1 次/2 h,乳酸升高的速度>1 mmol·L-1·h-1时,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4:急性大出血时,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的速度>3 s/3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的速度>10 s/3 h,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的速度>0.5/3 h,纤维蛋白原(Fbg)下降的速度>0.5 g·L-1·3 h-1,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5:胸腹部创伤需动态影像学监测,48~72 h 的二次复查尤为重要,一旦发现胸腹腔大量积血、心包填塞、血肿持续性增大、活动性出血或假性动脉瘤则转变为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6:急性出血,胸腔积液量监测频率推荐1 次/30 min,胸腔积液扩大速度(最大深度测量值)>5~10 mm/0.5 h,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7:急性出血,腹腔积液量超声监测频率推荐间隔1次/30 min,腹腔积液扩大速度(最大深度测量值)>10~20 mm/h 或积液区累积象限增加,或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后引流血液持续>100 ml/h,或超声造影发现对比剂呈喷射状快速溢入腹腔,且增强范围快速扩大,提示较大血管损伤,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8:颅内急性出血、颅脑创伤及颅内血肿手术清除后可发生血肿持续扩大或活动性出血、急性阻塞性脑积水,颅脑出血,监测频率推荐1 次/30 min,脑中线持续偏移速度(偏移测量值)>5 mm/0.5 h,或血肿最大径线值增长速度>5 mm/h,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9:动态观察中A 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B 型 IMH中最大主动脉直径>47~50 mm,血肿厚度≥13 mm或急性期局部内膜破裂,伴有溃疡样突起、胸腔积液增多或再发胸腔积液则转为危急值管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胸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贯通溃疡(PAU)并伴有相关IMH 则转变为危急值管理;有症状的PAU或PAU 直径≥13~20 mm 或深度≥10 mm 或直径、深度显著增长或伴胸腔积液以及囊状动脉瘤相关的PAU 则转变为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10:胸动脉瘤修复(TEVAR)术后内漏、逆行性A 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移植物移位、支架移植物断裂或塌陷,以及主动脉直径增加,或移植物感染和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应纳入动态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11:动脉壁存在>15 mm溃疡斑块或隔膜,监测频率推荐1 次/3 个月,或溃疡处出现新发高回声,或主动脉瘤最大直径扩大速度>5 mm/3个月,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12:盆腔损伤中出现血肿或盆腔积血、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及非活动性出血的血管损伤,建议间隔15~30 min复查1次超声并前后比较,一旦发现血肿持续扩大、活动性出血或血肿≥500 cm3,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合并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需立即临床干预。
推荐意见13:椎管内血肿及脊髓出血应动态监测,一旦出血量持续增加或症状加重,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没有任何改善迹象或ASIA 评分恶化的患者都应立即通过手术治疗。
推荐意见14:对于出现视力突然减退且有眼前“红云”征的患者,尤其是近视导致眼轴过长者,如超声检查显示出血范围覆盖或者边缘紧贴视神经或黄斑等重要部位且监测频率为1 次/2 h,出血范围持续扩大,建议纳入危急值管理。
推荐意见15:对于出血患者,可通过超声动态评估血容量并纳入动态危急值管理,如出血患者每间隔1 周复查1 次超声,提示患者24 h 出现严重不良预后风险显著增加。
来源: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出血专业委员会, 等. 基于临床实践出血性疾病动态危急值专家共识(2024 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24, 63(12):1205-1215.
>>>直接点击阅读:基于临床实践出血性疾病动态危急值专家共识(20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