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对62岁的老王(化名)来说
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日子
老王患帕金森病已有13年,长期在神经内科叶钦勇教授门诊接受治疗。尽管药物治疗曾一度控制住运动迟缓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近两年来,症状显著加重,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次数明显增加,每次药效仅能维持两个小时,期间“关期”时肢体僵硬、行走困难。
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与评估,叶钦勇教授团队认为单纯依赖药物已无法有效改善病情,基于他的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团队建议采用脑起搏器手术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充分了解手术方案后,老王决定行脑起搏器手术。一个月前,他成功植入了福建省首例方向性电极系统 脑起搏器。12月26日,正值术后一个月,老王迎来了令人期待的“开机时刻”。开机前,他行走困难,而开机后效果立竿见影,他能够轻松自如地行走,令在场的医护人员和家属惊喜不已。
方向性电极系统的创新优势
叶钦勇教授介绍,方向性电极系统作为脑起搏器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重要突破,相比传统的环形电极,具备以下显著优势:
1.方向性刺激:该系统采用独特的1-3-3-1圆角分段式八触点设计,可自由调整刺激方向,并独立控制每个触点的电流。医生能够更精准地定位目标核团进行治疗,同时避开无需刺激的脑部区域。
2.疗效最大化、副反应最小化:通过精准控制刺激方向和强度,该系统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减少不必要的副反应,实现“疗效最大化,副反应最小化”的治疗目标。
3.先进材料与设计:方向性电极系统采用 NASA 航天材料工艺,设计更纤细,固定基座更轻薄,不仅提升了术中操作的便捷性,还大幅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此外,该系统无条件兼容 3.0T 和 1.5T 全身核磁共振扫描,保障患者未来接受医学检查的权利。
脑起搏器(左)与方向电极(右)
团队介绍
我院神经内科叶钦勇教授带领的神经调控团队联合神经外科,在福建省率先开展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形成了“以内科为主导,内外无缝联合”的协和模式。通过术前详细评估、术中精准植入电极、术后规范程控与随访,最大化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年,我院率先成立福建省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同时被授予中国帕金森病高级诊疗中心及培训基地。2023年底,作为牵头单位,我院联合福建省近百家市、县级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组建帕金森病专科联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专病管理服务,实现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到运动疗法的规范化、系统化诊疗。
在叶钦勇教授的带领下,中心建立了多维度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与治疗体系、运动障碍多学科会诊制度、可穿戴式步态智能评估系统,以及神经认知与运动障碍疾病虚拟现实训练平台。团队承担国家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拥有发明专利4项,并完成多项临床药物试验,推动了临床与科研的全面发展。
撰稿:神经内科
责编:叶颖
编审: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