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福州的黄依伯(化名)
年近耄耋之年却命运多舛
近年来
接二连三遭遇“脑中风”侵害,
先后经历两次“颅内机械取栓”
回首过往黄依伯几次哽咽,楠楠自语
“以后都听医生的,要认真好好吃药”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十二月初对于老黄一家人可谓记忆深刻,一天傍晚黄依伯在家突然出现说话口齿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站立行走不便,头晕、恶心,呕吐,小便失禁。当晚正好在家的黄依伯的女儿见状立即拨打“120”第一时间送达我院急诊科,见到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快救救我父亲,他又中风了!”
原来黄依伯类似的症状,已经是第三次了。一年多以前黄依伯第二次“急性脑梗死”在我院进行机械取栓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然而老人家思想上并未重视,吃药“有一餐没一餐的”,黄依伯女儿讲述,“医生要求父亲长期口服利伐沙班抗凝,估计这几天父亲又忘记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脑血管病科绿色通道值班医生庄冰博第一时间为老人家完善了检查,发现黄依伯这次确实又“中风了”。但是与上次不同的是,导致此次中风的血管为大脑远端的一根分支。
绿色区域为缺血受损的大脑组织,红色区域为坏死的脑组织
红色箭头所指为堵塞血管的血栓与阻塞的血管残端
黄依伯此次闭塞的血管虽然是大脑深部一根较小的分支,却承载着重要的功能。年近80岁的他,基础疾病多,高血压、糖尿病伴有心衰及房颤,血管条件差,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与风险。
闻讯赶来的陈文伙主任了解病情后表示,“虽然此次是黄依伯第三次中风,但老人发病前具有良好的生活状态,家属的期待值也很高。身为脑血管专业医生,为老人的晚年幸福提供最大的保障我们责无旁贷,这根血管'虽远必诛' ”。
手术十分顺利,在团队的精诚协作下,阻塞在黄依伯深部血管的血栓被一次取出,术后的黄依伯日渐好转,平复如旧。
“临床工作中类似黄依伯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脑血管病科陈文伙主任解释,“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大家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初冬季节常导致心脑血管病高发
主要原因如下
1.血管对温度敏感:冬天温度下降,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血管变脆、变硬,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这样的血管更容易发生斑块破裂、血管堵塞、血栓形成,从而诱发脑梗。
2.血压波动:血管遇到寒冷刺激收缩,血压随之升高;室内外温差较大导致血管痉挛,加重高血压;冬天尤其是清晨高血压,血压骤然升高是诱发脑梗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3.生活习惯不当:冬天天气寒冷,人们外出活动减少,缺乏锻炼。为了抵御寒冷,人们偏爱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这些不当的生活习惯会降低机体代谢速度,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增大直至破裂堵塞血管,诱发脑梗。
4.水分摄入不足:冬季排汗较少,人们喝水也较少,尤其是老年人口渴的感觉较差。一旦水分摄入不足,将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发生脑梗塞。
如何预防?
1.稳定血压。动态监测血压,稳定血压,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
2.戒烟戒酒。酒和烟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
3.饮食调节。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少吃动物内脏、高盐高糖食物
4.避免过度劳累与长期熬夜。
5.预防便秘。大便干结,用力排便,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要预防便秘,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6.多饮水。要维持体内有充足的水液,保持一定血容量
7.抵御寒冷。冬季户外活动,不宜晨起过早,运动过量
8.及早发现中风先兆,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9.调整情绪。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撰稿:脑血管病科
责编:黄怡晨
编审:苏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