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词典 | 新媒体艺术 New Media Art

文摘   2024-11-04 23:09   美国  



这里是【后电影时代】的#艺术词典#栏目


将定期推送中外艺术史论通识内容


力求全网最明晰欢迎关注



概念简述


从文字的意义来看,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是与媒体艺术(Media Art)相对的一个词,如果媒体艺术是指艺术家在工业社会中用传统绘画、雕塑以外的的一切工业、商业和技术材料所从事的艺术创作和探索,那么新媒体艺术主要指的是那些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作品。当然,也有的学者持有文化上的泛化性观念,认为“新媒体中的媒介,不仅仅指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或手段,而且指当代艺术作为文化活动面向社会、进入社会公共空间的方式”。从文化的当下性视角反观新媒体艺术也无可厚非,但是就新媒体艺术本身而言,无视新媒体艺术自身媒介的特殊性(即高科技技术的支撑,而这种高科技技术支撑本身与当下信息社会存在着一种互动式的勾连)的做法就是有害的。真正还原到艺术形态自身来看,新媒体艺术对应着的是由成像技术所主控与传播的图像文化之社会语境,它更多地聚焦于了激浪艺术、前卫电影、视频艺术(包括观念性视频作品、视频装置、专注于自我认同的视频艺术、数码艺术、网络艺术等艺术样式。这样,由于对新媒体艺术内涵的明确界定和分类的圈定,其语言品性的解析就自然与容易得多。



艺术特征


(1)对高科技的依靠


从激浪艺术、前卫电影、视频艺术到数码艺术和网络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无不彰示着它对高科技的亲密关系。


激浪艺术最初肇始于先锋音乐领域,它把形而下的四处可见的噪音和宗教理念融合起来,在美国青年迪克·黑根斯(Dick Higgins)“互动媒体”(intermedia)创作观念的推动下,激浪艺术发生了质的变化,整合了行为舞台、电影、摄影机以及其他的影像媒介,不仅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艺术思潮,而且还根据各个媒介本身使用上的不同操作制造了大量的特殊的艺术效果。随后,电视机和摄像机的逐渐普及,开始摆脱胶片的昂贵费用所带来的创作局限,大量使用视频和录像技术,带动与兴起了艺术中的另一场媒介革命,形成了以电视等为展示工具的视频艺术。这种新的艺术样式从横向上吸纳了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表现方式,加入了诸如身体、电视机等新的媒介材质混合构成视频装置艺术;从纵向上它注重创作主体自身主体性的挖掘,在对主体性的展示过程中拓展为观念性和自我认同性的两类视频艺术。随着信息社会的纵深化化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很快又演变成了数码艺术和网络艺术,从而创造出人类的一种新型的虚拟性的审美体验。



(2)为对现有图像资源的移借和拼贴


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拼贴和移借是后现代艺术家津津乐道的独创之举,它通过文本之间的“隐喻、模仿、偷换、假借”直接削平原有的价值中心,并和已有文本形成了互文本关系,“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照片、报纸、杂志拼贴、录像招贴”等各种影像资源,抛开图式的绘制性风格,整合原有的图像形成文本自身的表现力与互文本之间的映衬张力,当然这种移借和拼贴并不是毫无目的性的,而是统领在艺术家的艺术观念之中的形态整合。


被誉为反叛性文本的代表之作《女巫布莱尔》(很多电影理论家把它视为美国“独立电影”的典范性文本,但我们更愿意把它看成新媒体艺术的代表)在拍摄方式、叙事组织等多方面为新媒体艺术树立了全新的艺术书写观念,彻底洗刷了人们业已存在的新媒体艺术理念,达成了文本认识途径的革新。在整个影像叙述中,出现了电视摄像机(专用)、家用摄像机、老式16毫米电影摄影机等多种书写工具的杂合,通过对新闻报道式的镜语系统的采纳和连缀,形成了影像风格的差异性组接,造成了屏幕显示的影像跳跃,连串了人类目前的最落后与最先进的影像工具。另外,文本所有的影像段落都是在户外随机交互拍摄、拼贴和组接而成,这种后果直接改变了传统文本中的影像肌理,漫溢出新媒体艺术形态的松散性和民间化特征,展露出影像形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楔合了新媒体艺术之先锋性形态特征。所以,“要使艺术品成为艺术品,必须超越语法和句法”,巴特·纽曼便为新媒体艺术在语法范式方面的不断超越与升华中完成艺术本身形态的修缮与增补做出了充分而必要的肯定,它“超越了诗、小说等先前艺术形式的局限。在许多领域内,艺术家开始混同各种媒介手段,并把庸俗作品和大众文化融入到他们的美学创作当中”。



(3)影像与图式风格的奇观化本性


奇观呈现是“复合的,被想象与放大的影像化场景……是真正属于电影的世界,它眩目的视听价值没有替代性”,“融合了宇宙太空、宗教经典、历史隐秘、域外传奇、童话演绎、考古发现等多种内容的影像奇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艺术都具有宏大的叙事功能,但是从电影中汲取营养却是许多新媒体艺术的共同征兆。虽然早期的激浪艺术用非常简略甚至没有影像的胶片来玩味人们的审美体验,但是随着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艺术作品开始运用声、光、色、人体等媒介来重新构置艺术创作,以表达当下人类业已存在的焦虑和不安。


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在1993年完成的《电子高速公路:比尔·克林顿偷了我的想法》一共用了313台电视机,使之排成一面墙壁,充分调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和管线,展示“当代生活图形的数据库,从政客到街景、流水线、时装展示、明星作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甚至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将电视媒介文化的各种碎片无序地编织在一起,似乎作者叙说的不是媒介泛滥的社会现实,而是面临生存的危机和社会灾难”,新媒体艺术的奇观化体现至此已经非常清楚地展露无遗。



(4)鲜活的原创性


从激浪艺术、前卫电影到视频艺术,新媒体艺术都是以对现有影像艺术的反叛姿态出现的,他们用先锋电影反抗电影艺术,用无差别的原始性拍摄的录像资料反抗电视里的新闻报道等等,这些无不渗透着艺术创作朝始发性形态的回归趋势。


在激浪艺术运动中,新媒体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则以实际行动反叛好莱坞,他创作的《睡觉》(1963年)、《亲吻》(1963年)便消解了现实生活细节和电影处理的鸿沟,使摄影机无选择地记录事情的发展,也许这种事情根本不具备故事的潜质。这种对体制化的好莱坞进行反叛的结果便是影像形态自身的原初与鲜活性。


另外,虽然数码艺术与网络艺术的起源也可以溯源到20世纪60年代,但是作为新媒体艺术勃兴态势的代表性艺术样式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乍一看起来和其他新媒体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但是新媒体艺术透射出来的对高科技技术的依赖、移借拼贴、奇观本性、原创与鲜活四个品性依然具有强大的涵盖与包容能力。在数码艺术的视觉品格中,幻想、规则、虚拟、复合之特性都可以在新媒体艺术的语言品格中找到对应的位置,特别是在网络游戏与网络动画中,这种品格尤显突出,甚至成为新媒体艺术语言品格的典型特征。众所周知,理论的显现都是经验的升华,虽然新媒体艺术本身的发育并不充分,要进行准确全面的概括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探索,新媒体艺术这种基本的语言品格还是非常明晰地凸现出来。



影响与意义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具有新传媒时代特征的艺术,它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传统和现代艺术媒介的界限,并结合了影像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空间艺术、互动艺术等所有现代艺术形式载体,成为艺术形式发展的先锋。新媒体艺术是新媒介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为一种跨学科、多媒介、综合处理、重表现、重过程体验的艺术形式。这些观念和当年达利、安迪 · 沃霍尔等人从事实验电影的初衷如出一辙。新媒体艺术是“作为对工业化生产的动荡变化做出反应的艺术,具有现代性媒体的美学特征而自外于现代艺术观念的狂欢喧嚣”。它具有艺术观念的前卫性、影像文本的实验性和文化态度上的批判性。

 

今天的数字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也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软件开发和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当我们回顾历史、探索和猜测未来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时,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与螺旋式发展将再次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艺术家的未来创作将和数字媒体结合在一起,而利用数字工具进行艺术创作也就成为未来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



参考资料及来源:

论文《实验电影与新媒体艺术溯源》(李四达)

论文《新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鲁晓波)

论文《视觉文化的“创世纪”——新媒体艺术及其对影像文化的促动》(段运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讨论考研问题

了解院校动态

收获实习资讯

一起看电影、聊电影、学电影

后电影时代「25考研社群」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添加任意学长学姐微信即可入群




25考研艺术概论冲刺班上线

25考研艺术概论背诵资料上线

25考研艺术概论深化班 |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25考研艺术概论暑期速成班 | 40天弯道超车

25考研艺术概论定心丸班 | 长跑途中不迷路



后电影时代25级艺术概论全程班







后电影时代
后电影时代是由北电、北师大等全国顶尖院校硕博士组成的考研团队,面向艺术学、电影学提供全套考研辅导。自2020年成立以来,后电影时代坚持精品小班模式,主张“讲-评-带”不分家,始终由经验丰富的核心主讲老师对学员进行针对性辅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