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现代化,同时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仅推动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同时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述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强调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一方面,“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另一方面,“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而共产主义在经验上成为可能“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与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理论设想不同,社会主义并不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而是最早发生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我国更是在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基础上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对此,毛泽东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而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而且推动我国在较短时间里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不过,由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经验还没有成熟到足以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程度,使得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多次严重曲折。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强调“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并“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坚持、完善和发展,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对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特别是其具体形式进行自我完善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改革也必定是持续进行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并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其基本依据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并引起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意味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消除我们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而在继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并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并强调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新时代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仍然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这意味着不论是“生产力”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具体内容。其中,“生产力”更多地从“量的规定”转变为“质的要求”,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多地从对生产力发展的“量的规定”的被动适应转变为对生产力发展的“质的要求”的历史主动,并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面对新时代这一积极有为的、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就理论逻辑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以及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的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坚持、完善和发展,同时也为包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内的一切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如果说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依据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为了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而且推动我国成功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阐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二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并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就理论逻辑而言,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并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坚持、完善和发展,同时也是新时代我国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动力,其制度性成果特别是根本制度的坚持、基本制度的完善和重要制度的创新发展,则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并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现代化,这意味着它既是生产力的现代化又是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按照马克思的分析,生产力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并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但它本身并不必然推动人的发展,其能否推动人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这意味着新时代新征程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要求我们进一步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并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