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休改双休用了45年,除夕重回法定假期(中国假期制度75年变迁)

2024-11-15 06:06   吉林  


小皮匠

12日,我国放假办法迎来了一次重要调整。新增了2天法定假日:农历除夕和5月2日。


此次调整的放假办法看,有两大主要看点:一是除夕放假,春节假期延长。二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假日多1天,调休减少。

从单休到双休,从三大黄金周到如今的小长假,从除夕“被踢”到重回法定假期,中国的公休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变革,步伐从未停止。

每次调整,虽然看似小小的改变,却都折射出中国社会从生产导向到消费驱动的转型。这一过程中,不仅为国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和消费的机会,也有力推动国内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从“单休”到“黄金周”——中国公休制度的成长史

1949-1993:单休制度的试水与调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公休制度非常简单——单休。

1949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首次提出法定假期制度,新年、春节、劳动节和国庆纪念日成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可休假节日,其中新年、劳动节各放假1天,国庆纪念日放假2天,春节放假3天,总天数7天。

此外,妇女、中等学校以上学生、儿童及军事机关人员还分别享有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各半天的假期。

1949年版还规定,属于全体群众的假日,如果遇到星期日,应在周一补假;属于部分群众享有的假日,则不补假。

虽然假期安排看起来不多,但毕竟是为了解决当时特殊时期社会生产力有限的问题。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也开始对劳动者的休息时间进行调整。1952年,国务院发布了《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提出有害健康的工作可以减少工时,甚至实施“做三休一”制度。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在高强度生产的同时,劳动者能够有更多的休息。

1994-2006:经济腾飞,迎来了中国的“黄金周”

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这时候,公休制度的改革加速了。

1994年,国务院出台了《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每周工作44小时,并且提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大小周休假。同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法律形式确定8-44工作制度,并严格限制每日加班时间不超过3小时,平时、休息日、法定假日加班工资为正常水平的150%/200%/300%。

1999年,假期改革的脚步再度加快。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春节、劳动节及国庆节的法定假日均设为3天。也就是从这一年“十一”开始,旅游黄金周的概念渐渐诞生。至此,我国法定假期提升至10天。

1999年版延续了上一版本中适合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安排,仍为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及建军节。不同的是,将儿童节由半天延长至1天,妇女节、青年节、建军节放假时间维持半天;且对于适应人群的身份限定得更为具体、规范。

对于补假安排,1999年版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这与1949年规定只在周一补假的情形有所不同,因而也令放假前后调休、调班现象出现,事实上每年都会出现两次“七天长假”。

2007-2024:黄金周一存一废,增加传统节日

进入2007年,国务院再次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重大调整。五一劳动节的3+4黄金周被取消,改为1天的法定假期,但清明、端午和中秋节却被增设为法定假期,令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天数由10天增至11天。

具体安排为:新年、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两个版本都不同的是,春节开始放假的时间由初一提前到了除夕。

至此我国已确立115天法定休息日制度,并沿用至今(法定假期达11天,全年公休104天)。

随后的几年里,假期安排逐渐向“弹性化”迈进,并引入小长假与调休制度。例如,2013年,国务院对《办法》进行了第3次修订,除夕曾被“踢”出法定假日;2015年,除夕重回春节假期,但这不代表除夕又“回归”为法定假日,而只是被纳入春节长假之中,把调休时间提前,体现了政策执行的灵活性。

2023年,国务院还为2024年安排的假期新增一天,春节假期更是延长至8天,实际休假天数不断上升,2024年全年假期天数达116天,为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休息与消费机会。

“调休”与“放假”——假期政策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商机?

这次最新的调整,将农历除夕和5月2日纳入了法定假期,为春节和劳动节增添了更多的假期时间。特别是对于春节,4天的假期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家庭团聚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短途旅游或休闲。

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强调了“合理调休”这一点,指出“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给企业更多的灵活性,这不仅仅是能让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更加平衡,也意味着一个更健康的消费市场正在悄然形成。

附:全球工作时长出炉!德国一天工作5.2小时,美国6.8小时,中国呢?

01国外打工人的工作时长出炉

①先来看看德国的情况

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按周计算,目前,全球工作时长最短的国家是德国,每周工作时长只有26小时。不过,德国打工人的平均工资并不低!目前,德国打工人的平均工资是:平均年薪为51009欧元(约合41万人民币),平均月薪为4252欧元(约合3.43万人民币)。如果区分不同群体,德国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每月大概在2000-2500欧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为1.5万-2万元。而中等收入群体:月薪的中位数水平为3672.8欧元(约合3万人民币),大多数人的月收入处于这个水平。

另外,德国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教育大国,德国教育被US News评为世界第4。并且德国实行的是全民免费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均免收学费。除此之外,据说德国未成年子女和没有收入且未满23岁的子女均可享受免费医疗保险。

②美国工作时长

据网上统计,目前美国打工人的工作时长为每周34个小时。在收入方面,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2023年美国全国平均年薪为59428美元,平均到每月约为4952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万),但这是税前工资,且各个行业上班族需承担10%以上的扣税。具体到美国普通打工人,每月的税前工资最低在3500美元左右,大约折合人民币2.5万左右,超过这个标准基本可进入美国中高收入群体。

另外,据说美国孩子在18岁上大学之前学费全免(私立学校除外)。至于大学学费,一般家庭几个月工资就能应对孩子一年的学费。比如美国本地学生上大学(含研究生、博士生)只需缴纳较低学费。以加州为例,水平中等的加州公立大学,外籍学生一年学费1.2万美金以上,而“本地人”一年只交纳2000多美金。

除此之外,法国每周工作时长28小时,技术性以及中层人员税后平均月工资为2570欧元。普通白领和蓝领平均月工资在1880欧元到1940欧元。(1880欧等于14510人民币),另外,法国的公立教育是免费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都是免学费的。但公立大学会收取少量的注册费,本科和硕士的注册费一般在170欧到3770欧左右。

日本每周工作时长为45小时,在收入方面,如东京、大阪等一线城市,薪资水平相对较高。比如东京普通上班族的月收入平均在30万日元至5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5万元至2.5万元)。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普通劳动者月收入可能在20万日元至3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万元至1.5万元)。另外一些较为偏远的县城或乡村地区,收入水平可能会更低。日本的孩子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都是免费教育,大学也可提供免费教育,但是针对的是有3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才提供大学免费教育(不限收入,包括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而且,东京都也将从2024年起,针对收入910万日元以下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公立大学和专科教育。

02中国人工作时长荣登“全球第一”

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

这也是该指标三年来的三连涨。2021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8小时,2022年47.9小时

20年来的周平均工作时间图,49.0小时也是历年最长的一个。

对照图表看一看,你的工作时长是哪年的水平?

而且,统计的对象里面,还包含了大量“朝九晚五,雷打不动双休”的体制编,公务员,还有不需要打卡的特殊群体。另外,统计方面也有说明:快递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这些没有计入样本。换句话来说,如果把这几项加入统计,结果就更惊人。

从网上流传的全球工作时长及收入情况来看,其实,早在2022年,我国已经是全球工作史上最高的国家。2022年以每天工作时长9.2小时位居第一。当年,丹麦工作时长最少,仅仅只有5.4小时。

但是第一的工作时长,似乎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收入,全球月薪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第一是瑞士,月收入44568元人民币;第二是丹麦,月收入为42617元人民币;第三是卢森堡,月收入为40677元人民币。而我们呢?工作时长全球第一,收入情况排名第40位,每月收入8144元人民币。


到了2023年,工作时长情况并没有下降,据估算,2022年,中国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全年工作时长是2395小时,2023年增长到了2450小时。要知道,这还没有加算上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铁人三项”的工作时间,算上他们,放眼全球,能和中国劳动者比拼命的国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数据中,ILO的数据,收录了其中147个国家的数据,虽然少部分国家的数据还停留在2020年以前。对于这种情况,图表中国家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号。

数据完整的147个国家中,有6个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在30小时以下,包括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奥地利等。

包括英国、法国、加拿大、阿根廷、挪威和伊拉克在内的35个国家,每周工作时间在36小时以下。

关注美国和伊拉克的网友,可以去详细了解下这个信息的真实程度,毕竟作者没去过伊拉克,也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验证ILO的数据是否真实。

43个国家每周人均工作时间在436小时以上但小于40小时,即基本符合5天八小时工作制。

美国、日本、俄罗斯、阿富汗、巴西、韩国、印尼、乌克兰等国的人均周工作时间,分布在这一区间。

39个国家,人均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上但少于44小时,包括波兰、泰国、越南、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等。

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是40个经济体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分别为2226小时/年和2149小时/年。在ILO的数据中,分别为42.7小时/周和41.3小时/周。

其余24个国家,周工作时间在44小时以上,其中10个在47小时以上,包括我国、印度和卡塔尔。

印度2021年度周工作时间为47.7小时,我国2022年度为47.9小时,卡塔尔2020年度为48小时,其余国家数据年份久远,参考意义不大。

结合OECD和ILO的数据,以及2023年11月的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已经达到48.9小时,说我国就业人口工作时间世界第一,是一个非常准确又客观的描述。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三个臭皮匠HR智库
HR小伙伴的专业智库;小微团队的启蒙阶石;中小企业的良师益友;集团公司的战略伙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