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话宝之六:
铜奔马中国旅游标志
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它身躯矫健,昂首嘶鸣,逸足奔腾。那位不知名的工艺大师巧妙地抓住了天马奔跑瞬间“三足腾空、一足超掠”的动作,完美地展现出汉代天马的风采。
这件铜奔马于1969年9月22日,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内。它是浩浩荡荡的东汉铜车马队中的一个,高34.5厘米,身长40厘米,宽10厘米,重7.15公斤。雕铸师别具匠心地把支撑马身全部重量的右后足放在一只飞鸟身上,既表达了飞奔马“疾风电驰”的速度超过飞鸟,又巧妙地利用飞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奔马的稳定。
武威雷台在武威市城北一公里处。这里古树参天,湖沟纵横,绿树掩映中一座气势巍峨的宏伟古建筑屹立在高约十米的夯台上,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是河西祭祀雷神的著名道教圣地。
1973年11月20日,邮电部发行编号为66至77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一套,共12枚,编号为“71”的第6枚就是铜奔马,它首次飞上“国家名片”。1983年10月5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公告,确定其为国家旅游图形标志。
郭沫若曾评价说:“我们的祖先在将近2000年前就制造出这样生动绝妙的铜像,无论从艺术构思的巧妙,工艺技术水平的高超,还是从结构力学角度来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其实,铜奔马刚出土满目疮痍:马头上有几绺鬃毛掉了,颈部一平方厘米大小的孔洞有7个,马尾断了,3个马蹄空着。已故的文物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依据秦汉时期骑马作战激烈,对战马质量要求颇高的历史记载,凭借高超技艺使其恢复原貌
他首先用铜锉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碴处锉新锉亮,锉出焊接坡口,其次将折断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处理好的碴口对齐焊接。经过补配马颈上的孔洞、咬旧、填缝、做锈、补填空马蹄等工艺,才使铜奔马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铜奔马集河西走马、大宛马、蒙古马的优点于一身,其对侧步的特征更是河西走马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交往的象征。如今它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内。
更多的详细内容:请点击下面链接
兰州老王原创作品,非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各位朋友:您的学识、见闻、经历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字,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史地:与西北历史、地理有关的新观点新发现;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伪识别;
艺术:书画、摄影、雕刻等的创作体会及作品,各种图书的推荐及评论
寻根:家族、家谱有关的种种资料
体验:各种体验类文章,如登山、饮食、手工、养殖等等
您可以留言,也可电话告知,也可发邮件。邮箱:3580306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