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25期】深耕课堂研教学,碰撞交流提质量——“育人为本 ,双生双思和谐课堂”实践研讨第三轮课堂教学(3)

文摘   2024-10-22 14:49   山西  

2024/10/16

深耕课堂研教学

碰撞交流提质量



新学期,学校聚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立足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碰撞交流,同研共进。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教研室每周三持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大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安排


高一政治组

2024年10月16日上午由政治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高一政治组的李伟老师和郝书敏老师针对《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进行了同题异构。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副校长范赟杰、教研室副主任尚化磊、高中政治组全体教师等参与了听课评课。


第一节课授课教师是郝书敏老师。郝老师整堂课以体育强国梦为线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初识中国梦”环节,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充分体会中国梦的本质;通过“追逐中国梦”环节,引导学生从党的初心使命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当前进入新时代对于体育强国的建设,认清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把握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之间的关系;最后落脚到“共圆中国梦”,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年轻一代的智慧与活力,要在自己的领域全力以赴、挺膺担当。

第二节课授课教师是李伟老师。李老师以学生的梦为导入引出中国梦的内涵,同时以学案为载体,设置议学问题,每个环节下的学生活动和任务设计指向明确、内容清晰,用一个瓶子的价值为事例,启示学生们要勇于做梦,勇敢奋斗去实现梦想。通过设置抢答环节,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同学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环节,利用热点素材,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思考视频素材体现了哪些知识点,以“新时代实现中国梦主要依靠中年还是青年”为辩题引导学生强化辨析,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青年人身上的时代任务。

高一政治备课组组长张红月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郝老师的课利用热点素材、把握教材内如,详略得当。李老师的课利用大单元教学方式,问题设计开放、学生活动充分、引导及时到位。两位老师的共性是: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教学有策略。基于本节课,张老师提出了两点思考:议题与情节如何进行融合;学生活动的组织情景把握。并由此引出本节课可以改进的方向:例如教学与分析结合,利用好素材,而且也回应了现实问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抽象的理论离现实生活并不遥远,体会学科知识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内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在的探究动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的深刻共鸣。

政治教研组组长代晓栋老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针对两位老师在教材处理和课堂组织上的亮点进行了点评:郝老师通过“体育强国梦”总结了整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注重情景的创设;李老师通过“梦想”串联起了整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环环相扣,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最后就如何平衡课堂完整性与重难点的把控、板书设计这两个问题,代老师指出,可以围绕议题去创设、优化情境,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留给学生更多思考时间,让议题依托情境展开,通过情境蕴含的问题驱动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情境中获得议题的内在价值,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

尚化磊主任就知识性与思政性关系的思考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环节之间的练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结构优良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缩短理论与学生的距离,提升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创设真实的教学实践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情境中真听真感受,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最后,范赟杰副校长从思政课本身的特点出发,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获得理解和认同。在瞄准主题切入点、确定好目标后,我们要根据目标巧设“小”问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持续推进教学方法创新,以“问题链”串联“讲”与“思”,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问题链”的问题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层层剖析,能够引导学生透过事实表象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也能使思政教育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实现政治认同。


高一化学组



2024年10月16日下午,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高一化学组公开课由李兴龙老师和班瑜慧老师展示,题目为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班瑜慧老师的课,以两位同学的趣味游戏展开,引入“集合体”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类比生活中物品的计量方式,从宏观迁移到微观,抛出问题“一瓶矿泉水中含有多少水分子?”,围绕三个学习任务,搭建了宏微之间的桥梁,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层次明确,首尾呼应,课堂目标达成效果好!
李兴龙老师紧密结合时事,从马拉松比赛中所用物品“盐丸”引入,吸引了学生眼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然后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以驱动性问题引领课堂,过渡自然,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最后还留给学生一个跨学科问题,设置悬念,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


两节课结束后,化学组教研组长齐婧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做了点评。“物质的量”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基本物理量,它将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奠定了基础。齐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做的积极有效的探索。班瑜慧老师的课堂导入轻松,以学生为主,学生参与度很高,环节完整,以问题解决作为驱动。李兴龙老师的课从学生已知出发,基于学情,课堂环节之间的落实非常顺畅。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必备知识的前提下重视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能力。


最后范赟杰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提出了宝贵建议。范校长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把这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处理地很好,而且都注重落实,每一环节都有练习,有要点强调。然后对两位老师的讲课特点与风格分别给予了肯定与建议:班瑜慧老师板书要点详细,表达规范。希望提升语言魅力,多磨炼。走到学生中间,调动学生学习。李兴龙老师板书美观,凸显宏微联系。上课情绪饱满,表情管理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集体教研,努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学定教,使教育回归本源;平凡课堂,使素养自然显现。老师们会继续不断探索。



END



撰文:郝书敏、班瑜慧、程俊英

图片:刘慧香

编辑:陈   悦

审核:范赟杰



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
太原市2002年投资兴建的一所完全中学,是太原市中考首批招生学校,山西省示范高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