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史》在线课程第2期开始报名啦!

文摘   2025-01-27 10:04   泰国  

一、课程简介
《摄影史:理论与视野》是一门基础课程,旨在系统梳理摄影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的技术革新、艺术实践与社会文化互动,深入解析其作为现代性核心媒介的多重角色。课程以历史脉络与理论批判相结合,讨论摄影从实验室的化学实验演变为全球化时代文化批判工具的动态历程。
本课程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践反思的双向训练,帮助学员掌握历史脉络的系统性认知;影像批判的理论工具;创作与伦理的平衡意识。在数字时代重构摄影的美学边界。课程适用于摄影从业者、艺术创作者,既提供历史框架,亦激发对摄影未来的批判性思考:当算法取代暗箱,摄影如何继续承载见证与质疑的双重使命。
二、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
2月7日
单元 一:摄影术的发明与技术现代性
核心线索:技术突破→跨文化传播→现代性权力建构
理论焦点:暗箱作为「黑箱」,影像生成的不可见权力;银版摄影的殖民工具化(如达盖尔银版与地理扩张);火棉胶湿版中的现代性时间焦虑(显影时效隐喻现代性时间焦虑)

一、光学与化学:摄影术诞生的双重根基

1、前摄影时代的视觉技术谱系

2、化学革命:银盐与影像固化实验

3、技术竞争与专利叙事

二、全球扩散:摄影技术的殖民与文化碰撞

1、欧洲技术输出的中心化叙事

2、非西方世界的本土化实践

3、摄影与现代性全球网络

三、影像与权力:早期摄影的合法性

1、绘画与摄影的博弈

2、摄影作为现代艺术催化剂

3、殖民摄影的视觉政治

相关阅读:摄影术被发明了两次摄影术的二次发明彼得·加拉西论摄影的发明巴西人发明了摄影术?摄影术的发明与早期摄影技术的探索朱炯,刘杨:湿版影像的媒介考古


2月8日
单元 2:摄影的功能化与现代性
核心线索:从记录工具到权力基础设施——摄影如何参与现代性治理与意识形态生产。
理论焦点:现代性与视觉治理,摄影作为基础设施;殖民凝视与东方主义视觉建构;风景摄影与领土的视觉征服;肖像摄影,身份建构与权力规训
一、摄影档案与视觉治理
1、国家主导的城市记录工程
2、街头摄影与社会问题显影
二、战争影像与权力修辞
1、克里米亚战争与美国内战的视觉范式
2、战争影像的意识形态建构
三、殖民凝视与视觉征服
1、异域情调的视觉生产
2、风景摄影的领土隐喻
相关阅读:摄影与记忆都市摄影“他者”的人类学观察关于社会世界的想象:战争与摄影战争和摄影地理空间的摄影确认

2月9日
单元 3:摄影中的艺术探索
核心线索:摄影从“艺术的模仿者”到“独立的现代媒介”的蜕变,涵盖技术、美学与社会功能的全面转型。
理论焦点:围绕艺术身份、媒介特性与时代精神的辩论,揭示摄影如何在模仿、冲突与实验中确立自身在艺术史中的位置。
第五节:画意摄影的实践
1、画意摄影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奠基
2、画意摄影的发展、技法与评价
第六节:摄影的独立与实验
1、纯粹摄影的萌芽
2、摄影技术的平民化与大众传播
3、摄影与现代艺术运动的交汇
相关阅读:艺术美的表达画意摄影小史刻画人性的肖像摄影彩色摄影的探索早期摄影与绘画彼得·亨利·爱默生摄影是一种绘画风格的艺术从暗房到电脑:实验摄影的历史两次大战间的欧洲实验摄影莫霍-利纳吉与包豪斯的摄影实验沃克·埃文斯:现代的摄影艺术家是稀有物种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摄影苏联的先锋摄影与日本的新兴摄影

2月14日
单元 4:现代主义摄影的先锋性
核心线索现代主义摄影通过技术实验社会记录,既成为机械时代的“视觉先知”,也化身现代性矛盾的“批判之眼”。

理论焦点:围绕媒介自主性、现代性叙事、权力反抗展开,揭示摄影如何在先锋艺术与城市化浪潮中,重构人类对技术、社会与自我的认知。

第七节:现代主义摄影的先锋探索

1、先锋艺术运动与摄影实验

2、地域性现代主义实践

第八节:城市影像与现代叙事

1、城市影像的视觉重构

2、摄影与现代城市的隐喻

相关阅读:木村伊兵卫与日本现代摄影现代摄影在美国291画廊与斯蒂格利茨的圈子他的名字可以和现代主义摄影画上等号 从《人类一家》到“社会的风景”摄影的现代感MoMA的现代摄影现代的浪潮:早期英国摄影走向现代摄影

2月15日

单元 5:纪实摄影与社会变革
核心线索:从社会改革的工具发展为多元文化对话的媒介,影像在权力与真相之间的张力。
理论焦点:社会变革中影像如何塑造现实、挑战权威,并在全球与本土的张力中重构人类共同记忆。
第九节:纪实摄影的起源与早期实践
1、社会改革中的摄影先驱
2、早期纪实摄影的社会功能
第十节:社会变革中的全球实践与流派发展
1、美国与欧洲的纪实实践
2、战争与冲突中的纪实摄影
3、纪实摄影的意识形态争议
第十一节:纪实摄影的转型与当代多样化
1、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向
2、新纪实摄影的多样性实践

相关阅读:新纪实摄影的未来在哪?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 : 纪实摄影的艺术后纪实,后摄影?纪实摄影的诞生“黄金时代”之后的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反思纪实摄影再谈纪实摄影《美国人》之后的纪实摄影动向迈克尔·施密特:纪实摄影是客观的?何谓抒情纪实摄影?展现“人性变化”的当代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在欧洲FSA计划纪实的滥觞纪实摄影的新动向新纪实摄影


2月16日
单元 6:1970年以来的艺术与摄影
核心线索:对现代主义权威的颠覆与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份重构。
理论焦点:艺术家通过跨媒介实践和主观建构,将摄影从“记录工具”转化为“文化批判的武器”,在解构历史、挑战社会规范的同时,重塑了影像的伦理与美学可能性。
第十二节:后现代摄影的理论与实践
1、后现代摄影的美学原则与理论批判
2、挪用与再现策略
3、跨媒介实践与装置摄影
第十三节:身份政治与全球化视野
1、性别、身体与权力叙事
2、种族、殖民与历史重写
3、多元文化身份与在地叙事
相关阅读:观念艺术与摄影什么是观念摄影?大卫·贝特: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摄影1977年“图像”展:点燃后现代艺术的时刻万物皆然:后现代主义必将走向死亡理解我们的影像: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导的艺术运动后现代摄影的性格挪用与重构:评“摄影诗学”摄影展挪用的快乐摄影与美术的越界与综合打破禁忌、重估价值与质疑传统历史与记忆的视觉化重建身体这个容器森万里子对日本社会性别角色的批判

2月21日
单元 7:当代摄影与未来走向
心线索:技术融合与观念重构——从“照相”、“造相”到“虚相”的范式革命。

理论焦点:数字编辑对真实的解构,生态批判与新地形学,人工智能与元摄影。

第十四节:数字技术、观念重构与生态反思
1、数字摄影的技术革命与艺术实践
2、生态批判与记忆书写
第十五节:跨媒介与未来边界
1、跨文化身份与全球化叙事
2、人工智能与摄影的未来边界
相关阅读:当代议题摄影讨论大尺寸与市场逻辑斯蒂芬·肖尔才是杜塞尔多夫学派的真正“老师”高冷的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解放了摄影?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开放与回归理解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家族相似性红色大众面包车:斯蒂芬·肖尔和杜塞尔多夫学派从场面到剧情从“照相”、“造相”到“虚相”当代摄影的文化战争扩展的领域:摄影如何成为当代艺术摄影,映照我们当代文明的镜子托马斯·斯特鲁特:摄影与历史绘画的当代性摄影的未来之问:AI会重塑还是消解真相?AI和算法歧视|合成图像如何呈现黑人?49/23:关于技术、AI与摄影的思考

2月21日-28日
期末考试。涵盖所有课程内容的在线考试。通过考试后颁发课程证书。

三、阅读材料
《论摄影》作者:苏珊·桑塔格

《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

《怎样阅读照片》作者:伊安·杰弗里

《摄影的精神》作者:格里·巴杰

《这就是当代摄影》作者:夏洛蒂·柯顿 

《世界摄影史》作者:戴菲

《摄影史:1839至今》博蒙特·纽霍尔

《中国摄影史》系列 作者:泰瑞·贝内特

《摄影:文化史》作者:玛丽·华纳·玛丽安

四、授课老师
主讲老师春春是春熙照相馆的主理人,也一位摄影史与摄影理论讲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致力于将复杂的摄影概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广大摄影爱好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摄影的历史脉络和理论基础。
五、开课信息
课程平台:腾讯会议(在线课程/可回放)
开课时间:2月第1周起每周周五、周六、周日晚上21:00(约1.5小时)
课程咨询:春春老师(微信搜newphoto-op)
课程门票:158元
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扫描下方二维码,付款后发截图

六、适合人群
本课程适合希望系统了解摄影技术演变与艺术脉络,提升影像鉴赏的理论深度的摄影初学者,或已有实践经验,需从历史中汲取灵感、拓宽创作视角的创作者,或文化媒体从业者、策展人数字媒体实践者,意图通过摄影史理解当代视觉文化的生成逻辑。
七、其他说明
课程回放:每期课程结束后提供腾讯会议平台回放链接,支持回看
资料答疑课件、文献包等资料于课后在群内发送。课程中实时解答,课后可通过微信群讨论。
报名咨询:付款后请将截图私信至春春微信(搜:newphoto-op备注姓名),如有疑问,微信联系春春老师。
相关阅读:摄影史笔记。

春熙照相馆
春熙照相馆是一个以讨论摄影、影像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播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