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中成药,横扫关节里的湿与热,堪称痛风克星

文摘   2024-10-20 08:00   上海  

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痛风的病症。

在古时候,痛风叫作脚气病,因为它时常发作于脚趾的关节处。

然而,随着现如今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痛风的人群正在逐年递增,说到底,还是吃得太好了。因此,痛风也是富贵病的一种。

我们把时间拉回金代,大医李东垣的老师张元素就曾记载了一张方子,叫作当归拈痛汤,在当时广泛的被应用于治疗痛风的病症。

当归拈痛汤:羌活15克、防风9克、升麻3克葛根6克、白术3克、苍术9克、苦参6克、黄芩3克茵陈15克、猪苓9克、泽泻9克当归9克、知母9克、人参6克、甘草15克。

你去看,痛风发作的时候,关节处多半是又红又肿的。

变红,是因为有热。

变肿,是因为有湿。

因此,痛风的病症往往和湿热息息相关。

羌活,原产于古时候的西羌。

羌族为游牧民族,以剽悍著称。而产自西羌地区的羌活药性也是峻猛燥烈的。

中医讲,湿性重浊。所以,湿气往往是往下走的,其流驻于关节,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好多人的痛风大都是发作在脚趾,而不是手指上的。

然,这与羌活的药性不谋而合。羌活主入肾、膀胱经,为燥湿止痛的专药,把下半身的湿气一扫而空,关节、经络不再受湿气的凝滞,疼痛的症状也就得以改善。

然而,湿邪又有内湿和外湿之分。

其中,内湿往往是体内的代谢问题,这个我们稍后讲,先来说说外湿。

外湿之所以可以进入到我们的体内,往往是通过风邪进入的。

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诸邪均可以乘风而入,侵犯到我们的体内。湿邪也是如此,因此,这里在羌活的基础上加用了一味防风。

防风,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了,它是用来抵御风邪的。

然而,单单是抵御还不算,我们还要把已经入侵到体内的风邪发散出去,这里用到的是升麻和葛根。

升麻和葛根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可以升举阳气,让体内的阳气冉冉升起的同时,也把蛰伏在体内的风湿之邪一点一点的透发出去。

讲完外湿,我们接着说内湿。

我们前文讲了,内湿重,往往是代谢出了问题。

《黄帝内经》中就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看出来了吗?内湿重,就是要健脾,脾胃转运起来了,湿气就没有了。

这里是把白术和苍术一起用上了。

其实,白术和苍术在古时候是一起混用的,统称为术(zhu),功善燥湿健脾。直到后来,医家发现色白者质润,更善健脾,而色棕红者,则偏于燥湿。因此,湿气重的人用苍术,脾虚的人用白术。

苦参、黄芩、茵陈都是苦寒的药材,苦味可以燥湿,寒性则可以清热,因此,它们三味药材放在这里,不仅可以下注羌活、苍术燥湿,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清解郁积在关节里的热邪。

好多人的痛风容易反复发作,那是因为湿性黏腻,多少都会残留一些黏腻在我们的关节上,不容易完全将之剔除。

所以,这个时候用上了泽泻和猪苓,把湿气引入膀胱,通过利水的功效,将之通过小便的形式,排泄出去。

同时,泽泻又是一味寒凉的药材,在利水祛湿的同时,还可以清除膀胱里的热邪,清灭肾经里的相火。

这个时候,湿热之邪已经被铲除的七七八八了。

匡扶正气,势在必行,一来,是为了填补化生成痰湿的精血,二来,身体只有气血充盈,才能抵挡住一次又一次的病邪。

于是乎,这里用上了当归、知母来滋阴养血,人参健脾益气,把体内亏损调动 气血全都补回来。

最后,则是用上一味甘草,以调和诸药药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归拈痛汤现如今已被制成了中成药,如果大家觉得煎药麻烦的,可以选用中成药,当归拈痛丸。

夹缝中的远志草
上海三甲医院主管中药师、肿瘤科临床中药师每天都会和大家分享一些中药和方剂在山为远志,落市为小草,心中有诗,自在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