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公报】济南市天桥区五柳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楼市   2024-06-25 16:57   山东  

课题成果公报


结题证书

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立项编号:1350572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课题承担人:孙国婷、聂延平、程光涛、傅汇云、朱艺夫

一、研究目标

  1. 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课程。

  2. 以学生为本,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践性活动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责任承担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

  3.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将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知识和能力发展平衡,使学生不断认识与改进自我,达到知行合一的良好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进步。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通过丰富和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建设,把思政课程与实践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活,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真实课堂中情景,注重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知行统一。让学生真学习、真感悟、真思考、真践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资源研究与开发的意识。

三、研究方法

  1.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根据研究的课题搜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实事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课题的研究做出方案建议。

  2.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行动中进行。这其中包括计划——实践—9—反思——实践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3.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国内外对阅读策略的研究,吸取经验,进一步确定课题目标和实施方法,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

  4. 分析比较法针对课题实验中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分析、比较,积累实践研究的经验。

  5.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从而推广、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1. 研究结论(1)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发展通过思政课题研究与实施,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学生对祖国人民的热爱,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红色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与担当。(2)引领了学生素质全方位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型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学生生命成长飞跃式发展,学生逐渐显露出知国情、知党史、知乡情,会学习、会运动、会合作,懂礼仪、懂感恩、懂创新的良好样态。(3)增进了教师育德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帮助教师如何进行活动设计,如何调控实践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思政育人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文化熏陶和思想浸润中,使昔日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变成了今天学生最期待、最喜爱的课程之一。(4)创新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会自发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5)延展了教学内容,渗透思政教育教材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从中发现和挖掘一些思政教育切入点来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思政教育,使之成为思政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从教材中寻找思政教育契机,将思政元素渗透,对学生实施适时的思政教育,充分发挥好课堂思政教育工作主阵地的作用,让核心素养培育落地有声。

    综上所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在于立德树人,在于为党育才、为国育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的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被新颖的教学方式所吸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可以通过延展教学内容、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方式、提升老师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等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将更好地指引教师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培根铸魂,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课程思政"扎根,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2. 为促进实践活动更好实现课程思政,特提出以下建议:(1)在小学生的教育历程中,纪念活动的运用,对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2)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基于"三融合"思政课程资源,进一步扩宽"课程思政"视角,丰富小学思政课教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促进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方面。项目研究的提出,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和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形成更多的可操作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在提供小学思政教学工作参照方面。拓宽线上思政课、思政微课、思政云游等形式的智慧学科渗透性思政课资源库,使思政教学课堂模式富有时代性、领先性和可操作性。(3)增强知识文化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在各学科领域内,必须精准把握其独有的学术特质,进而深入挖掘其扩展潜能。教育工作需将价值观的导向与知识的传授相结合,清晰界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知识的教授和能力的培养中,应当不遗余力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4)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和德育元素的培养,旨在通过特色课程和学科优势的打造,塑造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学生。我们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以示范课的形式,向学生传递"四个自信"的理念,即自信心、自强不息、自主创新、自我发展。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对爱国主义的热爱,并以五柳精神为榜样,积极担当历史责任。我们鼓励学生热爱党和国家,关心家庭和社会,以爱党、爱国、爱家为行为准则,将这些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五、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四爱”学段目标体系从顶层设计人手,探索构建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型思政课 “四爱”学段目标体系,即爱祖国、爱社会、爱家庭、爱自己。


(二)丰富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型思政课教学内容社会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思政课程资源的生成基地,教师要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体会思政教育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教师要不断充实丰富思政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运用资源,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型思政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内涵,努力开发学生潜能。教师把发生于校园、班级内的日常事例、突发情况、学生所犯的错误等汇总为课程资源,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渠道获取教育资源充实为课程资源,还结合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活动环境等获得有效的教育资源,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为依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性、实时性的特点。联合社区、街道、服务点等活动场所,建立一些学生定点思政活动基地,开展社区敬老院护理、慰问革命军人家庭、特困家庭帮扶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加道德实践的课程资源。

(三)编写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型思政课教学建议》为更好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学校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根据本学科教材思政教育元素和学科特点,纵向深入挖掘出本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再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编写了《渗透型思政课教学建议》, 开展渗透型思政课实践活动,实现育人根本。

(四)丰富了学生的作业形式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时代性质较强的学科,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体现出学科的特征。道德与法治的理论性虽然较强,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使学生理解相关学科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自身。因此在作业设计时,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兴趣和思考过程为根本目标,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相应情境的方式设计如下作业形式:1.情境式作业:为了能够优化、完善作业形式,可通过“自助餐”“作业超市”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此种作业设计的关键要点是以课后作业内容以及形式的个性化角度进行设计。2.实践式作业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人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成为有道德的人。因此,在实践性作业中安排实地调查采访,让学生接触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理解道德、学习道德,为学生构建生活、反思生活提供桥梁与动力,增强青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合作式作业“双减”的基本要求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减轻他们的心理和思想上的紧张情绪,减轻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厌倦情绪,使他们乐于学习,并能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上“填鸭式”教学思路,通过学生建立活动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阐述自己的意见、聆听他人意见的同时,自己也进行思考,便于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优良的决定期,学校与教师必须更加关注、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情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使小学生能够在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编辑:孙国婷

初审:孙富斌

复审:张乐

终审:侯晓霞

济南市天桥区五柳岛小学
济南市天桥区五柳岛小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