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当水喝?正骨长高?那些长个子的坑你信了几个

教育   育儿   2024-09-28 15:31   陕西  

有了孩子后,仿佛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尤其是新手爸妈。


曾收到一个妈妈的咨询,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了,她的焦虑情绪丝毫没有缓解。因为孩子上了幼儿园,接触到了不少同龄人,对比下来发现孩子的身高矮了不少,就开始为孩子的身高而焦虑。


(图源于pixabay)


之前#增高针#的话题在热搜榜上也是居高不下,可见身高焦虑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还有网上看到关于某明星长高的采访,被问及如何长这么高时,该明星回答“把牛奶当水喝,每天能喝好几升”。


除此,互联网上的长高方法五花八门,什么针灸泡脚、每天坚持做几个动作40分钟、正骨等等,好些方法都是闻所未闻的,关键是还有不少人相信。看晒出的截图,有些家长表示真的有用,孩子长高了1cm。


(图源于网络)


额……对于孩子的个子问题,不少家长过于焦虑了。


就拿那位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孩子长高1cm的家长来说,如果能正确看待长高这个问题,科学助长,也是能长1cm甚至更多的。


孩子能不能长,看这条线

“孩子的个子长到什么时候就不长了?”


“二十三,窜一窜,成年后还会再长个子吗?”


为什么有些孩子初中长了个子,高中甚至以后就不再长了?为什么有的人成年后还会再长几厘米?都跟骨骺线有关。


所谓骨骺线就是骨干和骨骺之间的骺软骨,在X光片上显示为一条较宽的透光带。男性一般在20岁前骨骺线闭合,女性一般在18岁前骨骺线闭合。


(图源于网络)


如果孩子骨骺已经闭合,就意味着身高增长就此停止。想让孩子长高,家长就应抓住骨骺线闭合前那些年。


如何科学有效的促进孩子长高?

孩子的身高最终能长到哪里,遗传因素占70%,后天因素占30%。


也就是说,即使父母双方个子不高,只要抓住后天这30%,孩子的身高就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


抓住这几点,个子往上再窜5cm

01

适度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刺激骺板和骨骼发育,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强化身体的肌肉、骨骼和韧带,有助于孩子长高。同时,运动还可以促进食欲,要知道足够的营养才是骨骼、肌肉发育的基础。


跳绳、跑步、体操、排球、羽毛球、游泳、跳高这些都是有助于长高的运动,赶快带孩子运动起来吧!


(图源于pixabay)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过大反而会影响生长。


有些爸爸妈妈一看运动可以促进长高,就每天逼着孩子长时间、高强度的锻炼。殊不知,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拿跳绳来讲,一次跳1~2分钟,休息1~2分钟,根据自身情况持续15~30分钟左右。


具体运动时间根据孩子的情况,家长灵活掌握。


02

关注孩子的小情绪

有研究称,在抑郁状态下,会造成生长激素释放不足。如果长期抑郁,可使生长激素水平下降,表现为身高及第二性征发育迟缓。


家庭氛围和谐,父母相处融洽,孩子心情自然就好了。长期处于压抑、父母争吵、暴力等生活环境中,孩子的情绪自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就需要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跟孩子交流,及时发现问题。


(图源于pixabay)


03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生长激素夜间分泌要多于白天,夜间入睡后分泌量增高,一般在入睡后45~90分钟出现。尤其是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1点、早晨5点到7点这两个时段。


所以呢,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很有必要。


04

保证饮食均衡


营养是促进身高发育的基础。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13~24个月的孩子,每天奶量应维持在500ml左右。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猪肝、羊肝、鸡肝、西蓝花、胡萝卜、南瓜、柑橘类)都要均衡摄入。


所以爸爸妈妈在饮食上一定要用心哦~


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

 

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科学有效的长高方法并不难,养成规律的习惯比较困难,爸爸妈妈以身作则,跟孩子一起培养起来吧!


什么样的身高需要医院就诊?

孩子的个子生长是否有异常,并非通过肉眼对比来判定,比来比去,只会让你更加焦虑。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叶子,孩子的生长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学会看曾经多次提到过的生长发育曲线


(0~5岁男童身高曲线)


(0~5岁女童身高曲线)


生长曲线显示了正常儿童的生长规律,又标明了正常的变动范围,可以直接观察到生长的趋势和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现象。


如果孩子的身高曲线一直匀速增长,并且在第3百分位以上,就不用担心,毕竟身高受遗传的因素比较大。


如果孩子的身高曲线低于第3百分位,或者某段时间内百分位的变动比较大,比如直接从第50百分位增到97百分位、从50百分位掉至第3百分位,都要及时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注意:测量身高的时候一定要将宝宝的双腿崩直,3岁以内的宝宝一般是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


最后,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充分发挥这30%的后天因素,突破基因窜一窜。


与此同时,希望家长们不要有过度的身高焦虑,长个子这件事情上,真的没有捷径可言!

儿科医生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乐于普及育儿知识、婴幼儿早教、早产儿早期干预等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