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家长急匆匆地抱着孩子来到医院看诊,面色十分焦虑,原来孩子4天前开始解黄色水样便伴发热,呕吐胃内容物,进食时呕吐明显,近1天来腹泻次数增加,夜间出现尿少,精神萎靡,哭时泪少,这才急来就诊办理住院治疗。入院后经粪便病毒检测,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通常在秋天高发,所以又称“秋季腹泻”,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揭开“轮状病毒”神秘的面纱。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简称RV,是秋冬季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原因。因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外形似车轮状,故命名为“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发病高峰在秋季,全年皆可发病。患病者多为小儿(5岁以下儿童),约90%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其中6~24月龄的发病率最高。
轮状病毒的症状表现
轮状病毒潜伏期为1~3天。急性起病,恶心、呕吐常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发热,多为中低热,少数患儿体温超过39度。随后出现腹泻,为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大便无黏液和腥臭味,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呕吐和发热可持续1~3天。
病程一般3~8天。若继发双糖酶缺乏,腹泻时间可延长。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感染后可发生慢性轮状病毒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全身感染。
轮状病毒腹泻易引起
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轮状病毒的治疗方法
轮状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抗轮状病毒药物。治疗原则是预防和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防治并发症。
1、预防脱水:及时口服补液盐散III或静脉补液。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1、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可从6周龄起尽早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不推荐2岁以上儿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