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改造项目是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点项目之一,能够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条件,建设新型村容村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以下10个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传统村落,在更新中,保留建筑特色,融入山水田园与乡村风貌,让人文与景观共生,值得学习借鉴。
142 平方公里的山水成为一个“建筑试验场”,与此同时,艺术于乡野间播种、扎根、生长,田岗村成为这篇广袤底图上的一颗璀璨星辰。这个承载着展览功能的建筑体本身也成为一件“大地艺术”作品。建筑主体选用白色颗粒涂料,雕塑般的建筑与稻田和村落结合,建立起建筑与自然场域的强联系,使其借力环境而无限放大张力。弥合现实与陌异的缝隙,这对每个进入乡村的建筑师都是一场考验。袈蓝建筑在田岗知行村的诸多实践中,「乡村会客厅建筑组团」便是一个鲜明的案例,它们由原村委会、卫生站、戏台改造而来,先天需要虑及原始的建筑形态,并在尊重乡村肌理的前提之下通过新建筑产生新关系、释放新内涵。田园大讲堂临河而建,位于居民生活区和村子的「门户」之间,建筑师将其设定为「讲堂」,希望能借此建立外界与村民的连接,并输出袈蓝在乡村振兴领域经过实践验证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让村民看到、感知到新设计与新产业能够带来的新未来,展望乡村自治的可能性。市集由朝向村落的圆弧一笔而成,临河处形成「外市集」,与檐下的「内市集」互为补充,丰富了使用形态。与外部道路背行的弧形亦作为一种「安全信号」,提醒人们与车道保持一定距离。
「一座农桥」成为离开田岗知行村的出口,它将原始场地中危险的涵洞桥转型成为可运营、可互动、可游玩的「价值之桥」,亦以天外来客般的五光十色与乡村的质朴形成对比,遥想着「城市的光怪陆离」。李窑因明清时期李姓大族南迁青溪东南,置田造屋,开砖窑多座,所产青砖量大质优而闻名遐迩,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李窑村,有着自身鲜明的文化底蕴。目前李窑村是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整体的乡村肌理风貌上有很好的基础,大片的水稻田,丰富的河道水系,以及基础的景观绿化已成型。设计团队对李窑村的产业特色进行挖掘。李窑村1000多亩水稻将成为其农业特色,在初步方案中,确定了将李窑村鲜明的“窑文化”放大、做强的主思路,传扬当地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引进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将乡村振兴与现代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建设与相关行业相匹配的办公、休闲、运动、住宿的场所,让新李窑人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在此产业框架基础上,设计团队梳理了村子的肌理和片区,拟定整个村子大致可由前导区、餐饮市集区、文创雅集区、新产业培育区、康养民宿区、农业市集区六个部分组成,整体打造“农业+旅游+文化+电商平台+民宿”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营造乡村理想生活,使李窑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升级版”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寨坪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誉为“中国古树博物馆”。村落依山就势展开,古树群约60余亩,上百年的古树多达500多棵。其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以杉木和松木为主,就地取材形成穿斗式木结构。村民大多是苗族,保存有大量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新寨坪村的规划在尊重原有村庄肌理基础上进行,以修复为主,包含多个层级。一是将部分民居改造为民宿,统一对外运营;二是将村民小广场附近较为集中的民居,改造为接待、餐厅、市集、文创等;三是对公共区域、路径及其景观进行提升,改造停车场、景观亭、牛栏咖啡、挡土墙及步道等。当地政府同步开展村庄的生态修复工作,包括农业种植、田野景观、房屋周边环境整治等。乌龙古渔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毗邻滇池、背靠七星山,这里成为老昆明传统文化腹地和文化记忆的传承地,不仅有昆明传统的“一颗印”建筑,以及“三合院”“走马转角楼”等民居,还有清代、民国的古建筑等共计279栋,被摄影爱好者称为昆明的民居博物馆。2020年,乡伴朱胜萱工作室携手华侨城,启动呈贡乌龙古渔村美丽乡村打造,以现存270余栋遗留老建筑老院落为载体,通过恢复性建设的方式,以现代的骨架+文化的灵魂+自然的外衣让残损的老建筑恢复当年的容光,通过对老建筑的恢复性修建再融入活化利用的经营理念,让古渔村的人气和烟火气得到重现。设计采用了“织补”与“锚固”的策略对项目进行空间、文化、产业和生活场景的还原与再营造。文化产业织补。通过引入对昆明历史文化极其敏感的当地艺术家和周边的大学研究机构,构建“新村民艺术生活空间”的“新乌龙社区”,以织补原住民外迁后形成的空心化;空间场所织补。打造占地约10公顷的展示区,通过传统院落的修复,形成展现昆明传统文化与滇池畔典型鱼耕原乡文化的萱草书屋、大师工作室和自然教室等一系列文化空间载体。传统技艺锚固。建筑修复方面,采用“古法新作”手法,遵循老建筑自身建构逻辑和传统营造技艺,借助现代设计手段,通过“传统元素提取、传承保护优先、空间现代转译、材料新旧运用”等方式,最大可能地展现“一颗印”建筑的魅力。生活场景锚固。软装设计方面,以“渔浦星灯”和“耕读传家”为主题贯穿始终,并从历史与人文、古与今、新与旧的碰撞与融合展开深化,以此再现滇池畔传统渔村的生活场景。龙塘村位于贵州黔东南雷山县,梯田茶林云雾缭绕,吊脚木楼依崖而落,淳朴的苗人世代居住于此,沿袭着古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然而,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龙塘却因产业基础薄弱、人口空心化,而逐步走向衰落。改造项目建筑面积2400㎡,包括1650㎡的增量建筑置入和750㎡的存量建筑更新,其中增量部分由8幢单体客房及餐厅、悬崖剧场、无边泳池等公区配套组成,配以登山步道建设及局部景观修复,以此带动整个村落的生活生产动线以及未来发展的文旅产业流线。
line+团队在龙塘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龙塘村也面临着当今很多传统村落里的一个所谓的“通病”——自发改造:村民们自发将传统美人靠被铝合金门窗封闭,来抵御严寒的气候,原本底层堆放农具的架空层也被村民用水泥和砖等现代材料扩建为房屋和卫生间等。为此,设计团队选择在风貌保护区内为村民做民居改造示范,在保护区外选址植入具有当代以及未来感却不失吊脚楼师法自然精神内核的精品民宿——存量与增量设计并行。得益于材料的在地性与结构、构造的简化,示范改造的最终成本与村民自发改建的成本相近,完成效果也得到村民的认可并自发模仿,当地的15户村民以此为范本对自家房进行了改造,实现了以点带面式的示范性推广,达成一种应对需求下的,从侵蚀风貌到修复风貌的自我复兴。大南坡村隶属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距离焦作市区50公里,位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浅山区范围内。云台山风景秀美,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且连年增长。虽然地理区位靠近景区,但大南坡村民经济支撑仍然以务农及外出务工为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南坡村因煤矿产业开发曾兴建了一批公共建筑,如今大多数已闲置。场域建筑接受委托,对一组保留比较完成的八十年代砖木结构建筑群——原大队部旧址建筑群进行了改造。原大队部建筑群由地形高差不同的三组院落组成。居中的院落为主院,旁边的下沉院与主院之间有一层高差,高台院约比主院地坪高约一米。经过改造规划,主院作为访客进入建筑群的主入口,涵盖了大南坡艺术中心、茶室、方所乡村文化空间等;高台院则包括了社区营造中心和办公空间;下沉院主要以碧山工销社焦作店、家宴餐厅及戏台等空间组成。除茶室及家宴餐厅为部分新建外,其余均为旧建筑修缮改造。建筑群典型的“七八十年代政府单位式样”布局,改造前那些充满距离感、空阔的建筑门前“类广场”空间、大门、围墙和对称的轴线空间,仅做些微小调整,比如拆除院墙,将广场向街道敞开,便可以转变为亲民的、对所有人开放、自由步入的公共场所。以此空间骨架为基础,景观设计利用原有的树木和建筑的出入口关系,调整公共空间和户外家具细节,加强和完善了从广场到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放牛村地处重庆市南山风景区北部,因村内有一巨石,形似牛,头向铁山坪,如骑牛放牧而得名。村内山体起伏,遍布各类植物,林木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这里还有南山寺、古佛寺以及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放牛村以花卉苗木和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拥有多个休闲农业园区和民宿集群。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延续村庄肌理特征、传承村庄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加入艺术的融合与创造,用微更新、轻介入的方式对放牛村基础设施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与新功能的叠加,在村庄中引入品牌形象、导视标识、文化氛围装置、功能配套设施、森林防火构筑物等内容,以点及面,全方位促进文旅品牌在乡村落地生根。为提升放牛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设计用具有强识别度的牛与文化、强设计感的独特造型和强视觉吸引的色彩碰撞,打造独特的放牛文化旅游品牌。将放牛村的“牛文化”与“三牛精神”作为核心,结合毕加索笔下的极简的表达,创作出具有国际审美的品牌形象。配色同样选用更具国际化、大胆鲜明的橙色,带给人活力、快乐的直观感受。以品牌形象为基础,衍生出具有放牛村特色的字体、图标设计,造型简约活力,兼备趣味性和艺术感。这些生动有趣的形象成为了村庄的标志,融入到乡间美景与乡村生活中。南焦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经开区信义街道,据村史记载,元末明初焦氏先祖为躲避战乱,由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南八里焦庄迁至渭南县南焦村(明清称焦村),村内现存一棵树龄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以及观音庙、石牌坊、古井、焦家大院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由于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利用,大多荒废,无人问津,缺乏标识,有些甚至已被杂草和农田覆盖,被村民遗忘。改造设计当中,团队秉持“大而全不如小而美”的理念,采用乡村微更新的设计策略,注重通过小场景的营造和点状的修补带来乡村价值的提升。微更新的过程不仅接近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且易于把控,避免大规模影响现有乡村空间和居住环境(宅基地使用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金厢镇黄厝寮村。面对乡村环境的限制和外出村民对家乡疏离的现状,该项目探索了开发商-村民-建筑师三方协同在地更新乡村场所的方式。项目充分利用了开发商成熟的建造手段,引入当地传统材料与工法,联系区域乡村振兴战略,重新审视了当前的乡村更新模式。项目包含了黄厝寮村的两个重要公共空间节点:位于村头的村民中心以及位于村尾的湿地中心。村民中心建设了一个758㎡的开敞架构,以设置黄厝寮村村民停车场、卫生间、小卖部、村民休憩空间、农科辅导用房等需求。湿地中心面积400㎡,设置卫生间、小卖部供游客村民使用,并修缮了村民用以祭祀、集会的祭祀广场,在农忙时也作为晒谷、休憩的场所使用。 来源:乡镇规划 免责声明 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络删除。
通知:各级政府 国企央企开发商企业、旅游开发、农业科技、田园康养、养生养老、大健康、投资机构等重点关注!
【活动时间】:11月16—18日
【活动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参加对象】:政府单位、开发商、建设单位、运营商、规划设计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幸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汗马研习社
【活动形式】:实地考察+座谈分享+资源链接
【咨询电话】:13552396943 王顾问(获取正式邀请函资料)【上午】
※主题分享:乡村振兴涉农资金解读
分享嘉宾:赵仕坤 北京中泽融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分享主题:乡村文旅用地规范与创新
分享嘉宾:崔元星 汗马研习社土地运营专家
※主题分享:从“平凡”到“出圈”——以创新推动乡村资源转化的特色路径
分享嘉宾:陈安华 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下午】
※主题分享:“青年养老院”:当代年轻人逃离城市的新趋势
分享嘉宾:卢柏克 中国首家青年养老院创始人
※主题分享:从风景到场景,新业态如何撬动年轻人情绪价值?
分享嘉宾:朱奇鹤 moj咖啡创始人
※主题分享:悠所摩旅营地,与环境共融的黑科技度假屋
分享嘉宾:李少英 悠所摩旅营地主理人
※主题分享:挖掘文旅的商业与文化本质
分享嘉宾:周豪 隐居度假服务有限公司CEO
【上午】
※考察项目:李祖村——国际创客、乡村主理人商业集群激活乡村新经济
【下午】
※考察项目: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8888 元一晚猪景房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主题:农文旅融合再树金华IP——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实践
分享嘉宾:高丽清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运营总监
【上午】
※考察项目:永安村——乡村 CEO 引领乡村逆袭的典范
分享主题:千万工程背景下“永安村”整村运营实践
分享嘉宾:刘松 余杭区政协委员、浙江千村运营公司总经理
【下午】
※考察项目1:瀑布咖啡——单日营收突破 25 万乡村爆款业态
分享主题:轻投入、巧设计、网红小业态引爆乡村旅游
分享嘉宾:Jason,瀑布咖啡主理人
※考察项目2:IN·竹野躺平基地——轻资产改造的网红户外休闲营地
【报名方式】
1、电话报名:135 5239 6943 王志伟
2、短信报名:编辑“企业名称+姓名+联系方式”发送至135 5239 6943
3、微信报名:扫一扫请备注“千万工程+企业名称+姓名联系方式”,否则不予通过!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直通主办方
(报名流程:领取报名申请表→填写信息审核 → 办理费用→开具发票)
特别提示:本次会议为商务活动,会收取相关费用;另名额有限名满截止,请及时咨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