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吃水12米的20万吨级希腊籍外轮“西比拉”缓缓驶入镇江港大港港区,停靠12号泊位,刷新了镇江港开埠以来接靠船舶最大吃水纪录。此次12米吃水船舶的靠泊探索,对镇江港提升物资保供枢纽优势,实现港口结构优化转型、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江苏镇江依江而立、因港而兴,水运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交汇处的镇江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江海河、铁公水联运综合性对外开放港口。近年来,随着岸线资源不断开发,部分码头岸线利用低质低效、港产融合发展水平不够、多式联运不畅等问题逐步显现。针对镇江沿江岸线和港口经济的短板,在2024年初召开的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仲高平等10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岸线资源整合,推动我市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大会主席团确定为2024年的重要建议,交市政府办理。镇江市聚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就此再启新篇。
高位统筹 破题开方
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交由市交通运输局承办,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全程跟踪、重点督办,多方聚力推动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深入激发港口发展活力,为促进江苏水运事业蓬勃发展积极行动。
在市政府统筹指导下,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考虑现实问题、当前和未来的形势机遇、发展需求等,拟制并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镇江市港口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时间跨度从2024年到2030年,重点开展存量岸线整合提升、港口结构优化转型、港产城融合发展、运输结构优化完善、港口发展品质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推进落实24类重点任务。根据全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部署要求,排定2024年目标任务清单,全年共推动完成69项具体任务。
激活存量 释放效应
沿江岸线深水浅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一直困扰镇江港口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镇江市加强统筹协调,系统推动存量岸线整合提升:推进丹徒区二重重装码头与下游港发集团润港码头岸线连片开发,推动港务集团1-3#泊位由7万吨级提升至15万吨级、港发集团龙门港2个3000吨级泊位升级为5万吨级;推动扬中港区西来桥大津装备码头为周边4家造船及港机生产企业提供水路出运服务;实施谏壁港区中石化闲置的5000吨级趸船泊位与下游港龙石化码头岸线整合连片开发,盘活江苏镇江发电有限公司闲置的2万吨级泊位;以省港集团集装箱公司为主体盘活丹阳陵口码头资源,即将开港运行……
经过这一轮的提档升级、公用化改造与市场化整合,预计2026年底,全港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47个,公用化码头数量占比提升至55%。
优化结构 更新动能
为破解港口结构转型新题,2024年以来,镇江市还完成了首轮岸线使用效益评估,建立岸线利用准入双控机制,推行岸线开发“协议管理”,实施产权、经营权分离制度等。
充分发挥港口管理部门联合会商机制作用,优化临港产业项目审批服务,推动镇江港务集团宝武矿石选配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指导华润镇江电厂、海螺水泥、谏壁电厂、哈电集团、盛华港务、新港国际等项目加速推进。全面实施“水运江苏”镇江方案,全力推进苏南运河镇江段“三改二”,启动内河港口规划修编,打造畅通高效内河航道网,促进内河与沿江、码头与航道同步提升。同步推进智慧、绿色、平安港口建设,努力走出一条镇江港口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新路子。
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岸线资源整合,推动我市港口高质量发展”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重要建议办理,将领办岸线资源整合作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逐步构建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提升岸线资源利用质效,持续增强港口服务效能,取得初步成效。
经过各方一年努力,镇江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态势已经显现。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市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64亿吨,跻身全国前20,同比增长9.4%,全省增速第一。
新的一年,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与市港口管委会各成员单位凝心聚力,真正把宝贵的岸线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最大程度地推动集约共享,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立体沿江交通运输体系。
文/谭艺婷 朱浩 郑代轩 仇诚 孙斐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