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研究现已经成为构建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翻译和引介国外相关优秀学术著作是相关研究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在此背景下,格致出版社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推出“国家治理研究译丛”,希望以此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互鉴与实践交流,为国家治理研究做出贡献。 《不确定性与社会》为“国家治理研究译丛”中的第一本,富有胆魄地关注了一个重要、困难却又往往被忽视的问题——社会互动中的不确定性。能够拯救绝大多数人性命的疫苗,会在哪些极个别的人身上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被卷入核威慑博弈的国家,究竟是会维持危险的和平,还是直接引发世界末日?不确定性引发的问题可大可小,却是每一项政策都必须面对的切实情况,并且长期未得到研究者的充分重视。本书提醒我们对不确定性及其影响保持警觉,在剖析、比较既有理论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应对之道。 下文摘自《不确定性与社会》的译者序,清晰而简洁地梳理了本书的论证逻辑,阐明了本书在完善公共政策、为人类带来福祉方面的积极意义。 |
格致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
在本书中,作者哈丁从现实出发,提出其核心观点——在社会中,不确定性无处不在,不可避免;当我们做出决策时,尽管心怀成功的目标,但选择的只能是策略,而非结果。中国文化智慧且凝练地指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确定性的来源,既包括“天”——自然的随机不确定性,也包括人们策略互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并且后者是本书所着重关注的。外部世界存在随机性,加上我们个体或集体在具体的情境和特定的时间点下,所具备的信息并不完备,都会对我们理性产生约束;然而即便我们全盘掌握信息,理性做出决策,结果常常还是会偏离预期。哈丁从逻辑上证明,策略互动中只有极少数情况才会存在确定性,这即是理性不确定性。这本书与作者之前出版的《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1982)和《理性有限性中的道德》(Morality within the Limits of Reason,1988)等一系列讨论策略互动的作品,都是围绕理性不确定性所展开的研究。本书以社会不确定性为视角,诠释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理论,认为指导我们在社会中思考和行动的理论应将不确定性纳入理论前提,重视不确定性,考虑在不确定性存在的前提下如何进行互动并做出公共决策,应该如何从这一视角来看待并运用关于我们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公共政策的重要理论。书中所涉及的理论都是关于从个人到集体的利益、福利、资源或回报的,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下,所谓“成功”或“正确”指的是符合个人、集体和公众的利益。作者沿着功利主义的脉络展开探讨,并且在个人决策和公共决策中也将互利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在第一章中,作者对核心概念,包括存在不确定性的策略互动、价值多元情况下存在的社会不确定性进行了介绍,这也引出了关于价值偏好的序数主义,又从价值过渡到集体价值,即“互利”这一议题,因为社会问题本质上讨论的是利益在集体层面的聚合与权衡。第二章是理性和利益的起点,将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与现实进行比对,由简入繁,逐步讨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博弈论基于确定规则为策略互动求解是不可靠的。而乐观的一面是,人们在现实中其实很多时候会选择合作(演化博弈和行为实验都证实了这一点),而非囚徒困境所预测的背叛。作者围绕策略互动中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对不同理论应对展开了讨论。这七种理论应对涉及的策略背景并不完全相同,同时由于这些理论对不确定性的态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哈丁将这些理论分为三类:第一类理论包括寻求确定解的博弈论(第二章)、认为价值人际可比且可加总的边沁主义的基数效用论(第四章),以及通过引入规则确立确定性的道义论(第六章)。这类观点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理性不确定性,在作者看来是存在失误的。第二类理论对不确定性做出了回应和处理,包括霍布斯关于主权的理论(第三章)、科斯的产权交易理论(第五章)和罗尔斯关于基本善的差别原则(第七章),它们有各自关注的理论核心,但都巧妙地对其中涉及的不确定性做出回应。霍布斯在整体上关注社会秩序,其主权学说提出,国家和政府源于公众对于秩序的需要。利维坦带来秩序优于无序是确定的,挑战现存秩序的尝试会给绝大多数人民带来损害。科斯讨论的则是生产的边际问题,提出市场交易能够筛选出更加有效利用资源的生产者,他巧妙地借助货币收益,运用基数价值对问题进行了简化。罗尔斯对于个人理性(对他人漠不关心)和价值人际不可比有着明确的认识,因此不确定性也构成了其正义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采取差别原则实现了表面的确定性。第三类是将不确定性置于核心位置的理论,以序数主义革命和阿罗不可能定理为代表。此外贯穿书中各处,作者还对洛克、休谟、密尔、帕累托、波斯纳、斯蒂格勒等学者的经典理论进行了讨论。总体来看,作者认为只有直面不确定性的社会理论,才能对选择做出符合现实的正确分析,并且在诠释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在第八章中运用两阶段方式,围绕制度提出如何实现机械的确定性,即在第一阶段中确立互利的事前制度,第二阶段则采取机械的做法,按照事前制度采纳并实行特定的政策,并依据互利原则做出应有的补偿。作者哈丁是制度功利主义学说的代表,本书也是他这方面研究的系统性呈现。功利主义学说经历了基数主义和序数主义、人际可比和人际不可比等争论,作者从不确定性入手,提出了以两阶段理论来应对并包容不确定性。正如作者所说:“一项健全的社会理论的落脚点应该是一项制度。”个人活动中缺乏确定性,而在公共事务中不确定性几乎不可避免,但人们必须集合起来,政治和国家治理本质上就是开展各方面的协同。作者十分赞成霍布斯的理论,不仅因为霍布斯对不确定性做出了巧妙的处理,并且对社会秩序的现代理解是始于霍布斯的,因为他证明了从互利出发,制度能够给每个人努力和合作的机会,从而带来更好的福祉。因而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还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大量公共政策的最为“诚实”的分析。所谓“诚实”一方面是因为认识到了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摒弃了道义论的规范视角,从互利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这样的公共政策包括针对流行病(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的广泛的疫苗接种计划、交通规则、司法制度、核军备控制、对国内冲突的外部干预等。最后,本人作为政治学研究者,有幸翻译本书,获益良多。以上对于本书内容的回顾和介绍是我的学习心得,也是共鸣之处。这本书篇幅不长,但难度不小,涉及了大量经典理论的思辨和背景知识,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也是几经斟酌。当然,本人作为译者也深刻认识到,与其他所有人类行为相同,翻译这一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免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用作者的术语来说,这种影响来自认知的有限性和人际不可比(表达偏好,而非利益偏好),而领会并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存,也是促使我们工作不断推进的重要因素。本书的编辑刘茹老师在审校过程中一直非常细致地对稿件进行研磨并与译者沟通,对于译者而言,通过多次审校的稿件进行交流是一段非常奇妙的经历,我非常敬佩编辑的专业精神。这一过程对于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我们共同希望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和启发性能够更好地呈现给读者。本书从对脊髓灰质炎疫苗和核威慑这两个公共政策的分析入手,指出人类社会中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且难以应对。但遗憾的是,策略互动中的不确定性经常被研究者忽略。作者在回顾了海萨尼的博弈论、霍布斯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边沁的功利主义、科斯定理、广义的道义论、罗尔斯的正义论等经典理论后,认为大部分理论对不确定性问题有错误解读或严重忽视。与此同时,作者强调不确定性问题并非无法解决,事实上,既有的理论工具已经能够很好地应对这一问题了。
拉塞尔•哈丁(Russell Hardin),曾任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荣誉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理性选择、集体行动、道德与政治哲学等。哈丁著述颇丰,尤其是在伦理学和社会理论方面,包括《信任与可信任》(Trust and Trustworthiness)、《群体冲突的逻辑》(One for All: The Logic of Group Conflict),以及《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等。
段海燕,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型国家、族群政治和公共安全研究等,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比较政治学研究》(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国际研究季刊》(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中国评论》(China Review)等国内外期刊。策略互动
序数主义
互利:自我利益的集体含义
结语
基本理性
重复的囚徒困境
优势原则
均衡
依据惯例的契约
核军备控制
反对决定论
结语
附录:重复囚徒困境中的确定性
社会秩序
事前的互利
制度与政策选择
政策
结语
主观的边沁效益
劳动价值论
财富最大化
互利和人际比较
有序的功利主义
结语
附录:个体基数效用
边际的不确定性
边际价值与基本价值
交易成本
结语
规则
一项康德原则
机构决策
公共政策
结语
平等与生产效率
“作为公平的正义”
互利
“作为公平的正义”和科斯定理
资源
基本善
差别原则
结语
边际主义
两阶段理论
制度上的失误
制度是改良性的
契约主义的论点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