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6 | 在社区家园中回归自然的生活(自给自足实验室Jing)

文摘   2024-07-27 22:18   云南  
接到“大理好在”的邀请,采访大理身心健康领域的主理人时,我想到的主要是从事典型的身心灵、艺术疗愈的朋友,直到有天去参加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发起的放映活动的路上,我才突然想到:
注自然生态、环境保育,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选择健康天然的食物,自给自足DIY生活所需,建立共识社区,提倡多元分享、互帮互助的生活态度……
如此生活,不仅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必然的结果,也是在疗愈我们的地球母亲。
搭建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穹顶(左一为Jing

Jing是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的主理人,她本硕修读环境相关专业,曾在国内多个共识社区居住,其中最长的是家园计划的南部生活共识社区。
23年底,家园计划在大理创建自给自足实验室,在家园计划创始人唐冠华的带领下,Jing参与其中,和其他多位伙伴一起动手建造实验室的穹顶建筑,并负责后续实验室的日常运营事务,把可持续生活方式分享给大理的许多同频的朋友们。


接收使命的召唤



她早在小学时候,就接收到了一个信息,自己未来要去做环境生态相关的事情。其实我想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一份使命,降生于地球之上的,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循着真心发现这份使命,而Jing非常幸运,在很小的年纪就已经清楚了。而要如何贡献于环境生态,是她在持续探索的。

报考大学时,她没有犹豫,填的所有志愿都是跟环境相关。但是在大学里,她学得不是很理想,因为国内的环境专业太新了,她2003年进入大学时,环境专业在她的学校才两三年的历史,别的很多学校都没有类似专业。课程缺乏整体性,最关键的是,这些老师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回应她心中的困惑。

2010年她去了美国俄勒冈州的南俄勒冈大学,这2年的经历对她整个的人生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里她看到了真正活出自己所教授和学习的东西的老师和同学,也亲身体验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Ashland周边的山野

南俄勒冈大学在的地方阿什兰(Ashland),是一个比较著名的嬉皮小镇,这个小镇四面环山,有大树参天的森林,有清澈纯净的溪流湖泊,不冷不热,无论是气候还是氛围,可能都跟以前的大理有点像,但是比大理小很多,它只有2万人,大学就占了1/4的人口。虽然人不多,但当地聚集了很多喜欢自然、户外、有机农业、创新教育的人,还聚集了很多艺术家、手工艺人。
Jing所学的专业叫做环境教育,用现在国内的话来讲就是自然教育。她们的专业学习很有趣,基本都是在户外,会有很多实践,包括实习带课程,就是带学生团队去国家公园等生态好的地方体验自然,其中也会讲一些知识内容,但其实主要是在自然中放松地玩耍。
当时给她印象很深的就是遇到的人,不管是她接触到的房东也好,当地各种各样艺术家、嬉皮士也好,还是她的老师和同学,ta们不只是在口头上说一个事,而是真正的去在生活当中去实践。他们会把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在生活中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包括吃素、有机种植,她认识的很多朋友都在亲身实践,比如有一个后院的菜园,或者有自己的农场。
图片来源:Connie
‍‍‍‍‍
她在那边也是第一次接触二手衣服,以前的生活环境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二手商店,但那个小镇里就有很多家二手商店,所以她从来没有买过新衣服,包括被褥、枕头、锅碗瓢盆,也全都是二手的。
所以如果生活在那样的一个地方,你完全可以通过不消费新的工业产品来生活包括食物也可以不消费,因为只要去做农场义工,就可以获得食物,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实现既健康又贴近自然的一种生活。
那边娱乐的方式跟她以前见到的也不太一样,大家比较喜欢的娱乐方式都是很贴近自然,包括观鸟、观察植物,甚至观虫都可以变成一项非常好玩的娱乐活动。还有比如有的朋友很喜欢石头,她们会花很长时间去小溪里面捡一些好看的石头,然后用金属绕线把它们做成首饰,卖出去。
朋友们很喜欢音乐、画画、舞蹈,但同时还是会和自然比较贴近,比如会做户外音乐会、篝火晚会,还经常露营烧烤,但也选择健康有机的食物,以素食为主。

回国后,她知道自己要去北京,但不是因为北京是个大城市,而是国内当时做自然教育这方面的机构很少,大家基本上都不知道这个事,她知道北京的一些相关机构在国内是走在前沿的。
她参加了自然之友的自然体验师课程,但后来决定还是想要更广泛地去探索,就作为编辑加入了一个媒体网站,叫“有机会”,这也是国内比较早的分享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媒体网站。
也是在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2012年,她被一位素未谋面的网友推荐了一部关于欧洲生态社区的纪录片《全新的我们》。
《全新的我们》纪录片(图片来源:纪录片截图)

里面呈现的生活方式,她以前以为只是存在于想象当中的乌托邦,但其实全世界各地已经有众多的实践者,把梦想中的社区家园变为现实。她当时就知道,这个是她未来要做的事情。


南部生活共识社区‍‍‍‍‍‍‍‍‍‍‍‍‍‍‍‍



后来Jing陆续去过一些国内的共识社区,最接近她理想状态的,是家园计划在福州的南部生活共识社区,19年到20年的夏天,她前后在那里生活了8个月。
她去过各种各样的社区,大多社区都会有一个相对中心的主题,比如有的以瑜伽为中心,有的主要从事自然教育,或有某种比较核心的信仰,但是南部生活社区没有。
它不以某一个理念为中心,而是包容多种不同的理念、不同的信仰,也尊重不同的生态农耕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


南部生活(图片来源:Jing)
南部生活共识社区的固定居民一直不多,虽然陆续去过很多人,但最终留下来的人相对少。而留下来的人,又都对这里非常认可。虽然它也有很多不完美,包括政策方面,当时也已经有了很多限制,但还是比较接近于《全新的我们》纪录片里的生态社区。
南部生活共识社区不把生态作为一个卖点,因为生态是最基础的,来到社区的人必然是认同生态理念。“共识”社区里还包括什么共识呢?
Jing认为,还包括一种大家互帮互助、互相分享的生活态。还有非商业也算,有一些很想做商业的人来过,但一看这里搞不到什么钱,就都走了,也算是自动筛选。
当时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19年时政策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因为社区所在的土地被划定为了基本农田,所以就不能在山上建房子了。
Jing在社区的时候,是在山上的大帐篷里住了6个月。山上有一片区域还是保留了一个穹顶屋作为公共建筑,还有公共厨房、堆肥厕所、冠华自己盖的房车。
搭建茅草屋(图片来源:家园计划/罗格谷)

2020年初大疫来临后,农村都封闭起来,不太能做什么对外的活动,只是大家在一起生活。现在看来,她觉得是因祸得福,因为有这样一个清静的环境和时间段,又能体会到完全不受疫情影响的一种生活方式,不需要去体验封控、检查核酸之类的事情,而且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居民们之间形成了很紧密的关系。
Jing曾经写过4篇在南部共识社区的日常,听着她娓娓道来,一下子对在我经验之外的社区生活有了直接的观感

(1)山中的家园(2)建造茅草屋(3)“非常时期”,开荒种地(4)突然到来的夏天

居住在这里时,她用竹竿、废弃广告布、废铁丝,在帐篷边搭了简易厕所。地上挖个大坑,便后用木屑或者草木灰盖住。我和一位朋友聊到这样的生活,他说这不就是他小时候在农村过的生活,再也不想过了。
对我来说,相似还是不同,并不在于硬件条件本身,而在于是否有一种自给自足、把握自己生活的主人翁精神,一种打破定式、发挥自身创造性的想象空间,一种关心地球、为自己与后代维护共同家园的使命感
Jing在社区窗上画的画(图片来源:Jing)
在社区的生活,让她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都理解得更多了一点,对自己想创造的生活方式也看得更清晰了。下一篇文章,会重点讲讲社区生活给她带来的身心成长,为什么她发现社区才是她最想做的事,这也就关系到社区对人产生影响的方式。


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



有一些家园计划的粉丝有去过南部生活共识社区,但大多数人只停留于在网上看到的信息,23年底,自给自足实验室在大理落地后,家园计划的可持续生活理念就多了一个展示的窗口。
实验室穹顶共建(图片来源:Alexwood

有很多来旅居的人以及新大理人,参与到了自给自足实验室举办以及承办的各种活动当中。在这篇大理自给自足实验室动态总结里,可以了解实验室的前世今生。
我自己参与过的活动有:在Jing办的天然清洁与护肤工作坊,我们学做了蜂蜡唇膏与护肤霜、手工皂、无患子洗发水,体会到我们都可以在具体的生活日常里,在自给自足的路上,往前走那么一点点。
天然清洁与护肤工作坊

在零废弃生活分享会上,听汤蓓佳分享零浪费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给她带来的内在安定感,我也开始自己携带餐具出门,和Jing学做环保酵素,方法很适合我这个懒人哈哈。
大家在Jing的指导下制作酵素

看《垃圾勇士》纪录片的放映,建筑师Michael Reynolds用废弃物料做成不需外接能源的房子,他发现自己解脱了、自由了。
从冠华老师的分享中,听到他在国内所做的一些实践以及需要跨越的种种艰难,对超越现代商业社会与文明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又多了些佩服和向往。
纪录片放映会(摄影by 马昆)

现在我所居住的友易社区,基本每周都会在实验室举办分享会,大家可以交换自己的旧物和技能,这样既能够推广减少消费的可持续生活理念,又能让大家分享自己擅长的事。
以实验室这个空间为媒介,家园计划也慢慢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聚集了一批同频的人。如果有人特别感兴趣,未来也可以加入ta们新的社区场地里面。
图片来源:瓶行宇宙

大理可持续社区实验‍‍‍‍‍‍



家园计划最近与就在大理古城附近的一家植物园达成了合作,会有一片大约三亩的地可供使用。ta们希望打造出一个小型社区,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把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实践和展示出来
住的空间要自己动手去搭建,植物园有一小片基本农田可以用,将会规划成食物森林或者叫多样化的生态种植系统。新场地里也会举办活动,能让人与自然、与土地有更多的接触。
另外,家园计划也在寻找新的场地建设更完整规模的共识社区。我相信,就像Jing说的:虽然现在处于一个过渡阶段,但未来的方向还是很确定。
大理可持续社区实验共建中(图片来源:家园计划)
就像Jing在南部共识社区建茅草屋,即使是完全没有经验,也梦幻般地完成了这个之前无法料到会完成的事。她觉得这不是她做成的,只是在这里的这个时间段,一些条件本就具备,才让茅草屋自然而然形成,也是大家在一起去实现一个共同的愿望
而建立这样的共识社区,一方面有现实中的种种不易,而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个地球不断经历剧变与伤痛的时代,在大理这样一个吸引了众多觉醒与变革力量的地方,Jing、唐冠华与其他家园计划的成员们所做之事,也凝结着许多关心可持续生活的人们的共同愿望,汇聚着许多爱护地球母亲的人们的共同愿力
如果有伙伴感应到共振,想更多了解或以不同形式参与其中,可以关注ta们。
自给自足实验室活动可联系Jing(微信:jing2023777),家园计划共建可见公众号。

‍‍


围观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采访系列:

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1 | 22号舞池Sarah&Zulu 臣服于宇宙的爱和旨意

在大理的一次狂喜舞蹈中,我仿佛体验到了一次重生

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2 | 瑜伽原来能这样改变身、心与生活(瑜伽冥想导师宗幸)

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2 | 如何避开疗愈误区,真正实现成长与转变(瑜伽冥想导师宗幸)

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3 | 跳一段接触即兴就像经历一段人生的缩影(阿筱)

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3 | 跳接触即兴后,与人的关系更自在了(阿筱)

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4 |有太极拳,就有了面对世界的底气(素白)

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4 | 太极拳女师父的多元教学,让人可以先喜欢上她,再喜欢上太极(素白)

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5 | 在社区重建人与人之间遗失的爱与温暖(友易社区可可)

采访大理身心成长主理人5 | 如何真正爱自己,在关系中疗愈与被疗愈(友易社区可可)



下面是我在这个世界的一点点片段,
愿同频的人儿相遇。

关于我 About Me



自由生长

真实完整


人生体验家米鹿
🌏5年不上班的自由职业者 旅居的好奇宝宝💃🏻3次转型 7年心理师 以后职业是生活家🎨 职业生涯咨询师 艺术疗愈师🌈探索人生多元可能性与天赋热情👀分享理想生活、身心成长感悟💌提供职业与个人成长私教
 最新文章